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為什麼有時會討厭自己?|心理學解讀:“自我接納”的能力

你會有這樣的時候麼:

某一瞬間會因為一些細節而突然厭惡自己,可能是因為自己的一個動作,一個語氣,就會突然覺得自己很醜,很low,很膽小,很失敗。

實際上,這是一種無法接納自己的表現,“接納”不是說我們要忽視自己的缺點、不足,或者強行洗腦自己是完美的,而是“儘管我是與眾不同,或者甚至是有缺陷,但我依然認可自己”

自我接納的能力對於我們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接納和擁抱自己。

為什麼有時會討厭自己?|心理學解讀:“自我接納”的能力

哪些人更難接納自己?

1.難以面對複雜的人性的人,更難接納自己

沒有意識到人性的複雜的人,更容易用“非黑即白”的視角看待人類與人性。他們往往認為,一個人不是“好”的,那就是“壞”的,他們不太能接受自己有一些缺點或是“不夠好”的地方。

比如,一個無法面對複雜的人性的人認為自己是個友善的人,而一旦Ta有了傷害人的念頭,Ta便感到驚恐:“我應該一直對人友好才是,我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他們沒有意識到:人類許多特質是流動的,會隨著情境的變化而變化。

更容易接受和麵對複雜的人性的人,不會因為自己的一些不足或是失敗的經歷就全盤否定自己,相反,他們能接受的不足。

2.

位高權重者、身處高位、收入優厚的人更難接納缺憾

處於高位上的人習慣於掌控,他們認為自己擁有特權,比其他人掌握更多資源,理所應當地能控制各類狀況,確保沒有任何瑕疵產生,不論瑕疵是來源於自己或是他人。

比如,許多高管會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感到排斥:“我怎麼可以感到抑鬱?我應該可以掌控情緒,不讓任何情緒干擾到我”。他們沒有意識到,人的能力與資源終歸是有限的,他們沒有辦法讓一切不愉快都不發生。

3. 沒有得到父母認可的人很難自我接納

成長過程中沒有被父母接納的孩子,長大後更難接納自己和他人。在父母長久的苛責中,孩子會把它們當做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的準則,認為所有人應該按父母的要求來行事才是正確的。

父母也從未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感到非常滿意。

沒有獲得過這種“父母對自己很滿意”的感覺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對自己感到滿意。

為什麼有時會討厭自己?|心理學解讀:“自我接納”的能力

那我們該如何提高自我接納呢?

a. 練習提高對人性複雜度的認識

學著整體地看待與認識一個人,而不是憑藉一個人“在某個特定情境中的某個表現”來作評判。

舉個例子,平時你對朋友很耐心,但今天你遇到很多倒黴的事,很煩躁,於是對朋友很刻薄。但這不代表你就是個刻薄的人,這隻能說明你“心情不好時會刻薄,但總體上依然是個溫和的人”。學會整體地評價後,我們就不會因為自己暫時、間歇的負面狀態而過度焦慮。

b. 試著用一種新的視角看待“短處”

把你不喜歡的特質或表現列下來,試著找到它們的長處。記住,隨著情境的變化,有些“問題”可能不再是問題,反而是優點。

比如,如果你不喜歡“有攻擊性”,但如果成為一個律師,有攻擊性會是優勢;如果你不喜歡自己“太過注意細節”,也許可以嘗試做一份校對的兼職。有時找到合適的情境比徒勞地改變更重要。

c. 用“足夠好”的標準替代不切實際的“完美標準”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完美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可能只是浪費時間。而在面對自己感到不滿的部分時,試著學會為“足夠好”而慶祝。多看到背後已經付出的努力,以及不滿之處的優勢。

為什麼有時會討厭自己?|心理學解讀:“自我接納”的能力

正如毛姆所說,人性的真摯中可能包含做作,高尚中也可能包含卑鄙,而即使在邪惡裡也可以找得著美德。

不如從今天開始,學著去接納一個“足夠好”的自己吧!

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3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