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開國驍將劉子云

文章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作者:劉曉東

峰巒疊嶂的井岡山麓,青山環抱著一座秀麗的山村。這裡是開國將領劉子云的家鄉———江西永新縣懷忠鄉西塘村。1927年,革命火種燃燒到井岡山下,眉清目秀的俊逸少年劉子云毅然拿起梭鏢參加了紅軍。從此,他南征北戰,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過雪山草地、血戰雁門關、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湘西剿匪等重大戰役和慘烈的戰鬥。新中國成立後,從1952年至1956年國慶閱兵中他作為閱兵領隊,成為最先走過天安門廣場的排頭兵。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開國驍將劉子云

劉子云將軍

在反“圍剿”的戰鬥中

1930年10月,國民黨調集10萬大軍,對以井岡山為中心的中央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

在打破敵人“圍剿”的過程中,參軍不久的劉子云擔任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三軍教導營通信員,給軍長黃公略、政委蔡會文傳遞情報。12月間,紅軍主動向根據地中部作戰略退卻。紅三軍撤離吉安,渡過贛江。21日轉移到寧都北面的黃陂、小布、麻田地區隱蔽待機。28日,疲憊不堪的國民黨十八師進至東固地區的龍崗,佔領了鎮子和南面的山頭。紅三軍在黃公略軍長率領下於天黑時到達龍崗外圍,隱蔽進入陣地。30日凌晨,戰鬥首先在龍崗南面的小山打響。面對國民黨軍的一次次反撲,紅軍發起衝鋒,隨著嘹亮的軍號,劉子云和戰士們猛虎一般壓下山來。國民黨軍被逼到河邊,擁擠在小木橋上奪路而逃,被打死淹死的不計其數。這是劉子云第一次參加這麼激烈的戰鬥,子彈擦身而過,炮聲震天動地,他端著步槍一個勁往前衝,絲毫不覺得害怕。戰鬥持續到下午4時,紅軍發起總攻,同國民黨軍展開激烈的肉搏。戰鬥到黃昏結束,紅軍殲敵近萬人,繳獲各種武器9000餘件,活捉了師長張輝瓚,打破了國民黨的第一次“圍剿”。參軍僅僅百天的劉子云經過戰火洗禮,升任紅三軍特務團第三連班長。

1931年3月下旬,蔣介石又組織了20萬大軍,兵分四路,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法,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二次“圍剿”。只有3萬多人的紅軍決定依託蘇區有利地形和人民群眾戰勝強敵。從4月下旬至5月中旬,軍長黃公略率領紅三軍迫敵而居,劉子云和紅軍戰士們忍受著飢餓、高溫和蚊蟲叮咬,隱蔽在東固的密林中20多天,一直把國民黨軍等出了工事。紅軍乘國民黨軍運動之際,首先在中洞消滅國民黨軍二十八師,之後,在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率領下,半個月裡自西向東橫掃700餘華里,五戰五捷,殲敵3萬人,繳槍2萬餘支。劉子云跟隨紅三軍從東固縣中洞一直打到廣昌縣甘竹,解放了贛東和閩西的廣闊地區,擴大了中央蘇區。經過第二次反“圍剿”的戰火洗禮,劉子云升任紅三軍第七師十九團一連三排排長。

同年7月,蔣介石帶著德、日、英軍事顧問到南昌,親任“圍剿”軍總司令,調兵30萬發動第三次“圍剿”。這時,劉子云所在的紅三軍第七師由師長陳伯鈞率領在興固老營盤一帶集結。國民黨軍集中十幾個師大軍向富田一帶壓來,紅軍三面受敵,毛澤東、朱德立即命令紅軍主力乘夜向蓮塘方向轉移。紅三軍從國民黨軍間隙向東突破,於8月7日攻取蓮塘,殲敵1個多旅,接著在良村殲敵郝夢齡師大部,而後向龍崗移動,保證主力在黃陂殲敵毛炳文師4個多團。黃陂戰鬥後,國民黨軍發覺紅軍主力行蹤,向東追來。紅軍3萬人馬從距兩側國民黨軍不過10公里的尖嶺堖山中巧妙地跳出了包圍圈,返回興國縣白石、楓邊地區集結休整。等國民黨軍發現時,紅軍已經休整了半個月,敵軍“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只好撤退。9月7日清晨,國民黨軍準備從老營盤方向逃跑,紅三軍第七師像猛虎般衝到山腳,將敵封鎖在三角地帶,和兄弟部隊一道殲敵1個旅。接著,紅三軍乘勝追擊,於9月15日在方石嶺協同兄弟部隊殲滅敵韓德勤師和蔣鼎文師一部。

