04.18 此人是明朝“最强大脑”,却因人品问题青史无名

明朝记性最好的人是谁呢?

姓吕名震,是个小人物,字克声,陕西临潼人,洪武年间在太学读书。

第一位赏识吕震的人,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派了些太学生去周边各地勘察土地情况,这帮学霸大概也是平时刷题刷太多,真开始“实习”就变得不知所措。唯有吕震回报上来的文书把所勘察到的结果阐述得有理有据、有板有眼。朱元璋一看,大喜,赐官!准备把吕震留给建文皇帝用。

此人是明朝“最强大脑”,却因人品问题青史无名

然而后来燕王朱棣起兵,他一秒钟也不带犹豫的,乐呵呵表示忠心于新主。就这样,朱棣也早早因其归降有功给他升了官。

吕震的“最强大脑”开始显露了。大臣们每次奏事,别的尚书都手拿副本,也就是类似演讲稿那样的可以看着念一念的底本。吕震呢?身兼三部,是奏章最多的,但他都是自己口授奏章,既不用侍郎参予、更不用照着稿子念。这可厉害了,那些奏章,多半情状复杂、千头万绪,吕震却都能叙述自如、背诵如流,一个磕绊也没打过。脱稿力量大,一时间,吕震过目不忘、记忆超群的名声遍传京城。

此人是明朝“最强大脑”,却因人品问题青史无名

还有一次,吕震随着朱棣北狩,朱棣见有块儿石碑立在一片沙碛中,便率了群臣去读那碑文。此事过去了一年,朱棣忽又想起来,与文臣们谈起了这块儿石碑,令礼部派官员去把那些碑文抄写回来给他看。吕震沉着地笑了笑,说皇上无需如此,不用派人去抄,那碑文,臣还记得清清楚楚呢!马上,他让人备好笔纸,官袖一挥,在皇上面前默写出来。朱棣也不会轻信,暗中派人去拓了那碑文回来与吕震默写的一对比,这位吕大人竟然没有写错一个字!

此人是明朝“最强大脑”,却因人品问题青史无名

但是,吕震在历史上的形象并不美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很喜欢就着某地发生的祥瑞之象,借机进贺皇上、讨皇上的欢心,却多数是被冷眼讽刺回来。落得个迎合谄媚、祸乱忠臣的恶名。

张廷玉《明史》中言他“有干济才,而操行无取”,看来,人品与智商未必成正比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