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B9這一代奧迪A4L顯然不能算成功,一開始上市時的高舉高打,並沒有換來銷量的同步提升。反而是由於消費者反饋造型和上一代車型太過接近,價格又上去一大截,初期銷量始終不溫不火,直到隨著終端售價回落到24萬元左右起步,才開始有了大幅增長。而這幾乎成為了這一輪奧迪產品的相同命運。

如果你記得我們之前體驗奧迪Q5L後的結論——32萬元的Q5L真的香——那麼現款A4L也是同樣如此,在24萬元這種凱美瑞、亞洲龍的價格就可以買到配置足夠實用的奧迪A4L,確實是香。畢竟奧迪還是有豪華車的底子,無論是底盤結構、動力總成標定還是內裝質感依然能完勝同價位的主流品牌中高級車。

這次在一嗨租車租到的是奧迪A4L 40TFSI時尚型,也就是2.0T低功率次低配版本,看看網上現在報價27萬元左右,據說國五版本25萬元不到,確實沒話說。簡單繞車一圈,奧迪A4L的衝壓稜線工藝非常拿得出手,辨識度和高級感都很強,唯一不足是這道摺痕腰線沒有穿過車門把手,降低了工藝難度。這輛車還是S-Line套件,前保險槓有明顯的運動化造型,車燈也是全LED,在解鎖時會依次亮起,儀式感還是保留得很好。一個細節是,奧迪A4L同樣使用了斜向上45度的車門拉手設計,從施力的角度來說更加符合人體力學,減少了開門的力氣。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不過個人覺得遺憾的是,這一代A4L和中期改款的A3採用的是同一套設計,這使得在大馬路上還不一定分得清楚兩款車,現在看起來奧迪顯然在這種貪圖方便的設計管理上吃了虧。

進入車內,奧迪一直在建立的科技感內飾氛圍還是體現得很強烈,時尚版已經配備了全液晶儀表盤和懸浮式中控,兩者皆是很容易體現數碼時代感的配置。大量的銀色質感裝飾件搭配黑灰色的搪塑覆蓋件,凸顯出一種科技產品般的冷峻的視覺感受。即便是沒有采用軟材質的地方,奧迪也設計了磨砂質感硬塑料進行搭配,至少看上去材質豐富多樣,沒直接用和搪塑類似花紋的塑料件補上去。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其實要說設計感,奧迪A4L在內飾上並沒有進行太多的花哨或者創意設計,幾乎就是把各個功能區按部就班的整齊放好,或許就是因為這種“沒有設計的規整設計”,造就了奧迪追求的“科技”定位。

在細節處理上,奧迪也足夠用心,每一個區域都有銀色飾條勾邊,每個旋鈕的邊緣或者按鍵的邊緣也有精緻的鍍鉻裝飾條和紋理,包括點火按鍵的拋光銀面處理也很招人喜歡。另外,奧迪A4L車內的氛圍燈其實是最簡單的白色燈光,甚至有些燈光透出來還並不均勻,可是並不妨礙車內就是給人很有科技質感的印象。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有一些地方也挺省成本,比如前排中央杯架都沒有蓋板,拉絲銀面飾板現在給人感覺也太簡單了些,但是儲物格該植絨的地方還是保留了植絨。另外,奧迪車一貫追求的按鍵、撥杆的“咔噠咔噠”聲音品質感也同樣出現在車內,真的很有質感。

可惜的是,這種簡單直接的設計似乎並沒有得到更多消費者的喜歡。當然這也不怪中國消費者,一是覺得沒有豪華感,二是有些操作的確很不高級。比如一定要通過MMI區域才能操控中控屏幕,沒有采用觸控屏幕設計讓已習慣了智能手機的消費者很彆扭,主要還是每次一點屏幕發現沒反應才記起不是觸屏,真的耽誤事。又比如,MMI的旋鈕操作本來體驗也算一般,操作旋鈕表面雖然可以手寫,但是面積過小總是寫不清楚漢字。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隨著奧迪A6L上已經換為了更多的液晶屏幕——三塊,以此更凸顯車內的 “數碼氣質”——A4L的中期改款車型內飾也有了巨大的變化,取消了MMI操作區,把中控屏放大到10.1寸。

聽了這麼多表揚奧迪A4L的話,是不是就覺得沒啥缺點了呢?當然不是,這一代奧迪A4L能賣到24、25萬元,自然也是在成本控制上下了狠心。最典型的是車內的皮革覆蓋,前IP臺上完全沒有皮革,而車門主要是門把手和扶手區域採用了棕色皮革,然而這些皮革的質感和紋路都十分的像塑料材質,就好像上代3系那樣。同時座椅的質感也不算好,至少全新3系的仿皮座椅還用了不同的樣式拼接來模擬高級感,而奧迪A4L的棕色皮座椅真的只是看著高級,實際體驗很一般。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此外,中控屏幕在使用車載導航的時候似乎容易莫名其妙的重啟,也不知道是為什麼。而且整個重啟過程還有點長,啟動後導航信息全部丟失,這讓人覺得還是CarPlay更靠譜。