從1930年8月參軍到1931年9月的一年中,劉子云接連參加了三次反“圍剿”的一系列主要戰鬥。

鏖戰粵北水口戰役

1932年3月,18歲的劉子云由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轉為共產黨員,並被選送到中央紅軍軍事政治學校工兵大隊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分配到紅五軍團工兵連擔任連長。7月初,紅一方面軍集中第一、第三、第五軍團在廣東南雄迎擊進犯中央蘇區的粵軍。8日凌晨,紅五軍團向水口方向截擊,擊潰其兩個團。次日,粵軍增援部隊8個團進抵水口戰場,敵軍兵力增至10個團,紅五軍團仍按原計劃實施攻擊,結果傷亡很大。軍團長董振堂帶領數千名手持大刀的戰士與敵展開白刃格鬥,反覆爭奪湞江上的兩座石拱橋。與此同時,紅一軍團由福建漳州、紅五軍團由江西尋鄔、紅三軍團由廣東南康、大餘等地晝夜兼程,向南雄水口地區集結。上午11時,工兵連連長劉子云等奉命趕到軍團指揮所,董振堂指著地圖上的湞江命令:“你們連務必於下午5點鐘以前,在大坪村附近架起一座橋,保證三軍團迅速通過,從我右翼投入戰鬥。”

劉子云帶領工兵連急行軍趕到指定位置。面對湍急的河流,這個剛由步兵改為工兵的連隊,沒有任何制式器材,僅攜帶了少量斧頭、鋸子、繩索。劉子云利用在紅軍學校工兵大隊學到的一點專業技術,指揮全連就地取材、架設橋樑。他帶頭跳入湍急的河中,摸清水情,確定架橋位置,然後帶人在激流中打樁,綁紮橋桁,只用了4個多小時,一座簡易而結實的木橋架設完成。剛剛鋪上最後一塊門板,紅三軍團先頭部隊就開過來了。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得知守護橋邊的工兵連長是劉子云,高興地稱讚道:“你們辛苦了,這橋架得好!” 紅三軍團順利渡過了湞江,劉子云又帶領工兵連拆掉木橋,一直忙到深夜。隨後,劉子云回到紅五軍團指揮所覆命,董振堂軍團長命令工兵連加入總攻,劉子云又帶領全連衝入敵陣。

10日,紅一軍團到達戰場。毛澤東親自觀察了敵軍陣地,當即部署向敵發起總攻,水口之敵不支,退入南雄,歷時三天兩夜的戰役終告結束。水口戰役之後,劉子云帶領工兵連跟隨紅五軍團參加了樂安、宜黃戰役,殲敵3個旅,俘敵5000餘人,戰果輝煌。爾後,工兵連移至福建的建寧、泰寧之間,擔負維護蘇區交通安全的任務。

1976年春,劉子云乘車從廣州來到南雄水口戰場,在和平寧靜的景象中,遙想44年之前發生的那場激戰,感慨萬千,寫下了—篇回憶文章《粵北鏖戰———回憶水口戰役中紅五軍團工兵連》。

雪山草地結良緣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撤離中央根據地,踏上萬裡征途。紅五軍團從撤離中央根據地起,一直擔任紅一方面軍後衛,護衛著大批輜重、騾馬,在湘桂邊界的大山裡沿著羊腸小道緩慢行進。擔任紅五軍團政治部指導員兼通信隊副隊長的劉子云,剛踏上長征路就患了瘧疾,不停地發熱發冷。走到廣西龍勝縣大山區,劉子云實在走不動了。鑑於軍情緊迫,軍團長董振堂給他留下一個班,囑咐他:“如果你暫時去不了湘鄂西,就堅持在湘桂邊界打游擊吧。”於是,劉子云在瘧疾發作時就找個山坳或山洞躺下休息,燒一退,立即追趕部隊。就這樣,他每天咬緊牙關,緊隨不捨,不僅沒掉隊,還充分發揮政治工作的凝聚作用,在途中收容了100多個掉隊的紅軍戰士,帶領他們一同歸隊,受到軍團部的讚揚。

