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跳槽加薪比內部調薪高?

很早之前我在知乎上回答過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跳槽加薪比內部調薪要高?


為什麼跳槽加薪比內部調薪高?

智聯的這句廣告語:跳槽之後,我的薪水比前主管還高!

一語道破跳槽的一個重要作用——加薪!

其實,通過跳槽加薪,獲得的薪資比在公司內部調薪高,這是種常見現象,也是結果,但背後真正的問題是,員工總覺得自己應該獲得更高的薪資,企業總覺得薪資給付壓力越來越大。

所以員工總愛跳槽,企業新老員工薪資倒掛。

我們看到所有的調查都顯示,中國員工跳槽的頻率遠遠高於其他國家。這不是因為中國人浮躁,而是因為中國人生存壓力大,國家沒有那麼好的經濟提供福利,不靠父母就只能靠自己;另外,中國經濟騰飛這三十年,無數企業的崛起,市場上有足夠多的跳槽機會。

還有一個大家可能忽視的原因,很多時候員工跳槽是因為不得已,史玉柱砍掉中層,華為清退34歲以上員工,公司搬家、業務轉型,我們常常因為各種原因不得已,被動跳槽。

扯遠了,回到主題,談談跳槽與加薪這一現象背後,企業與員工的博弈,這是一場資本家與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戰爭。


為什麼跳槽加薪比內部調薪高?

1.企業在招人的時候往往願意給更高的薪資,想要獲取人才,就需要有競爭力的薪資;

同時,企業往往對外部招聘的人才有更高的期待(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跳槽加薪,代表市場價格對個人價值的認可;

但同時,企業往往缺乏對市場信息的瞭解(沒有薪資體系或者長時間沒有與市場對標)和麵試環節缺乏篩選能力,更多是談判薪資,即薪資是在“入職那一刻”確定的;所以,跳槽是員工爭取薪資的最有利時刻,就像男人在追女人的時候,玫瑰鑽石大餐,怎麼浪漫都不覺得是浪費,娶回家了就覺得買朵花不如買只雞實惠了。企業在談offer的時候,往往是願意給出更多溢價的時候。

2.內部調薪與企業的支付能力和薪酬政策有關;

內部調薪首先要看企業的支付能力,所以任正非會說30多歲的員工不能躺在功勞簿上數錢,說華為要開始以利潤為核心了,其實就一個意思,企業要有錢了才能給員工分。

再來說說薪酬政策,許多中小企業根本沒有穩定的調薪政策或計劃,或者是官僚的不適用的,再加上績效評價體系的缺失或流於形式,所以員工調薪基本是看老闆心情或者看關係,導致內部員工往往只能通過比較(跟同事、同學、同行)來判斷是否公平,很容易心態失衡,憑什麼×××做的沒我多幹的沒我好只是會拍馬屁工資就比我高;為毛我幹了兩年新來的應屆生跟我工資一樣呢;所以總有一顆跳槽的心在騷動。

在相對成熟,有穩定調薪政策的公司,在員工沒有職位晉升的情況下,每年調薪的比例通常也不會超過10%,這造成內部調薪滯後於市場薪資水平,也無法跟員工跳槽所獲得的加薪相媲美。這也是為什麼,再好的公司也會有人離開。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員工跳槽和加薪是無法避免的博弈。

企業能做的是設計好薪酬體系,儘可能讓員工獲得的薪酬與其能力相匹配,但依然會有員工跳槽。

因為總會有企業願意為新員工帶來的經驗、資源,為擴張期避免浪費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而支付溢價。

同時,對員工來說,跳槽是一場冒險,杜拉拉昇職記裡說,每次跳槽,都不過是從一個坑,跳到了另外一個坑。而且薪資漲幅越大,意味著下一個坑也有可能越大。薪資是看得見的收穫,看不見的風險可能更大,同時,還損失了行業積澱、人脈資源、發展機會等等。

總之,職場有風險,跳槽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