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在歐洲那場大瘟疫裡,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十日談》:在歐洲那場大瘟疫裡,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前言:無論是不是文藝界的人,相信都是聽說過但丁與他的《神曲》的。但是,很少人聽說過《十日談》,這部作品被​意大利著名評論家桑克提斯稱為能與《神曲》並列的作品,共稱為:“人曲”。本書的作者是喬萬尼·薄伽丘。作品的內容是由一百來個小故事組成的,因為1348年佛羅倫薩瘟疫橫行,十名男女為了躲避瘟疫,於是就躲在鄉村的別墅裡以講故事為樂趣,來驅散疫情帶來的負面情緒。書中的故事就來源於她們,如今,我們就走進這部作品,去看看疫情下他們的生活。

1.這部作品是以歐洲那場大瘟疫為背景,創作出來的名著

在談這部作品前,我們先來了解下1348年佛羅倫薩的那場瘟疫。這場瘟疫的起源並不是在意大利的繁華城市佛羅倫薩,是在克里米亞半島的一個港口小城卡法(現烏克蘭城市費奧多西亞),那時還是1347年。瘟疫的起源是感染了鼠疫而死的士兵屍體,由於他們的屍體被大量扔進了卡法的河裡,所以空氣,水等迅速被汙染,卡法這座小城裡的人大多數都命喪於此,逃到其它城市裡的人,也沒能倖免。而正是因為城裡人的逃跑,瘟疫就在歐洲迅速大幅度蔓延,於是佛羅倫薩也遭到了侵蝕。

這場瘟疫的危害性極強。據《西西里史》記載:“這是一種藉著呼吸傳染的疾病,當人們談話時,即從一人傳到另一人,所有的患者都感到難忍的疼痛,有的渾身劇烈顫抖;由於疼痛、顫抖和呼吸受感染的結果,臂部和股部都呈現出豆核狀的膿皰,它感染並貫穿到體內,因而患者猛烈吐血,此種可怖之症,醫治無效,持續三日後,即行死亡。不只是與患者交談可招致死亡,就是從他們那裡買進或接觸到任何東西,都能受染致死。”它的傳染性也極強,短短三年世間,就讓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員死亡,比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人還多。

《十日談》:在歐洲那場大瘟疫裡,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十日談》這部作品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作品裡一共有十位主角,七男三女,在這七個男性中,有三個男性是這三個女性的戀人。他們為了躲避瘟疫,所以就集體主動到了鄉下的一座小別墅中,這裡草青溪美,空氣宜人,非常適合生活。他們整天彈琴唱歌,還自創了一個娛樂節目,每天每個人講一個故事,以此來消磨時光。《十日談》就來源於他們每人每天講的十個故事,彙集起來就是一百個,故事中的主人公涉及各個階層,所以,這本書也寫盡了社會百態。

這本書開篇的第一個故事就諷刺了教會的虛偽。男主角名叫恰培萊託,是一個靠作偽證而求生的人,只要給他錢,他什麼喪盡天良的事情都幹。除此之外,他還喜歡搬弄是非,挑起周圍人的爭鬥,整天遊走於風月場中,是個淫棍。那時候受教會統治的人們彌留之際都要懺悔,但是在懺悔中他向教會的工作人員撒了謊,說自己一生樂善好施,從未坐過什麼違背教會道德的事。教會的工作人員對他的言辭毫無懷疑,在他的葬禮上大肆表揚他的美德,還讓民眾以他為尺。

書中除了講教徒的故事之外,篇幅佔得最多的就是愛情故事。比如“卡蘭德里諾如何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菲利波的情婦尼科洛莎,受到捉弄,最後遭到妻子痛打的故事”。比如一個青年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智,最終獲得愛情的故事。比如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之後,如何相互控制與反控制的故事。正值青春時期的男孩女孩,對愛情有著最為本能的渴望,在一個鄉下的小別墅裡,為了驅散疫情帶來的負面情緒,大家都盡情地抒發著自己的心聲。

《十日談》:在歐洲那場大瘟疫裡,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2.為什麼要以那場大瘟疫為背景?這場瘟疫對這部作品的思想表達有何意義?