1935年,劉子云被調往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上級指揮科學習。不久,被總參謀長劉伯承調到紅軍總司令部任作戰參謀。在劉子云從紅軍大學調到紅軍總司令部作戰局一科擔任作戰參謀時,他與擔任紅軍總部保衛局特派員的紅四方面軍女幹部潘家珍相遇了。

潘家珍是個潑辣利索、聰明能幹的“川妹子”。1934年秋,她調到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二團第一連擔任連長,曾帶領女兵們打土匪,抬傷員。1935年3月,獨立團在旺蒼壩作戰,直到3天后敵人才發現對手竟是一群娘子軍,他們發起了更猛烈的攻擊。在戰鬥中,潘家珍腿部負傷,仍帶領全連堅守陣地,在增援部隊的支援下一鼓作氣把敵人打了下去。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在懋功會師後,潘家珍從婦女團調到紅軍總部保衛局擔任特派員。

潘家珍同劉子云相識並相愛後不久,1936年7月初,紅二、四方面軍經過短時間的籌糧、籌衣,從甘孜出發開始草地行軍。對劉子云和潘家珍來說,這已經是第三次過草地了。在阿壩,紅軍總部交給作戰參謀劉子云一個步兵營、500多名傷病員及1000只羊、500頭犛牛。劉子云帶領步兵營在葛曲河邊設立兵站,駐守了3天,擊退多次襲擾,保證了傷病員和牛羊無一損失。紅二方面軍到達後,劉子云將牛羊移交給他們,然後作為嚮導引領紅二方面軍從阿壩向包座行進。

1936年10月,當紅二、紅四方面軍越過天蘭公路,與紅一方面軍在隴西的會寧城勝利會師時,在草地行軍中結下深情厚意的劉子云、潘家珍結為革命伴侶。從此,他們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一起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雨人生。

血灑雁門關

l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在民族危亡的時刻,國共兩黨達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8月,紅二方面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二O師,劉子云被任命為該師三五八旅七一六團參謀長。9月2日,劉子云和全師官兵由朱德總司令、賀龍師長率領,在陝西富平縣莊裡鎮舉行了隆重而莊嚴的抗日誓師大會。次日,七一六團作為一二O師前衛,由駐地出發,經韓城縣芝川鎮東渡黃河,進入抗日前線,挺進同蒲鐵路北段的寧武、神池、朔縣一帶,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10月,忻口戰役激戰正酣,日軍每天從大同經雁門關向忻口前線增運兵力和彈藥,這是日軍一條重要的運輸線。七一六團團長賀炳炎、政委廖漢生和參謀長劉子云制定行動方案,帶領團直屬隊和第三營向雁門關方向疾進,經過3天急行軍,抵達雁門關西南的老窩村。劉子云派出人員到公路附近進行偵察,摸清了雁門關一帶地形和日軍汽車往來規律。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雁門關,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10月16日,劉子云接到情報:大同日軍集結了300多輛汽車,裝滿武器彈藥,即將經雁門關向南開往忻口前線。17日拂曉,賀炳炎、廖漢生和劉子云一同到黑石頭溝勘察地形,找到了理想的設伏地點。他們當即制定出作戰方案,力求將敵全部消滅在黑石頭溝。l8日,部隊沿著崎嶇小道插到黑石頭溝,進入伏擊陣地,一切準備妥當,只等日軍大隊汽車翻山而來。為了防止出差錯,劉子云帶著參謀們到各連陣地檢查一遍。下午,日軍南北兩路車隊相繼進入黑石頭溝,正在並排交錯時,劉子云下達命令,步槍、機槍一齊射擊,只見兩路汽車相互衝撞,彈藥車爆炸起火,黑石頭溝頓時被攪得天翻地覆。日軍遭到襲擊,一個個從車上往下跳,有的還沒跳下車就送了性命,我軍趁勢衝下山去。突然,正在指揮戰鬥的劉子云被一顆子彈擊中,身體向後一倒,鮮血從左胸口冒了出來。這時,日軍增援部隊佔領了有利地勢。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部隊準備立即撤出戰鬥。警衛員要扶劉子云撤出戰場,劉子云擺了擺手說:“天黑後再來找我。”說著,他喝了兩口水,滾下山坡,躲進草叢中。與此同時,部隊也迅速撤出戰場。劉子云忍著劇烈的傷痛潛伏在草叢中,目睹日軍收拾死傷人員和受損汽車,直到黃昏才撤走。劉子云艱難地爬行了幾米就昏迷過去。後半夜,警衛員帶著人回到黑石頭溝伏擊戰場,四處搜尋,終於找到他,幾個人架著他艱難行進。警衛員帶人把失血過多的劉子云抬回老窩村駐地搶救。日軍子彈只差1釐米就打到他的心臟,賀龍師長得知劉子云負傷的消息後,指示師衛生處一定要盡全力救活他,由於藥品十分缺乏,劉子云的傷口只能用紗布繃帶簡單止血。這次伏擊戰,一度切斷了日軍從大同至忻口的公路交通。八路軍繼“平型關大捷”之後,“雁門關神威”又一次在抗日戰場上傳頌。劉子云也是八路軍一二O師第一位戰場負傷的團級幹部。