可是這些問題,在大幅優惠的價格面前,都不算是問題。

至於空間,作為國內豪華中型車加長車身的開創者,奧迪A4L在後排空間體驗上也不會有什麼紕漏,後排腿部空間輕輕鬆鬆兩三拳,頭部空間也足夠充裕。後排出風口的功能細節做得也相當不錯,包括後區的空調設置、充電口都有,也就是設計的樣式可能不如寶馬3系。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動力總成方面,40TFSI車型配備的190馬力、320N·m的2.0T發動機,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器,還是大家的老朋友。不過國六車型油耗比國五車型上升了0.2L/百公里,然而在實際使用中完全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基本上這套總成高速巡航下油耗可以在五點幾升,日常道路上也能控制在七點幾升左右,這顯然給對手們造成了不少壓力。

油耗低,但是百公里加速並不弱,根據我們百公里加速測試,這輛奧迪A4L的成績為8.27秒。略差的是百公里制動,需要38.47米,並且多次制動以後熱衰減比較明顯。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當然,和之前我們體驗過的奧迪Q5L一樣,奧迪A4L也是在舒適模式或者經濟模式之下動力輸出相當一般。舒適模式下同樣是相當積極的升擋,儘可能的將轉速維持在2000轉以下,高速120km/h巡航狀態時甚至會刻意保持在1500轉以下。這種設置下燃油經濟性當然不錯,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容易有拖擋感——比如在巡航狀態下突然遇到一個坡,你如果保持油門開度不變,那麼就有明顯的拖擋感覺,微弱的振動會告訴你需要加大一些油門。

運動模式的話動力積極性會提升不少,同樣120km/h的巡航會保持下在S6擋,整體動力的響應性會提升不少。轉速其實也不會太高,但是突然猛踩油門有可能就會從S6直接跳到S3,加速感一下就會上來。這一模式下,雙離合變速器帶來的傳動效率和更快的響應速度,相比寶馬或者奔馳新款車型其實都要來得更爽快些。

在運動模式下,如果你比較仔細的去體會,會發現變速箱內的撥叉感還有點明顯,腳輕輕搭在油門踏板就會觸發變速箱預備結合的準備,以此來快速響應駕駛者的下一步動作。當然,這不是一個什麼特別明顯的問題,如果你在城市道路駕駛應該不太容易感知,因為路面情況和環境更為嘈雜。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其實最有趣的一件事情是,奧迪A4L在平順性方面基本和寶馬搭載的ZF 8AT處於差不多的水準,升擋更平順,可能跟車時換擋質感略差一些,但已經是很高水平了。這套動力總成給大多數駕駛者來開,都不會感覺有什麼明顯的頓挫,還能夠兼具平順和運動性兩種風格,實在是功力了得。

由於奧迪A4L的底盤結構幾乎是這個級別最好的——前後五連桿——所以帶來的舒適性表現也是同級別第一線的。在低速行駛狀態下,不要說路面的那些微小衝擊會完全過濾掉,就是碾過停車場裡面的那些減速帶,給人感覺都足夠舒適,偏長的懸掛行程讓人覺得很有“橡膠床墊”的感覺,確實非常適合城市路況的駕駛。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當然,這種柔和的底盤在高速上會讓人覺得路感不足,可是奧迪又沒有讓這款車出現明顯的上下起伏,而是很平穩的行駛感受。比如你用七八十公里時速駛過收費站的減速坎,那種“咚、咚”兩下還是很乾淨利落,不會有多餘的動作。

要做一個對比的話,寶馬全新3系Li現在也變得比較軟,但是初段還是保留了一些硬度,對路面裂縫的路感會做一些保留,之後懸掛就比較柔和了,直到最後找到支撐點。而奧迪A4L則是在前段和中段都足夠柔和,沒有全系3系開頭的那一小段硬度。個人認為就一款偏向於舒適駕乘的豪華車來說,這只是選擇方向問題,無所謂優劣,甚至考慮到全新3系的風格大變,從某種角度來看A4L可算是這個細分市場的標杆產品。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大概相對來說奧迪A4L的短板就是轉向手感了,電子味比較重,也沒有什麼路感,只能說轉向精準性和力度回饋都很舒服。這種對路感的隔離帶來了一個讓人意外的地方——同樣是一段顛簸路面,奧迪A4L能夠保持很好的中心感,方向盤也沒有什麼多餘動作,開起來覺得很穩,可能這也是比較討好中國消費者的地方。

駕仕總結:

這代奧迪A4L顯然是比上一代更加平衡的車型,之前很舒適的風格在這一代車型上得到了保留,可是真正在激烈操控或者顛簸路面行駛時,它的底盤感受還是能夠得到高分。同時在動力總成方面,不再使用CVT變速箱而換用雙離合變速器,在傳遞效率和駕駛響應性上的提升是明顯的,偶爾的激烈操作也能夠讓人滿意,並且要加速也有加速,挑不出大毛病。

體驗奧迪A4L 40TFSI:開起來沒問題,一看報價更香

25萬元買現款奧迪A4L確實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至少比選擇動力佛系、還要加價的雷克薩斯ES200好太多了。不過這也給奧迪之後留下了一個營銷難題:中期改款後的奧迪A4L怎麼賣上30萬元?總不能讓一款豪華中型轎車總是去覬覦主流品牌B級車的市場吧。

文|JackieLXX

圖|JackieLXX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