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之下“副業”成“剛需”

本報記者 胡畔

“副業剛需”,這個詞語曾在2019年火爆一時。“做副業是必須的,永遠給自己留pl anB”,這是大眾對該詞語的通俗解釋。由於近一段時間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很多地區的復工和就業不能如期進行,“副業剛需”再度進入了大眾視線。

據領英基於會員、企業大數據和問卷調研的報告顯示,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復工或在家辦公期間,有超過六成職場人開展了或計劃開展副業和兼職,除增加收入目的外,為自身拓展更多元的職業選擇成為最重要的原因,比例高達56%。

家住湖北武漢的甘女士是一名校外培訓機構的舞蹈老師。因疫情的緣故,武漢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她無法外出復工,而其所在的培訓機構也受疫情的影響,無法在線下開展營業。“疫情暴發後,有很多培訓機構選擇通過線上平臺來開展業務,我們培訓機構也在摸索,但目前還沒有正式通知開工,我只能在家等通知。”甘女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等通知的這段時間裡,她也並未閒著。“我在幾個直播平臺上開了專欄,剛開始上傳了一些舞蹈視頻,發現反響不錯。後來我開始試著通過直播進行舞蹈教學,每天直播2-3個小時,有時候也能賺點零花錢。”

另一方面,疫情的影響還導致了遊戲行業的大熱。在上海某建築設計公司工作、目前隔離在湖北襄陽老家的王先生則打起了遊戲的主意。他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疫情期間,他所玩的遊戲裡湧入了大量新人,催生了許多需求。由於遊戲技術還不錯,他便和認識的朋友一起兼職做起了遊戲代練。“這段時間裡,代練的訂單需求激增,有時候一天能賺上幾百元。”不過,王先生也坦言,這些副業只是疫情之下的暫時選擇。“疫情結束後,我還是會迴歸主業。”

本報記者瞭解到,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做副業主要是為了創收。在平時,做副業的主要困難便是時間和精力上的匱乏。而在疫情之下,一方面是人們的復工、就業渠道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是防控期間的舉措讓大家擁有了大量的空餘時間,副業逐漸成為當下“剛需”。

但應注意的是,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順利進行後,副業或許不再適合所有人。

“判斷副業究竟是否剛需,需要注意三個問題。第一,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做好主業;第二,是否有額外且不間斷的精力做副業;第三,是否有其他的愛好、特長。經營副業有其精彩,也有其坎坷。它可以很美好,但未必適合所有人。做好主業仍是未來主流。”

領英中國總裁陸堅表示,職場人應更主動地開展職業規劃,設立清晰的職業目標,並不斷積累所需技能和資源優勢,掌握職業發展的自主權,這才是真正的“剛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