1939年4月,劉子云調任七一五團參謀長,參加了齊會等著名戰鬥,接連打破日軍對冀中的第四、第五次圍攻,鞏固、擴大了冀中抗日根據地。

南征北戰

1944年11月,中共中央根據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的發展,派遣駐紮延安的一二O師三五九旅分批南下,開闢華南敵後抗日根據地。1945年6月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隊在延安成立,劉子云調任三五九旅參謀長。6月10日,劉子云等率領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隊4000餘人告別延安,開赴抗日前線。南下支隊東渡黃河後,在山西省文水縣敖坡與日軍遭遇,接著在通過同蒲鐵路時又遭到日軍裝甲車堵截,經過激烈戰鬥,打開了南下通路。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已經進入中原腹地的南下第二支隊接到中共中央命令:停止南進,準備北上。9月下旬,南下第二支隊由豫北孟縣出發北上,以日行百里的速度穿過河北大平原,挺進東北,於10月下旬抵達遼寧省遼陽地區。支隊使用三五九旅番號,經過休整擴編,達到1萬餘人,加入東北民主聯軍序列。

1946年1月中旬,部隊按照中央指示進至北滿地區,與松江第四分區合編為吉黑軍區獨立第一旅,對北滿地區的土匪武裝展開全面清剿,劉子云任旅參謀長。經過數月清剿,土匪大部被殲滅,少數殘兵敗將竄入深山密林。11月下旬的一天,獨立第一旅七一八團二營在依蘭縣山裡將匪首謝文東抓獲,12月13日,押至其作惡多端的勃利縣公審。公審匪首謝文東的大會轟動了整個勃利縣城。

1946年4月上旬,北滿軍區指示:蘇聯紅軍將於4月28日撤離哈爾濱,命吉黑軍區獨立第一旅擔任奪佔該市的主力。

4月8日,獨立第一旅進至哈爾濱以東10公里的黃山嘴子地域集結;13日逼近三棵樹,佔領太平橋、道洛屯,控制了飛機場。當晚,劉子云化裝成皮貨商人,悄悄潛入哈爾濱城區偵察情況,根據偵察到的情況制定了進佔哈爾濱的部署,就在蘇軍最後一列火車駛出市區之際,獨立第一旅立即從四面衝入城內,佔領預定目標,將哈爾濱迅速解放。獨立第一旅在哈爾濱駐紮了一個星期,於5月7日奉命恢復三五九旅番號,南下抗擊國民黨軍隊的大舉進攻。

誓與黑山共存亡

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發起遼瀋戰役,與國民黨軍在東北戰場展開戰略決戰。

錦州解放後,廖耀湘兵團繼續攻擊前進,妄圖重佔錦州。10月21日,第十縱隊奉命在黑山、大虎山一線25公里的防線上陳兵佈防,阻擊廖耀湘兵團。這裡是瀋陽通往錦州的一個戰略要地。上午9時左右,國民黨軍先頭部隊向我軍尖山子前哨警戒陣地發起進攻,黑山阻擊戰打響了。東北野戰軍下達“前堵、後扯、攔腰截斷”全殲廖耀湘兵團的作戰命令:第十縱隊務使敵軍在陣地前屍橫遍野而不得前進,只要你們堅守3天,敵軍必遭全殲。

