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大明朝的"潤滑劑","仁宣之治"的功臣,有了他大明朝得以喘息

《明史》:成祖時,士奇、榮與解縉等同直內閣,溥亦同為仁宗宮僚,而三人逮事四朝,為時耆碩。溥入閣雖後,德望相亞,是以明稱賢相,必首三楊。均能原本儒術,通達事幾,協力相資,靖共匪懈。史稱房、杜持眾美效之君,輔贊彌縫而藏諸用。又稱姚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三楊其庶幾乎

隨著《大明風華》的熱播,也讓我們瞭解到不少的歷史人物。有一個歷經"五朝"的老臣,他得存在讓經受戰火紛飛的大明朝,得到了很好的喘息的機會。以至於後來的"仁宣之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擔任內閣輔臣的楊士奇。今天筆者就帶領大家好好的瞭解一下這個人物。

大明朝的

大明朝的"潤滑劑"

當年的"靖難之役"當中,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叛變。最終將朱元璋一口認定的太子建文帝扶上皇位,建文帝一上臺就開始實行"削藩"。 這可讓當時擁有實權的各位王爺坐立不安。其中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便開始起兵造反。最終朱棣造反成功,成功登上了帝位。

在朱棣的幾個兒子中,其中以皇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三人的影響最大。

皇太子朱高熾雖然在位只有一年,但是長期出征在外的朱棣只顧著征討四方。而當時的整個大明朝真正的朝政的處理,都是在這位皇太子手裡過手的。其中楊士奇便是朱高熾的得力助手。就在朱棣起兵造反的時候,正是楊士奇的勸諫,從中幫助太子周旋於君王之間,讓太子朱高熾多次可以立在皇太子的位置。

大明朝的

《明史》中記載:"初,帝起兵時,漢王數力戰有功。帝許以事成立為太子。既而不得立,怨望。帝又憐趙王年少,寵異之。由是兩王合而間太子,帝頗心動。九年還南京,召士奇問監國狀。士奇以孝敬對,且曰:"殿下天資高,即有過必知,知必改,存心愛人,決不負陛下託。"帝悅。"

明仁宗在位期間,楊士奇絕對是一個敢於直諫,忠心為大明的良臣。在明仁宗還是皇太子的時候,御史舒仲成和朱高熾素有隔閡,等到朱高熾即位之後便想著報仇,這個時候楊士奇變出來勸諫明仁宗,告訴他當年您即位的死後,告訴天下不計前嫌。現在卻要將舒仲成治罪,這個對陛下您的微信有所影響,為什麼不能效仿當年的漢景帝對待衛綰呢,於是明仁宗最終採納了楊士奇的建議。

大明朝的

另外一件事便是靖難之役的被流放的官員以及他們的子女。在朱棣當朝的時候,由於對於建文帝當朝時的朝臣做出來流放的決定。以至於楊士奇一直以來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有一次上朝,當有大臣歌頌現在是太平盛世。但是楊士奇不以為然,當庭進行反對。他說戰爭所遺留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怎麼能算得上是太平盛世呢?靖難之役的被流放還沒有被赦免,百姓依然對於溫飽存在擔憂。現在的最重要的任務便是繼續實行與民休息,當時的明仁宗聽後,也覺得楊士奇說的對。

大明朝的

楊士奇在永樂皇帝之後的數年間,已維護大明為責任。此外在皇帝和大臣之間充當"潤滑劑"的作用,一切為朝廷著想,使得當時的大明朝有了盛世的開端。

"仁宣之治"的功臣

到了明宣宗的時代,在楊士奇的輔佐之下,大明朝便開始了真正的"仁宣之治"。他的才能不得不值得誇讚,尤其是在明宣宗在位的時間發生了一件軍事叛變。那就是明宣宗的兩位叔叔,一個漢王一個趙王。這兩個人的想要效仿當年的朱棣,以清君側篡權奪位。但是此時即位的朱瞻基並非當年的建文帝,而漢王朱高煦也並非當年的朱棣。根本沒有可比性。以至於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沒過多久,就被剛剛即位的明宣宗平定了。

明宣宗在位期間,深諳百姓疾苦。此外這樣離不開明宣宗的勵精圖治。當時的明宣宗在位期間,內有內閣"三楊"等大臣的輔佐,地方有于謙等治世能臣的治理。大明的盛世便開始了。

大明朝的

此外楊士奇這個人,還是一個不計前嫌,以大局為重的人,不計較個人的榮辱。當朝的楊榮曾經在明宣宗面前說楊士奇的壞話。揭楊士奇的短處,但是楊士奇並沒有恩將仇報。竟然處處維護楊榮,告誡明宣帝一定要對待自己一樣對待楊榮。這才是古往今來,正確的為臣處事之道。

正是由於這位忠臣的存在,大明朝不僅是盛世開端還是中興,都離不開這位五朝老臣的功勞。但是令人費解的是。一個忠於大明朝的五朝老臣,人生中最大的敗筆竟然是他那不爭氣的兒子。至此最終辭官歸鄉,一病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