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飲料行業靠“外賣”能否渡難關?重慶大咖專家給創業者支招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將人們“困”在了家中,也培養了不少“廚神”。除了火鍋、烤魚、涼皮、蛋糕這樣的“功夫菜”外,自制的咖啡、珍珠奶茶、水果茶等飲品也在朋友圈中走紅。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復工復產,一度關停的飲料店也開始逐漸熱鬧起來。人們無需再在家中上演鍋碗瓢盆進行曲,只需拿出手機點點外賣,芋泥波波、紅茶奶蓋就能送到身邊。

然而疫情之下,重慶食品飲料行業能否靠“外賣”渡過這次難關,還需時間去檢驗。

線上線下結合成行業轉型必經之路

3月3日,中國飯店協會發布《新冠疫情下中國餐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報告顯示,疫情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目前仍停業的餐企佔比75%,復市企業僅佔比7%。這些關停的餐飲企業中,就包含了大量線下飲料門店。

“春節是銷售旺季,原本做了很多籌備,突如其來的疫情確實打亂了方向。”彭穎是重慶街吧餐飲品牌的創始人,她在重慶及全國擁有一千多家奶茶門店。彭穎說,飲品店的加盟商一般都是二三十萬投資的小店,像疫情這樣關店一兩個月,對於缺乏現金流的門店來說是很難抵禦的。

面對線下無法經營的現狀,不少食品飲料企業把視線轉移到了線上,希望通過開展外賣業務,穩住自己的現金流。

“宅在家的人們同樣有喝飲品的需求。”彭穎介紹說,2月中旬,在經過審批後全國有500多家門店復工,並接通了各個外賣平臺,顧客下單後,由騎手無接觸直接送到顧客手上。事實證明,彭穎的做法的確滿足了疫情期間人們的生活需求,門店的單日訂單量超過100單。

饮料行业靠“外卖”能否渡难关?重庆大咖专家给创业者支招

“對於很多飲料品牌來說,這並不是第一次接觸外賣,但疫情來臨卻暴露出了連鎖品牌過去在線上經營方面的不完善。”彭穎說,線上產品與下線產品相比應有哪些優化?比如“一人食”套餐,外賣產品專用的保溫、保冷、防溢包裝,食品安全等等問題,應該成為線上經營必須研究的問題。

彭穎說,疫情對飲品行業來說是一次危機中的機會,從線上銷售的數據來看,外賣訂單都超過了疫情前,“未來線上線下結合發展,是行業轉型的必經之路”。

全新思路尋求疫後發展出路

外賣,無疑是疫情期間食品飲料企業渡過難關的救命稻草,企業除了尋求線上出路,還能做些什麼呢?

重慶市飲料行業協會黃勤春認為,疫情的出現,不但考驗企業領導力、危機應對力、團隊感召力,也正是難得的停止點,企業不妨進行盤點戰略、產品、服務、組織、業務體系、人員結構優勢和缺項,為疫情後的發展尋求出路。

事實上,重慶部分飲料企業已經行動起來了,謀求自救之路。

饮料行业靠“外卖”能否渡难关?重庆大咖专家给创业者支招

“我們在嘗試開設‘街吧商學院’的網課直播,延長線上經營渠道。”彭穎說,街吧餐飲在經過了12年的發展,積累了一些飲料品牌營銷、連鎖經營、產品創意等方面的經驗,將這些內容通過網課直播的形式傳播出去,對於疫情期間不能出門的業內人士、創業者來說,是較為精準的形式,有利於線下的轉化。

重慶繽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李進宇介紹說,疫期期間由於門店的大規模關閉和限制,加盟商的收益直接減損,而其中一部分創業者自身抗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弱,“所以我們主動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減免管理費、免配送費等等,希望與加盟夥伴共同渡過難關”。

李進宇說,對於飲料行業來說,調整疫後產品研發方向也是目前的重心。“疫情發生後,消費者對產品的健康、安全的要求更高,飲品也需要從健康、安全、新鮮、免疫等主題入手,在原料選擇和生產流程上將更加強調健康,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瀚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