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之死大解析

曹操和荀彧本是一對如魚得水的明主賢臣,他們起初有著共同的理想和目標,懷著滿腔熱血來拯救即將崩塌的東漢王朝,但曹操在巨大權利的誘惑面前改變了自己的初衷,從除暴安良,一心為國的漢臣,變成了殘害忠良,圖謀社稷的漢賊。然而荀彧卻不忘初心,至死不渝。兩位昔日風雨同舟的戰友,如今卻形同陌路。此時荀彧已不再是曹操匡扶天下的智囊,而是他篡漢自立的路障,所以荀彧不得不死,而且還死的特別蹊蹺。

荀彧之死大解析

曹操與荀彧

曹操稱魏公之路誰也無法阻擋

眾所周知,荀彧之死與其公開反對曹操稱魏公有直接關係,那麼曹操為什麼一定要稱魏公呢?

在先秦時期爵位分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公爵地位在天子之下,常為諸侯之長,比如周公、召公、齊桓公、晉文公等都屬於諸侯之長。有了公爵就代表可以有自己的獨立王國,獨立王國內的一切權利都歸該國君主所有,天子也無權干預。到了秦漢時期中央政府為了集權,便取消了公爵,最高保留到了侯爵。直到東漢末年曹操被封為魏公,公爵又開始出現。

荀彧之死大解析

曹操

根據漢獻帝的詔令,魏公國不僅有廣袤富饒的土地,還可以設置屬於封國的群卿百官,曹操凌駕於天子的權利統治有了合法的名義,而且還使大多數朝中的漢臣正式成為了魏公國的屬官,漢朝的中央官僚體系被魏公國的官署所代替。說通俗點就是,曹操稱魏公以後,有什麼事不用再請示天子了,他把漢朝的官僚系統納入到了自己的魏公國的官僚系統裡,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藉著管理自己魏公國的權利,來管理整個大漢天下。

在講究繁文縟節的古代文化中,這一步對曹魏代漢是至關重要的。一旦曹操順利稱公,那麼取代漢朝就只剩下時間問題了。所以,作為忠漢派的荀彧拼死也要反對。可是如今的曹操大權獨攬,野心勃勃,他想要做什麼,恐怕沒人能攔得住?此時,荀彧不選擇做“魏臣”,就只能做“漢鬼”。

荀彧之死大解析

荀彧

曹操殺名士從來都是毫不眨眼,當初殺邊讓和孔融時都沒有過任何猶豫,然而殺荀彧卻犯了難。荀彧是曹操集團的首席謀士,是東漢帝國日常事務的實際管理者。他早在初平二年就毅然棄袁紹而投奔曹操,每當曹操瀕臨絕境時,荀彧總能妙手回春。曹操在外打仗遇到無法決斷的問題時,總會寫信向荀彧詢問對策,荀彧也總能提出正確的建議,使曹操渡過難關。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荀彧的輔佐,曹操能不能活到現在都不好說。

荀彧又是潁川士族的領袖,給曹操推薦了荀攸、郭嘉、鍾繇、陳群、戲志才、司馬懿等一流人才,曹魏政權的大批文臣謀士都是荀彧一手提拔起來的,用“門生故吏遍朝野”來形容也不為過。殺荀彧這件事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會給曹魏政權帶來巨大災難。因此,荀彧之死只能處理的比較隱晦。

荀彧之死大解析

曹操與荀彧

關於荀彧之死有眾多版本

第一個版本,據《三國志荀彧傳》記載:

會徵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

曹操要攻打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譙縣以後,曹操就藉機把他留在軍中。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曹操到達濡須後,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不久憂慮而死。

曹操殺荀彧確實絞盡腦汁,為了最大限度減小荀彧死後的負面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荀彧從朝中調離到自己軍中,荀彧在士人眼裡是領袖,可在軍人眼裡就沒那麼重要了。但荀彧屬於戰略大師,曹操每次對外作戰都是荀彧固守後方大本營,很少跟隨曹操出征作戰,如果貿然把荀彧調離到大軍前線勢必會讓荀彧起疑心。於是曹操決定,先讓荀彧來譙縣慰勞軍隊,再找機會把荀彧扣留在軍中。


荀彧之死大解析

荀彧

荀彧起初應該是放鬆警惕的,認為自己到譙縣慰勞完軍隊,便能很快返回,結果荀彧一到譙縣就被加官進爵,還參丞相軍事。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把荀彧扣在軍中,不讓他回去。此時荀彧應該才意識到曹操要除掉自己,於是開始鬱鬱寡歡。但奇怪的是荀彧最終卻死在了壽春,這裡不免有些讓人疑惑,既然已經把荀彧扣在了譙縣,為什麼不在譙縣就地解決掉荀彧,而又把荀彧帶到了壽春呢?

