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太極內功從哪裡起步?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四)


學太極內功從哪裡起步?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四)

學太極內功從哪裡起步?

一一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四)

李新方

【原文】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所謂氣遍身軀不稍滯也。

【解曰】太極內功廣大而精微,高深莫測,人皆知之,今人的專著和文章雖還沒有汗牛充棟,卻也足以讓人眼花繚亂,真正要學起來,茫然不知從哪裡起步,是練有氧運動?是或順或逆的腹式呼吸?或是什麼抓閉呼吸法?還是先煉精化氣,五步打通小周天,然後再練大周天?當然這些方法也都是善方便,都是難能可貴的,但都不可能達到王宗嶽《十三勢行工歌訣》講的,“氣遍身軀不稍滯”之太極內功的高級境界。

學太極內功從哪裡起步?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四)

實際上,武禹襄祖師對這個問題講得再明白不過了:“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所謂氣遍身軀不稍滯也”,這是太極內功的第三大秘密。

“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這是一切事物的普遍規律,因為天地萬物都是太極,周敦頤《太極圖說》雲:“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

是說天地萬物都只能被動地接受環境的影響和選擇,只有人可以主動和自覺地認識天道即客觀規律,並按照客觀規律修煉自身,而“中正仁義”,就是人道之極,即做人的最高準則。“立中正仁義而主靜”,這個靜字也非常關鍵,靜不是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靜是正動,正確地動就叫做靜。

學太極內功從哪裡起步?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四)

拳道,則是天道、人道在武術這個學術領域的具體化。這裡,武禹襄祖師提出了“立身中正安舒”這個技擊和內功修煉的最高準則,立拳道之極。各家武術,以及體操、舞蹈等運動,也都無不要求立身中正,並且也大多都做到了,但很難做到中正而安舒,更難做到八面支撐。

許多練技擊的朋友常說的“有豎勁沒有橫勁”,或“有橫勁沒有豎勁”,就是這個問題。實際上,即使做到了有橫勁又有豎勁,只能說對技擊多少有一點點入門,還有許多缺陷,離實戰要求還差得遠,只有做到八面支撐,也就是八面勁,才能在實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是以要做到“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關鍵在於身法,也就是如果姿勢不對,技擊和內功修煉都無從談起,故武禹襄祖師有《身法》一篇專論,其他拳論中還講了許多。

學太極內功從哪裡起步?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四)

身法,實際上就是把全身的每塊骨都安排在最佳位置,才能打通全身氣穴,真氣得以斂入骨中,“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洩澤補益腦髓”(《靈樞經·決氣》),而經脈得以暢通無阻,“經脈者,所以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靈樞經·本藏》)。

當然身法也是意,而不是形,同時身法又有增強用意之能的強大作用。有關身法,後面還要深入探討。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是說內功修煉,全憑心意用功夫,在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撐,無一處缺陷的基礎上,用意無微不到,既真氣無微不到,氣遍身軀,內則氣斂入骨,外則氣勢騰挪,八面勁自生,掤勁、聽勁、化勁、穿透勁、凌空勁皆在其中。

到此境界,在實戰中自能用意打人,即用內功打人,用意識支配體內能量的流動,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怎麼打都贏,故能因敵變化示神奇,且意久自能神而明之,實現技擊的全自動化,而四兩撥千斤,耄耋能御眾,實乃當然之事。(待續)

學太極內功從哪裡起步?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