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商業洞見:華為本色就是灰色;一把手最重要的責任是引領創


世紅 | 文


01 | 陸奇:對創業的三點認知

商業洞見:華為本色就是灰色;一把手最重要的責任是引領創

王方:30年前您是一名大學老師,兩年前您是全球頂級科技公司高管,一年前您開始創業,創辦原來的YC中國、現在的奇績創壇。在您創業之前的職業生涯中,讓您對“創業”這個詞認識最深刻的那次經歷是什麼?


陸奇:我對創業者概念的認知,以及最終決定加入這個行業,是一個過程。我簡單總結一下各個階段。


首先,我在硅谷工作二十多年,整個工作氛圍帶給我一個堅定不移的認知:創新改變世界,創業是創新的搖籃,隨著交流的促進、人才的進步,創業是未來世界的主流,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創業。


另外,我在雅虎工作十多年,剛加入雅虎時公司非常小,銷售、技術,什麼都做。所以我對創業公司的環境和工作有直接的體會。後來,在過去六年,YC總裁Sam找我交流如何把YC的模式帶回中國。


基於此,我個人對創業的認知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找一個長期價值大的方向。特別是對我個人來講,回到中國加入中國的早期創業生態是因為看好中國技術驅動的創新能給全世界帶來更大的價值。


(2)在心理與狀態上做好充分的準備。創業將是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創業者需要具備三點素質:耐心、信心和恆心。


(3)在創業早期要做到兩個事情:第一是活著,活得越長越好;第二是快速迭代。如何從現在走到你想建立的未來的終點,唯一的方法是快速迭代,但是你必須要活著。這是我個人對於創業這個詞的幾個重要認知點。(來源:《鉛筆道》對陸奇的專訪)

02 | 任正非:華為本色就是灰色,並不是什麼紅得發紫

商業洞見:華為本色就是灰色;一把手最重要的責任是引領創

西班牙《世界報》:在中國的社交網絡上和官方媒體上最近出現了批評華為的聲音,您覺得這會不會對華為產生影響?


任正非:華為過去一段時間紅得發紫,如果大家黑一下華為,華為的顏色就變灰一些,恢復了本色。華為本色就是灰色,並不是什麼紅得發紫。在社會認為華為很好的時候,實際上華為本身也是矛盾重重的。(來源:任正非接受拉美、西班牙媒體採訪紀要)

03 | 張勇:一把手最重要的責任是引領創新


商業洞見:華為本色就是灰色;一把手最重要的責任是引領創


(1)企業一把手,引領的不僅是生產力創新,未來更重要的是引領生產關係的創新。


(2)新消費時代,是把運營模式從品牌、商品為中心,走向以消費者為中心。這樣,對客戶的理解以及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方式就會變得更多樣。


(3)從新零售走向新商業已經是高度共識,今天的商業已不需要討論線上線下,只有是否數字化之分。


(4)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不僅是產品和工具,首先是理念和方法論。阿里巴巴希望能夠輸出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要跟企業內部的能力互相貫穿,互相融合,才能產生真正的化學反應。


(5)我們堅信所有的商業要素未來都會在新技術驅動下全面走向數字化,進而走向智能化可運營。以數字化支付為例,當每一筆支付完成,在傳統商業意味著結束,而數字化時代卻意味著顧客運營剛開始。


(6)數字經濟時代,組織能力至關重要。今天企業通過數字化工具、平臺實現數字化運營。很快,我們將面臨如何建立面向數字化商業世界的全新型組織方式和新型生產關係。


(7)阿里商業操作系統不是“包治百病”。阿里商業操作系統是企業走向數字化經營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每個企業自身內部的能力和生產力增長,是數字化升級的核心關鍵。(來源:張勇在第二屆阿里巴巴ONE商業大會上演講的主要觀點)

04 | 拉姆·查蘭:把變化看成困難還是機會,將決定你的命運

商業洞見:華為本色就是灰色;一把手最重要的責任是引領創


面對現實的勇氣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傳統車企在做什麼呢?有的在做收縮,比如福特退出印度,通用汽車退出歐洲,比如有的人想抱團取暖,尋求更多的併購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什麼樣的能力呢?就是在面對現實的時候,能不能跳出傳統的思維模式,找到一條新的道路,也許這個才是破局的方法。

大家還記得諾基亞吧,十幾年前,我們很多人用的手機是諾基亞,當年的諾基亞,我們覺得它是不可戰勝的,它們的輝煌時期佔到全球份額的40%,人都是很好的人,當他們面對iphone橫空出世的時候,它們並沒有太多的舉措,市場也沒有給它們太多的市場,傳統手機廠商當中誰真正脫穎而出,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改變了他們的產品呢?大家知道是誰嗎?就是三星。

比如15、20年前,我做諮詢的時候看過手機廠商,我現在還記得那一頁紙上那麼多名字,最後剩下的真的很少,現在還在世界一流的就是三星,因為它們改變了傳統做手機的方式,向蘋果學習,在安卓的基礎上推出了類似的智能手機。

當發生變化的時候,你的內心是怎麼去看的,你把它看成逆境,把它想成困難,讓恐懼戰勝了你,還是你把它看成信息,看成機會,去想我可以怎樣順勢而為,這就是企業家,企業家的一念之轉,也許能決定企業的命運。我們今天想做一個怎樣的企業家?怎樣的管理者?你有沒有勇氣跟過去成就你的事情說再見,有沒有勇氣跟過去安身立命的業務說再見,開始全新的起點?