曹操東征孫權的路線就是經過譙縣、壽春、最後到達濡須口,壽春在譙縣東南方500裡左右的地方,而濡須口在壽春東南500裡左右的地方,這麼算來壽春正好在譙縣與濡須口的中間。以此推測,曹操是打算把荀彧以丞相參軍的身份帶到濡須口作戰的前線,把荀彧控制在自己眼皮底下,就可以隨時找個理由把荀彧除掉,在作戰前線想整死一個人,理由可以找到一籮筐。這樣荀彧之死的負面影響才能降到最低。

可是沒想到荀彧還沒趕到前線,到了壽春就憂鬱而死了。這樣對於曹操來講反而更好,既省了親自下手,還免了殺賢的罵名。

荀彧之死大解析

荀彧

第二個版本,據《魏氏春秋》記載:

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魏氏春秋》是東晉史學家孫盛撰寫的書籍,二十卷。記述的是三國曹魏政權之事。原書二十卷,現已佚失。今天我們能見到的部分佚文主要在《裴注三國志》裡,所以只能看到一些零散的信息。在荀彧之死這件事上,《魏氏春秋》只記載了曹操給了荀彧一個空盒子,代表沒有漢祿可食了,荀彧便服毒自殺。具體荀彧死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我們都不知道,所以也很難直接推測這個記載的真偽。

荀彧之死大解析

曹操送荀彧空盒子

第三個版本,據《獻帝春秋》記載:

彧卒於壽春,壽春亡者告孫權,言太祖使彧殺伏後,彧不從,故自殺。

這個版本就有點匪夷所思了,大概過程是因為當初曹操殺了董承,伏皇后在給父親伏完的書信中,談到皇上對曹操殺董承一事非常怨恨。十幾年後曹操知道了這件事,便讓荀彧殺死伏皇后,荀彧不願意,於是只能自殺。

伏皇后死於建安十九年,荀彧死於建安十七年,如果曹操真認為伏皇后此時必須要除掉,為什麼要等兩年以後才動手呢?再者,曹操知道荀彧是不會殺伏皇后的,如果故意以此事來逼死荀彧,那麼必定會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這與公開殺荀彧沒什麼區別,那曹操為什麼還特意讓荀彧跟自己隨軍呢?這個版本存在著諸多不合理之處,因此很少有人會採納。

荀彧之死大解析

荀彧

我們現在綜合起來看,這三個版本都有個共同點,都認為荀彧是被曹操逼死的,而不是曹操親自下的手。這可以佐證之前的分析,曹操殺荀彧確實犯了難,只能隱晦的來處理。

第一個版本和第三個版本都可以說明荀彧是死在壽春,並且是在曹操東征孫權的時候。第二個版本既沒有記載荀彧被殺的時間,也沒有記載荀彧被殺的地點,但是卻記載了一個看似比較合理的自殺過程,所以,很多人便把第一個版本和第二個版本合併了。這樣給人感覺似乎更加接近歷史的真相。

但是筆者認為,這樣做恰恰是不妥的,單拿出第二個版本來看,確實很難判斷其真偽,如果把它放到了第一個版本中就會出現問題。曹操已經把荀彧扣留在了譙縣,為什麼不在譙縣給荀彧空盒子逼其自殺,而是等荀彧到了壽春再行動?在第一個版本中提到了曹操是想把荀彧帶到濡須口的前線,再找機會除掉他,那為什麼曹操不等到荀彧了前線後,再逼其自殺,而又是在壽春?

荀彧之死大解析

荀彧與曹操

可能有人會說,此時曹操還沒下定決心殺荀彧,一直在壽春等著荀彧的到來,想要當面說服荀彧支持自己稱魏公,但是荀彧不答應,所以曹操才在壽春逼荀彧自殺的。或許就連司馬光也是這麼認為的。

據《資治通鑑》記載:

及擊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操軍向濡須,彧以疾留壽春,飲藥而卒。

這裡雖然沒有提及曹操給荀彧送空盒子,但是採納了服毒自殺之說,給人的感覺是曹操和荀彧都在壽春,曹操要向濡須出發,荀彧就在壽春服毒自殺了。不過這個觀點是有問題的,首先曹操不會在壽春專門等荀彧,因為他是帶兵攻打孫權,兵者國之大事,怎麼會為了等荀彧而貽誤戰機?而且《三國志荀彧傳》裡也清清楚楚的記載: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說明曹操是到了濡須後,荀彧才死的,怎麼可能會在壽春跟荀彧交談過呢?

荀彧之死大解析

曹操與荀彧

所以,《資治通鑑》裡記載的“操軍向濡須”,說曹操正向濡須出發是不準確,應該是《三國志荀彧傳》裡記載的“太祖軍至濡須”,即曹操到了濡須,荀彧才死的。因此,曹操在荀彧死前是沒有見到荀彧的,更沒有機會與他深入交談。

故筆者認為第一個版本是比較準確的,第二個版本和第三個版本應屬後人杜撰。

荀彧之死大解析

荀彧

不朽的大漢忠臣

當荀彧知道曹操準備拿自己開刀後,便憂鬱而死了,他憂鬱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大漢存亡。曹操連自己的頭號功臣都忍心殺掉,那麼廢掉苟延殘喘的漢室不是輕而易舉嗎?昔日與自己並肩作戰,立志匡扶漢室的戰友竟然成為了大漢王朝的掘墓人,面對這樣的背叛,荀彧能不憂鬱而死嗎?

荀彧完全可以選擇繼續輔佐曹操,而成為曹魏的頭號功臣,然而荀彧卻視這些功名利祿為浮雲,他對大漢王朝的忠心致死都沒有改變,這就是荀彧的高尚之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荀彧也當之無愧。

荀彧之死大解析

荀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