第二十八師立即召開營以上幹部會議,劉子云時任二十八師副師長兼參謀長,他和師長賀慶積、政委晏福生、副師長顏德明、政治部主任李大同,一起制定作戰方案,發佈“誓與黑山共存亡”的口號,然後分別下到各個陣地,組織構築工事,檢查阻擊準備,要求克服一切困難,流血犧牲在所不辭,堅決完成任務,絕不讓敵人前進一步。

24日清晨6時,國民黨軍在5個炮兵團火力和10餘架飛機輪番轟炸掩護下,以5個師的兵力向第十縱隊全線陣地發起猛攻,其主要方向是第二十八師八十四團二營防守的101高地。經過一天激戰,國民黨軍多次突擊都被打退。劉子云和師長、政委判斷敵軍25日必會全力猛攻101高地,於是對防禦部署作了調整,要求各堅守分隊連夜修復工事、準備再戰,並設立師前方指揮所,加強對101高地的作戰指揮。與此同時,國民黨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給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新編第六軍軍長李濤下了死命令:務必在25日突破防線,佔領黑山。

25日,戰鬥異常激烈。敵我反覆爭奪101高地30餘次。我方陣地終因彈盡人亡而失守。

劉子云在交通壕中冒著猛烈的炮火,找到賀慶積師長,交換了戰況:101高地失守將會使黑山城東的整個防線出現危機,必須積極組織反擊。劉子云親自擔任指揮,從各團抽調部分營連加上縱隊增援的2個連,向101高地進行反擊。

劉子云正在組織部隊時,發現敵為鞏固101高地從韓家窩棚派出援軍,立即指令師山炮營進行攔阻射擊,將敵援軍炸得四下逃命,隨後又用炮火組成一道封鎖線,攔阻了敵軍的增援道路。

18時許,反擊開始。劉子云集中5個連的兵力向101高地發起猛攻。敵軍在我炮火襲擊和反擊部隊猛烈衝擊下,傷亡嚴重,抵擋不住,棄甲後撤。我軍指戰員用血的代價換回了101高地,僅八十二團傷亡即達500人以上。至23時,黑山城東的高地全部收復。

黑山阻擊戰,作為我軍防禦作戰的典型戰例載入了史冊。這場殘酷、激烈、壯闊的戰鬥,給身經百戰的劉子云和每一個參戰者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湘西剿匪

1948年11月,根據全軍統一編制及部隊番號的通令,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軍。12月20日,劉子云調任四十七軍副參謀長。劉子云率部從遼瀋南下入關,抵達北平、天津之間集結,參加平津戰役。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向江南和西北地區進軍。此時,劉子云調任四十七軍一四O師師長,奉命率部南下進行渡江作戰。在歷時10天的宜沙戰役中,劉子云率部在24小時裡突破敵縱深40公里防線,在運動中打垮敵第二軍1個師,繳獲大量軍需給養,斃傷俘敵上千人,受到軍團首長的通令嘉獎。

1950年1月,配合第二野戰軍入川作戰的第四十七軍主力奉命返回湘西,執行剿匪建政任務。劉子云調任軍參謀長兼湘西軍區參謀長。經過一年多連續作戰,在湘西共剿滅土匪12萬人,收繳槍支9餘件,解放了22個縣,打破了蔣介石在湘西建立“反共遊擊基地”的計劃,肅清了湘西百年匪患。1951年1月,為了紀念湘西剿匪的勝利,湘西行政公署和湘西人民在沅陵修建了“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塔”。2月,第四十七軍告別湘西,奉命開赴抗美援朝戰場。中共湘西區委、湘西行政公署、湘西軍區司令部等聯名向四十七軍贈送了“消滅百年匪患,功在湘西人民”的錦旗,並致信全體指戰員:親愛的解放軍同志,……你們的恩情比雪峰還高,比沅江的水還長……

走在閱兵方陣前的領隊

1951年1月15日,為了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級指揮人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在南京成立。毛澤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軍事學院的成立“標誌著中國人民建軍史上偉大轉變之一”。與此同時,中央軍委提出“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軍”的口號。

從1951年到1956年的5年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先後成立了12個系,教學內容不僅涵蓋陸海空三軍,還包括軍事、戰史和政治,成為一所綜合性的最高軍事學府。

