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參戰10年,4次立功,痛打特工隊,越軍高價懸賞3萬追殺

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結束之後,邊境並不太平,不甘心失敗的越軍繼續進行頻繁的軍事挑釁活動,邊防對敵鬥爭形勢依然很嚴峻。在這種情況下,雲南前線各族民兵緊密配合部隊,一手拿鋤頭、一手拿槍桿,開展了群眾性的村寨聯防、哨寨聯防、場寨聯防。他們設伏堵卡、偵察敵情、武裝護耕,打擊入侵之敵,和越軍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為保衛邊疆、建設邊疆作出了重大貢獻。

其中,一位年過半百的9個村寨民兵聯防片指揮長,因為驍勇善戰,足智多謀,被大家尊稱為“邊防老黃忠”。他,就是麻栗坡縣猛硐區昆腦鄉河邊寨傣族民兵鮑朝元。鮑朝元出生於1933年,1952年就加入了民兵組織,1979年開始擔任聯防片指揮長,他家裡9口人,四代同堂,有5個民兵,上級配發給他家1挺輕機槍、1支衝鋒槍、2支半自動步槍、1付望遠鏡,人們都說老鮑家的火力頂得上半個班了。

他參戰10年,4次立功,痛打特工隊,越軍高價懸賞3萬追殺

鮑朝元任職之後,經常走村竄寨,發動群眾,瞭解敵情,制定聯防方案,規定行動暗號。他針對越軍出動特工隊採取小群、多路、分散、隱蔽的手段,頻繁對我邊境地區進行武裝襲擾和滲透破壞的情況,以提高民兵戰鬥力為重點,著重訓練包圍、堵截、追擊、搜索、埋伏、巡邏、觀察、埋雷、排雷、射擊、投彈等技戰術科目。

經過紮實訓練,聯防片民兵掌握了山林地、高草地的搜索方法,學會了多路出擊、先近後遠、先邊沿後縱深、先卡口後圍剿的戰術手段。鮑朝元還帶領大家一起分析越軍特工的活動規律,總結出“相貌、語言、穿戴、腿腳、習慣、舉止、行動”等7個外貌特徵和“扮、藏、溜”3條活動規律。在鮑朝元的領導下,昆腦鄉民兵識別和打擊越軍特工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在保衛邊防的戰鬥中取得了突出戰績。

他參戰10年,4次立功,痛打特工隊,越軍高價懸賞3萬追殺

1980年7月1日早上6點,卡房腳民兵王開林到猛硐趕街,剛出門不遠就發現有一個可疑的腳印。他立即返回寨子報告了班長王開明,王開明領著4個民兵順著腳印跟蹤,發現有的地方腳印重複,這說明不止一個敵人。王開明果斷決定4個民兵佔領有利地形封鎖邊界,監視敵人,爾後迅速報告了鮑朝元。鮑朝元與堂弟、民兵排長鮑朝山研究後,派人報告部隊,他帶上2個兒子,一共9人趕到現場佔領制高點。

他派出民兵在外圍監視,自己帶上鮑朝山、大兒子鮑廷興和班長王開明,順著敵人的腳印進行搜索。在一片灌木雜草叢生的地方,突然發現有3名潛藏的越軍特工,正賊頭賊腦地東張西望。當時我方只有4個人,抓活的有困難。他們便沉著機智地悄悄接近敵人,準備抵近射擊。當敵人發現他們時,鮑朝元和鮑朝山、鮑廷興3人同時開火,當場斃敵1名,剩下2名受傷的敵人,一面開槍頑抗,一面企圖滾坡逃跑。

他參戰10年,4次立功,痛打特工隊,越軍高價懸賞3萬追殺

外圍民兵聽到槍聲,立即衝殺過來,截住敵人退路,又斃敵1名。這時各個村寨的老人、婦女拿著柴刀、棍棒看守村寨。青年民兵、社員群眾迅速趕來參戰,將剩下的最後1名敵人團團圍住。與此同時,接到情況報告的邊防部隊一個排也趕到了現場,軍民共同殲滅了最後1名敵人,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

他參戰10年,4次立功,痛打特工隊,越軍高價懸賞3萬追殺

1981年9月1日下午, 鮑朝元的老伴王金蘭帶著家裡養的黑狗到地裡勞動。到了天黑,他老伴回來了,但狗沒有回來。黃昏時分,山坡上傳來3聲槍響,天快亮了,狗還是沒有回來。鮑朝元聯繫到昨天晚上的槍響,判斷狗很有可能是被潛入的越軍特工打死了。他感到有情況,急忙叫醒三兒子鮑廷相,帶上武器向山坡奔去。剛到半山腰的一塊旱地裡, 他發現有草被人踩倒,草上的露水沒了,還有一串和本地人不同的鞋印。

經驗豐富的鮑朝元見草上沒有再起露水,斷定腳印是天快亮時留下的,以此推算,敵人應該走不遠,還沒有出境。可敵人到底會躲在哪裡呢?為了不打草驚蛇,他叫兒子馬上趕回寨子通知民兵,自己留下來監視這一帶的情況。不一會,寨子裡的民兵趕來了,他簡單地作了佈置,叫一個民兵向部隊報告,並通知附近村寨民兵,叫鮑朝山帶一個組直插國界卡住路口,自己帶人在昆腦河至茅草坡之間搜索。

他參戰10年,4次立功,痛打特工隊,越軍高價懸賞3萬追殺

接到通知之後,附近民兵、邊防部隊、公社武裝部、派出所、邊境檢查站等多方力量相繼趕到現場,形成了嚴密的包圍圈。軍民協同,互相配合,分片搜索,逐段推進,包圍圈不斷縮小。當鮑朝元帶領民兵搜索到河邊的1134高地山腳下時,發現了藏在草叢裡的2名越軍特工。他佔領有利地形,大聲喊道:“諾卜松空葉(繳槍不殺)!宗堆寬宏毒兵(我們寬待俘虜)!”2個傢伙看到四面八方都是民兵和部隊,自己已經成了甕中之鱉,只好戰戰兢兢地從草叢裡爬了出來,乖乖地舉起了雙手。

他參戰10年,4次立功,痛打特工隊,越軍高價懸賞3萬追殺

兩次全殲越軍特工隊,使越軍更加氣急敗壞,敵人對鮑朝元恨之人骨,揚言要提他的腦袋到越南那邊去示眾,併為此出了3萬元的高價懸賞。不少民兵和群眾都替鮑朝元擔心,勸他“避避風頭”。但是,鮑朝元擔心的不是他自己,他婉言謝絕了鄉親們的好意,仍然領著大家與越軍特工隊作鬥爭。

鮑朝元不顧個人的安危,又先後7次為邊防部隊的偵察分隊帶路,偵察敵情和抓捕俘虜。1984年10月20日,鮑朝元奉命挑選18個精幹的民兵,隨同偵察分隊在敵人眼皮底下潛伏了8天8夜。大家看到鮑朝元這麼大年紀都能堅持,這種無形的力量鼓舞著民兵們戰勝了各種困難,堅持潛伏,沒有暴露目標,配合邊防部隊一舉攻克了越軍的一個陣地,取得斃敵44名的戰果。部隊為此給鮑朝元記了二等功。

他參戰10年,4次立功,痛打特工隊,越軍高價懸賞3萬追殺

鮑朝元多年戰鬥在對敵鬥爭的第一線,先後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一次。1986年12月1日,成都軍區授予他“邊防民兵英雄”和榮譽稱號。1987年7月,他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軍英雄模範代表大會。

讓我們謹記毛主席的教導: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