通讀了《十日談》這部作品之後,總結出來這部作品主要表現了以下三個主題:

a.對宗教的批判

作品中對宗教的虛偽的批判在上面已經說了,除此之外,這部作品中大量愛情故事的講述,也明確地表現了對宗教禁慾主義的批判。比如書中有一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做馬塞託的男性通過修道院的工作而獲得大量財富的故事。在那個年代,女性進入修道院工作是很常見的現象,畢竟那是一個信仰宗教的年代。但是女性一旦進入了修道院工作,就不能有情愛慾望。馬塞託就是看到了這些女性壓抑著的慾火,所以他通過去修道院工作,滿足了自己的慾望,也收穫了一大筆財富。

b.對階級固化的批判

階級固化這件事,好像在每一個時代都有出現。在《十日談》這部作品中,作者對此的批判是顯而易見的。比如馬爾圖喬·戈米託和戈斯坦莎的故事。戈斯坦莎是一個貴族家庭的女孩,但是她卻愛上了一個窮小子,這個窮小子也愛她。兩人的結合遭到了她父親的反對,一氣之下,這個窮小子就離開了家鄉,發誓要出人頭地。後來他歷經生死的艱險,真的在其它國家成了一個有權勢的人,這時候他又出奇地和殉情卻奇蹟生還的戈斯坦莎相遇了。作者塑造兩個人愛情的生死曲折,就是想表明階級固化的嚴重性。

c.對婦女意識的讚美

現在我們都把波伏娃的《第二性》稱之為女性主義的聖經,但是,如果我們回溯一下我們人類的歷史和文學作品,儘管男權主義大行其道,但是女性意識的力量卻是很久之前就出現了。就比如說這部創作於十四世紀的《十日談》。書中講到了女性想要經商的,想要在社會中有所作為的性格衝動。講到了修女衝破宗教的束縛,直面自己的性愛意識的衝動。講到了婦女在知道自己的丈夫出軌之後,沒有選擇忍辱負重,而是痛打背叛者的舉動。

《十日談》:在歐洲那場大瘟疫裡,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十日談》這部作品以講故事的題材表達了女權意識,階級固化意識和宗教對人的異化意識。這些思想是他們平時都有的,想要批判的想法也是一直都存在於心的,只是由於各種各樣的阻力,沒有表達出來。現在由於疫情的作用,他們被困在鄉村的別墅裡,周圍沒有其他人,又切身感受到了人類生命的有限在大自然的無垠的襯托下,是如此短暫。所以,他們敢直面自己的內心,說出自己的需求。而正是這樣,這部作品才能由於其對“人性需求的正視”而與但丁的作品並列為“人曲”。

3.在歷史和文學中,我們能借鑑什麼?

歷史和文學存在的意義之一就是在困境時給人指引方向。在那場史無前例的疫情歷史和以此為背景產生的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借鑑以下幾點:

a.疫情之下,主動隔離,堅持配合官方的防禦措施和治療措施,如此才能隔離病原體,讓其快速消失

  • 在十四世紀的那場瘟疫裡,上面我們也已經提到了這場瘟疫的危害性有多大,致命性有多快,除此之外,這場瘟疫延續的時間也很久,從前到後一直延續了七年。比如佛羅倫薩這座城市在1348年遭受了瘟疫,隔了幾年後又被傳染了。那麼,在那個科研和醫護水平都遠遠沒有現在發達的年代 ,這場瘟疫是怎麼散去的?“西方疫病專家、歷史學家認為黑死病的消失主要歸功於免疫的建立、衛生習慣的改變和嚴厲的隔離制度實施。”所以,所以,不要以為趕走疫情是醫護人員和科研工作者的責任,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日常行為,才是影響疫情如何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十日談》:在歐洲那場大瘟疫裡,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b.在隔離期間,心態要平和,無聊時可以自創娛樂方式驅散負面情緒。

  • 整天都和朋友在外面娛樂的人們,如果讓其很久都不出門,肯定心情是比較鬱悶的,再加上疫情帶來的負面消息,很多人心裡就更加沉重。《十日談》中的幾位青年男女為了驅趕這樣的負面情緒,就整天在鄉下的別墅中唱歌跳舞,還自創了講故事這一娛樂方式來讓自己的心裡快樂起來。因為他們知道,疫情終究會散去。歷史已經發展到了今天,歐洲那場大瘟疫已經成為了歷史。歷史也向我們證明了,沒有一個困境是不可跨越的,沒有一個春天是不會到來的。

c.反思生命存在的意義

  • 《一個人的朝聖》中,男主角由於自己的朋友病危了,看到了生命的可貴和有限的生命在這個無垠的世界中的短暫,所以決定直面自己的內心,去做自己一直想要做但是都沒勇氣做的事情。《十日談》中,在疫情席捲而來的時候,她們也開始直面自己的內心,表達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真正想要得到的東西,那個東西不是禁慾,不是被控制,不是被壓抑,是真正的內心所愛,一種天然的愛慾。
  • 所以,如果說凡事都是“福禍相依”,都具有雙面性,那疫情來臨除了讓我們的醫護水平,科研成果向前,更重要的是讓每個普通人看到生命的可貴和反思自己生命的意義。
  • 這個意義因人而異,但也許終究都逃不過“當你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而這個有所為,指的是對內心真正所愛的追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