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陳賡輪番接見的“神祕人”

今天,丹丹帶您打卡

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中華航天博物館”

用圖文和音頻的方式

為您講述

中國航天事業起步的故事

……



咯吱!咯吱!咯吱!一行腳印,兩行腳印……很快,雪地裡腳印疊著腳印,有節奏的聲響接連回蕩著。這,是1955年11月25日,哈爾濱的清晨。


這一天,對於這個城市的人們來說,可能和往日並無不同。但是,對於共和國大將陳賡來說,就有些不一樣了。


一個被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陳賡輪番接見的“神秘人”


這一天,他起得比平時要早,因為他要迎接一位重要客人的到來。寒風中,他一身戎裝,提前站在辦公樓下等候。


事實上,作為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院長的他。為了這次見面,提前一天專程從北京趕回哈爾濱。這位重要客人,到底是誰呢?


此時,一輛黑色小轎車駛來。車門打開,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一個被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陳賡輪番接見的“神秘人”


一個多月前的10月8日,錢學森剛剛回到祖國。3天前,他正式到中國科學院報到。東北之行,是他回國後的首次參觀調研。


關於錢學森的價值,1950年美國時任海軍部副部長的金伯爾說過:“無論在哪裡,一個錢學森都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當時整個朝鮮戰場,美軍地面兵力是7個師。”因此,美國千方百計阻撓他(錢學森)回國,將他軟禁整整5年……


金伯爾是有遠見的,但他依然低估了錢學森的價值。錢學森日後對中國國防科技事業貢獻卓越的“第一”有11項:


錢學森貢獻


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地導彈發射試驗


中國首次導彈與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發射


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


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第一次潛艇水下發射導彈


……


歷史總是在不經意間,掀開火石飛濺的一頁。那天,陳賡大將關切地詢問:“我們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果斷地回答:“有什麼不能?外國人能造出來的,我們中國人同樣能造出來。”陳賡大將說:“好,我要的就是你這句話。”


在錢學森的回憶裡,這樣寫道:我回國搞導彈,第一個跟我說起這件事的,是陳賡大將。他們的相遇,是中國兩彈一星事業開創時期的加速器。


想見錢學森的,並不僅僅是陳賡。1955年12月21日,錢學森從東北迴京。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聽說這一消息,顧不得自己在住院治療,立刻向陳賡大將下命令:“快請錢教授來,我要和他談談。”


這位在朝鮮戰場上跟美軍較量了3年的共和國元帥,想見錢學森的迫切心情,常人是難以體會的。朝鮮戰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將採取包括原子彈在內的必要措施,以應對軍事局勢。


在回國的列車上,彭德懷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主席,朝鮮戰爭結束了,我們取得了勝利,但我們吃了大虧,虧就虧在我們的武器不如人……”


12月26日下午,在醫院病房裡,彭德懷元帥與錢學森見了面:“錢先生,我是個軍人,今天找你來,想談談打仗的問題……我很想知道,我們中國人能不能自己造出導彈來?”從錢學森自信的眼神、縝密的分析中,彭德懷元帥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在彭德懷元帥的親自安排下,錢學森在中南海向政府和軍隊高級幹部作了一次關於發展尖端武器的報告,在共和國將帥間掀起了一陣導彈熱。


1956年1月30日至2月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錢學森作為新增委員,應邀出席大會,並做了發言。


1956年2月1日晚上,毛澤東主席宴請全國政協委員,將錢學森安排坐在了自己身邊。1956年2月4日,陳賡陪同錢學森夫婦赴葉劍英元帥家做客。這次見面,話題依舊是導彈,三人越聊越興奮。飯後,陳賡建議立刻去找周總理拍板。這是周恩來和錢學森第一次單獨的正式見面。


聽完錢學森的科學設想後,周總理鄭重地說:“學森先生,把你對火箭、導彈發射的設想,儘快形成一個書面報告,好不好?交由中央討論。”1956年2月17日,經過半個月琢磨修改,錢學森正式提交了《關於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


一個被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陳賡輪番接見的“神秘人”


當時為保密起見,用“國防航空工業”代表火箭、導彈和之後的航天事業。這份意見書,不僅提出了我國火箭、導彈事業的組織方案、發展計劃。還開列了一批可以調來參加這一事業的高級專家名單。這些人,後來都成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開路先鋒。


4天后,周恩來親自審閱了這份意見書,並交給毛澤東審閱。半個多月後,這份意見書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審議。


1956年4月13日,國務院決定成立秘密部門——航空工業委員會,直屬國防部。航委就是後來國防科委、解放軍總裝備部的前身。這一部門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導彈、火箭事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1956年10月8日,在北京西郊一座軍營的簡陋食堂中,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錢學森任院長,中國航天事業就從這裡開始了......


一個被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陳賡輪番接見的“神秘人”


中華航天博物館介紹


中華航天博物館位於中國航天發祥地——北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內,展出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展示內容最豐富的航天科技與成就的專業博物館。


中華航天博物館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下屬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世界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為第一任院長。1993年8月30日,中華航天博物館對外正式公開展出。


中華航天博物館在發揮航天科普職能作用的基礎上,利用自身優勢,先後承攬了航天系統“七五——十一五”科技成果展、建軍80週年“中外兵器發明與創新國防科普展” “吳運鐸事蹟展室” “嫦娥工程” “載人航天”圖片展等。


一個被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陳賡輪番接見的“神秘人”

一個被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陳賡輪番接見的“神秘人”

一個被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陳賡輪番接見的“神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