那時軍事學院的學生,大多是來自軍隊的各級幹部,其中很多人已經是戰功赫赫。當身經百戰、驍勇善戰的劉子云奉命從湘西剿匪清霸鬥爭前線來到南京,向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劉伯承報到後,劉子云被編入高級速成系一班學習,同時給他壓上一副擔子———高級系訓練處處長。劉子云既是學員又是工作人員,既是受訓者又是訓練計劃的制定者和組織者,除了完成學院規定的學習任務,還要主持制定高級系訓練計劃和實施方案。由於身兼二職,他比其他學員更加辛苦,每天從早上5點一直學習、工作到深夜12點。

新中國成立後,每逢國慶節,天安門廣場都要舉行隆重的閱兵式。從1950年到1959年10年間,從來沒有間斷過。

1951年軍事學院成立後,國慶閱兵走在最前列的方隊就由軍事學院擔任。自1951年高級系一期學員(軍、師級)參加閱兵後,繼之基本系二期學員(多為師團幹部)“三過天安門”,爾後基本系、情報系各期學員先後分批次赴京,直到1959年的國慶10週年大典,軍事學院先後9次參加了國慶閱兵,受到軍內外首長和廣大群眾的稱讚好評。

由於軍事學院是國慶閱兵的第一個方隊,基本系又是方隊的主要成分,因此劉伯承院長把帶隊閱兵的任務交給了劉子云。

應該說,劉子云最早一次參加閱兵,還是在1931年11月7日。當時,為慶祝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在江西瑞金城外6公里的葉坪村,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開國大典”程序,首先舉行了閱兵式。劉子云在回憶文稿《劉帥辦學校》中寫道:“早晨有霜凍,參加典禮的紅軍學校的學生身穿灰色軍服,扎腰帶打綁腿腳穿草鞋,鞋託一朵紅纓,列隊在主席臺左側整齊地站立著,鞭炮聲鑼鼓聲口號聲響徹雲霄,這時,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黨和紅軍領導人檢閱了紅軍代表部隊。”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閱兵,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支新型人民軍隊在歷史舞臺上的首次亮相。劉子云當時“是紅軍學校三大隊四班班長,能參加這一次閱兵,感到無尚光榮”。

新中國成立後的閱兵要求和訓練更加嚴格。為了切實達到要求,閱兵指揮部和教學組十分重視各階段的分練和最後的方隊合練,特別是對旗手和各排頭兵要求更嚴。每年4月到8月,劉子云都帶領受閱學員在軍事學院的操場拔正步,不管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一絲不苟地訓練。暑假期間,他又帶領學員來到北京,在天壇公園的松樹林裡搭起帳篷,吃住在那裡,天矇矇亮就起來練正步,按照每分鐘116步的行進速度練到一分不差、一步不差,每個人的腿都練腫了,腳也磨破了。受閱官兵訓練熱情十分高漲,炎夏酷暑,風霜雪雨,披星戴月練;苦練不叫苦,巧練不取巧,精益求精,鍥而不捨。傷病疲勞,毫無怨言,表現出了頑強意志和顧全整體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優良作風。

1951年國慶閱兵走在最前列的方隊由軍事學院擔任,劉子云和高級速成系的身經百戰的戰將們列隊走過天安門。1952年至1954年,軍事學院閱兵方隊由劉子云率領。他成為閱兵式上最先走過天安門廣場的排頭兵。在他的身後是八一軍旗,然後依次是軍事學院和各軍兵種方隊。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度,先後在北京和各大軍區所在地分別舉行了授銜授勳典禮。劉子云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他的一級解放勳章在南海懷仁堂頒發,其他兩枚二級勳章則在10月回到南京後由陳毅元帥頒發。中南海授銜授勳3天后就是10月1日國慶節,劉子云穿著新式軍禮服,佩戴金燦燦的少將軍銜和一級解放勳章,引領著八一軍旗和軍事學院方隊,以嶄新的軍容,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由於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後的首次亮相,作為受閱排頭兵,劉子云少將受到中外新聞記者的聚焦。

一代名將劉子云將軍戎馬一生,叱吒風雲,他為民族解放事業和共和國的建立傾注了全部心血,他為人民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永遠載入共和國的史冊。1992年4月9日,劉子云將軍在廣州逝世。按照他生前遺願,劉子云的骨灰回到了他出生的故鄉,回到了他曾經戰鬥過的紅色土地。少年從戎到魂歸井岡,人民將永遠銘記這位共和國的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