怎麼樣在變化中找到機會呢?面對同樣的現實,有的人看到的是機會,把握住了機會就從逆境中走出來了,我們怎樣把握這樣大的機會呢?我們要看到什麼是大勢所趨。(來源:拉姆·查蘭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發表的演講)

05 | 雷軍:小米在創業過程中最突出的三件事


商業洞見:華為本色就是灰色;一把手最重要的責任是引領創


從原點出發,創業過程中,小米不斷進化,最突出的有這麼幾件事,一是開創了小米生態鏈模式,二是建成了全球最大的IoT平臺,三是全力投入AI。這些事看似毫不關聯,其實都脫離不了這三個詞:開放、連接和賦能。


我們先說開放。我在創辦小米之前,就有一個夢想,改變中國製造業。但是,我深知這樣一件事情,小米獨木不成林,眾人拾柴火焰高。我覺得世界上不存在這樣一家公司,把所有事都能幹完,還都能幹好。


所以我們採用了生態鏈的模式,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我們開放出小米的設計能力、供應鏈能力、渠道能力,幫助大家一起成長。五年過去,結果令我們欣慰,小米生態鏈孵化了一大批傑出的企業,為用戶提供了上千種品質、顏值、性價比“三高”的優良產品,其中數家企業已經登陸了美股和科創板。


同樣,如果沒有開放,小米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時間裡,建成全球最大的IoT平臺。過去幾年,小米積極擁抱開源技術,並且很早就開放了小米的IoT和AI能力。未來,我們會繼續秉持開放的互聯網精神,與合作伙伴一起共築AIoT萬物智能互聯的新時代。


互聯網的本質還有連接。我們很早就預見到,在PC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後,萬物互聯一定是未來行進的方向,小米生態鏈的目標就是捕捉萬物互聯的風口。最新的數據,小米IoT平臺已經連接了超過2.1億臺設備(不含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是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平臺,並且還在高速增長。我相信,未來互聯網將變得無處不在,我們會無時無刻處在與世界連接的狀態。當然,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覺得互聯網最美好的地方,就是可以賦能產業,賦能組織,賦能我們每一個人。當一個人連接上網絡,他可以隨意採摘全世界的信息,也可以向全世界貢獻他的能力,絲毫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這不是賦能是什麼?而我們正在全力佈局的5G+AI+IoT的下一代超級互聯網,就是看到了人與世界真正融合的機會。


小米模式是互聯網的產物,過去幾年我們通過生態鏈的方式,證明了小米模式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可複製。也因為有小米模式,我們才可以打通線上線下,跑通新零售。歸根到底,這都是互聯網的賦能。而隨著5G+AIoT的下一代超級互聯網腳步漸近,互聯網的開放與連接將更加深入,所能賦予的能量可能遠超我們的想象。


基於這些思考,從我們的兩項原點出發,我們在發展的路上不斷總結出小米的願景和奮鬥的目標,並且形成綱領與決議保障執行。我們的願景是“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來源:《雷軍:創辦小米前後我的一些思考》)

06 | 宗慶後:品牌的一半是質量,一半是誠信


商業洞見:華為本色就是灰色;一把手最重要的責任是引領創

一是要堅持質量第一,推進質量社會共治。品牌的一半是質量,沒有企業的優質產品,不可能有真正長久的一流品牌。我們企業要進一步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踐行質量治理體系,提升質量治理能力,大力推進質量社會共治,更好滿足市場需要。


二是企業要以誠信為本,品牌的另一半是誠信,企業希望消費者對品牌有忠誠度,企業必須首先對消費者、對社會要有誠信度。不信不立,立則必信,品牌代表著企業的信譽和承諾。誠信是打造世界一流品牌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一個好的品牌意味著品質可靠、服務有保證,能獲得消費者信任和喜愛,也能給企業和國家帶來美好的未來與前景,這樣的品牌一定是有情懷的品牌,一定是能走出國門的強國品牌。


三是不斷創新,順應消費者需求升級,提高質量供給水平。我們企業要有順應時代發展的能力,無懼競爭,敢於創新,在國家品牌戰略的引領下,對標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以自主創新為核心,主動同高手過招,到國際市場上配置資源,打造更多質量優、競爭力強、附加值高的拳頭品牌,樹立新時代的中國自主品牌形象,提升中國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世界愛上中國製造。(來源:宗慶後在2019中國品牌論壇上發表的演講)

07 | 孫陶然:創始人基本上是天生的


商業洞見:華為本色就是灰色;一把手最重要的責任是引領創

提問:關於創始人是天生的還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孫陶然:創始人基本上是天生的。當老大需要很多素質,基本上是天生的,我總結過,老大需要三個素質兩個能力。三個素質是:志存高遠、意志堅定、心胸寬廣,兩個能力是:學習能力、戰略能力。具備三個素質兩個能力適合當老大,不具備的不適合當老大。

是不是適合當老大基本和專業沒有什麼關係,而是跟人的性格、心力和品性相關。一個心胸不寬廣的人肯定做不了老大,所以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老大,如果想做老大又不適合,最好給自己找一個老大,一輩子輔佐和追尋。這三個素質和兩個能力後天通過自我修養也可以提升一點,但是理論上講,如果可以選最好是選適合做老大的自己來追隨。(來源:孫陶然在“改變世界的基因The Power of X”加速營上海站的分享)

08 | 毛大慶:創業者要習慣孤獨、享受孤獨


商業洞見:華為本色就是灰色;一把手最重要的責任是引領創


提問:你曾經說,假使自己創業成功的那一天,希望能做到王石這樣,大道無形。那是一種什麼狀態?


毛大慶:“大道”可以簡單地視為人生的整個過程,包括事業、家庭、以及自己內心的感受。不應該是什麼具體的形狀,也不是那些特別瑣碎的事,那會把人的思想變狹隘了,容易鑽牛角尖。當追求一種更加靈魂的境界時,在精神層面才能釋放更多的熱情、激情。我想很多人還做不到這一點,我也一直在苦苦追尋這種感覺。

提問:你曾說,王石活了別人的幾輩子,你是如何丈量自己的人生的?


毛大慶:真正的企業家內心都是很強大的,對外需要積極向上,而內心則要面對孤獨。因為很多事你沒地方訴說,要學會習慣孤獨,享受孤獨。創業者更要擁有偉大的信仰和執著的態度,就像跑馬拉松,哪怕中間幾近崩潰,也不能退卻。(來源:《AI財經社》對毛大慶的專訪)

09 | 宋志平:2020,我們最需要的是企業家精神

商業洞見:華為本色就是灰色;一把手最重要的責任是引領創

第一是創新精神。做企業是一件複雜又艱苦的事情,需要的是敢於不斷創新、不斷挑戰自我的人。企業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滿足於現狀,不斷創新,不斷改變。企業家要敢於創新,不斷地進行否定之否定,找尋新方向,創造新空間。

第二是堅守精神。我們做企業就是要堅守,做企業是個漫長的過程,是個苦差事,有沒有堅守精神,能不能板凳甘坐十年冷,這往往是能否成功的關鍵。我常說一句話:要想做好一個企業,沒有十年、二十年不行,要想做到極致、做到世界一流,沒有三四十年不行。大家說宋總你怎麼算出來的?我不是算出來的,是實踐出來的。因為我在中國建材就做了40年,像北新建材,中國建材旗下的優秀上市公司就是做了40年才做到了全球最好。所以堅守非常重要,成功的企業家實際上是“熬”出來的,是“煉”出來的。


第三是責任。企業家要有普通人沒有的責任心,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做企業要創造財富,財富創造後應該最大限度地回饋社會,讓大家共享財富,實現均富和共富。企業家要義利相兼、以義為先,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責任感是對企業家精神最大的昇華。這就是企業家應該有的精神。(來源:宋志平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發表的演講)

10 | 徐井宏:未來品牌前行的三個趨勢

商業洞見:華為本色就是灰色;一把手最重要的責任是引領創

第一,未來品牌將從高度集中到百花齊放,企業的更替速度將越來越快。第二,將從標準生產到個性定製,很多小品牌將會受到特定人群的喜歡,品牌也將越來越細分。第三,品牌將從傳統營銷到網紅經濟的傳播方式,迭代也將越來越快。


面對這三個趨勢,企業家們如何來規劃自己的品牌建設呢?


首先要靠品質,只有通過品質的不斷提升,才能真正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吸引力。產品和服務要好、成本要低、效率要高、傳播要更準、更快、更廣。

  

第二,要通過創新不斷提升品牌競爭力。無論是技術的創新,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還是管理的創新,通過所有這些的創新,讓產品和服務的性價比越來越好,才能夠真正的持續的讓市場所歡迎。


第三,要靠誠信來提升品牌的凝聚力。只有誠信才可以讓企業走得更遠。(來源:徐井宏在2019(第十四屆)品牌年度人物峰會上發表的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