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髮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小孩子不能撒謊”在老一輩,也就是現在70、80後的父母和祖父母那裡是一條不容置疑的教育原則。但是在當今社會,很多人明確反對“禁止孩子撒謊”教育:

在網上搜索一下關於“孩子為什麼不能撒謊”、“孩子撒謊要怎麼辦”這類問題,能看到不少人以親身經歷講述“不撒謊”教育給自己帶來的各種慘痛經歷和遭遇,引起相當數量的共鳴。

更有不少人宣揚“會撒謊的孩子聰明”,號召大家“正確看待孩子的撒謊行為”,建議“不要一棒子打死”“要引導教育‘什麼謊該撒,什麼謊不該撒’。”

在“孩子撒謊”這一問題上,上述的教育觀念跟傳統的教育觀念有著相當強烈的衝突,到底哪個觀念更有利於孩子的生存和發展呢?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從現在能收集到的大數據來看,還是傳統教育觀念佔優。分析下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種傳統教育觀念符合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們現在就從這個角度來看一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首先,孩子撒謊和大人撒謊是兩個性質截然不同的問題:成人撒謊多是“權宜之計”,不會影響“現實感”,但孩子撒謊是在“塑造現實感”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任何人認識世界都有一個過程。一個人“現實感”的塑造是從嬰幼兒時期開始的,0-6歲這個年齡階段尤其重要,對於剛剛開始認識世界的孩子來說,他們會相信看到、聽到的一切。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我們知道,只有孩子才會在沒有實證的情況下就相信童話和神話故事裡的仙女、巫師、精靈和聖誕老人等等是真的存在於這個世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在自己的實踐中和周圍人的反饋中漸漸學會區分現實與非現實。

他們漸漸會知道送自己禮物的聖誕老人其實是父母和親友,而仙女、巫師和精靈們也只存在於想象的世界,而想象的世界是非現實的。這個認知過程一般會在孩子7歲以前完成。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這樣的一個認知過程要順利進行,離不開一個基礎的心理條件,叫做“真實反映”,即:看見就是看見,看不見就是看不見;聽見就是聽見,聽不見就是聽不見;感受得到就是感受得到,感受不到就是感受不到……等等。而當一個孩子習慣了撒謊,特別是謊言能夠得逞的時候,就很難再去仔細感知和反映真實的世界。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在心理工作中,經常發現那些有撒謊習慣的孩子在敘述一件事情時無法說清關鍵信息,而沒有撒謊習慣的孩子在敘述一件事情時往往不會遺漏關鍵信息。

例如:兩個年齡一樣、性別一樣的孩子都怕狗,都有被狗狗嚇到的經歷,問他們什麼時候被狗狗嚇到過。那個習慣撒謊的孩子往往說不清具體的時間和地點,說出來的也經不起驗證,只會反覆強調自己被嚇到這件事情本身;而沒有撒謊習慣的那個孩子會很清楚地說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並且經得起驗證。這類例子非常多。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雖然能不能敘述清楚一件事情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關,但是對於時間和地點這類基本事實的表述依賴的是觀察力和注意力。

如果一個孩子屢屢能夠通過謊言獲得安全感和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就不會去刻意鍛鍊自己的觀察力和注意力,因為現實對他們來說沒那麼重要;同時,鍛鍊觀察力和注意力是極為消耗精力的事情,沒有撒謊來得容易和輕鬆。

相反,一個不能通過撒謊來獲得安全感和自己想要東西的孩子,就不得不通過向他人反映真實的客觀現實來獲得自己的需要,下意識地就會不斷磨鍊自己的觀察力和注意力。

正是因為“撒謊”會成為孩子培養“現實感”的絆腳石,自古以來,在各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都對“撒謊”持反對態度,尤其是父母對孩子撒謊和縱容孩子撒謊,基本上都是嚴令禁止的。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知道了小孩子撒謊會妨礙觀察力和注意力的的增強,從而影響到“現實感”的培養,我們再來看看為什麼小孩子很容易就會撒謊,並且對於一些小孩來說,父母禁止撒謊的教育經常沒有效果,甚至打罵都沒有用。這需要我們瞭解撒謊的本質。

“撒謊”的本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心理防禦”,是人類眾多心理防禦機制中最原始最本能的防禦之一,跟我們生來就能抬手動腿一樣,無師自通。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關於“心理防禦”,是指在受到外界的精神攻擊時,我們為防止自己的精神世界受到侵害或是崩潰而採取的防禦措施。“心理防禦”跟“身體防禦”一樣,都有與生俱來和後天養成兩種來源。

對於“身體防禦”來說,與生俱來的防禦最典型的就是身體的各種危險反射,比如我們的手碰到火、硫酸等危險物品的瞬間就會縮回來,有人要打我們,我們下意識就會用手臂格擋,做這些根本不需要經過大腦的思考。同樣,對“心理防禦”來說,與生俱來的防禦最典型的就是危險屏蔽,比如“遺忘”和“撒謊”,也都是無需思考就能做出的行為。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的天生防禦體系,從客觀結果來看都有有效與無效,高明與愚蠢之分。因為人類社會情況的複雜性,遠遠不是僅僅依靠生物進化來的防禦體系能夠應付的,所以天生的防禦體系需要通過後天學習進化為更高級更適用的形式。

“撒謊”作為生物進化產生的最原始最本能的心理防禦之一,在現代社會中經常是無效的。因為這種防禦體系是依靠迅速屏蔽掉現實來達成保護心理不被侵害和崩潰的目的;而在人類社會,尤其是在現代社會,通過“拒不承認現實”來保護自己通常只會讓自己陷入到更加麻煩和危險的境地。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看過我之前關於“意識”和“潛意識”文章的朋友們應該會記得“潛意識”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它總是尋求在當下的立即滿足,既不管過去也不顧將來。這個“即時滿足”的特性,是“撒謊”這個本能性心理防禦產生的基礎——通過“拒絕承認現實”來防止當事人的心理在當下受到侵害或是崩潰。

這種心理防禦保護的是脆弱的個體,而孩子恰恰是脆弱的。成人不會僅僅因為對方指出了自己的錯誤就心理崩潰,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沒有恰當的安撫措施,任何來自外界的否定都意味著死亡的威脅。因為弱小的他們無法僅靠自己的力量存活,心智的發展也才剛剛開始,對他們來說否定就意味著拋棄,被拋棄就意味著死亡。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正是因為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孩子們在做錯了事情和惹怒成年人的時候,會下意識地使用“撒謊”和“嫁禍”兩種手段讓自己獲得在當下的安全:

當說出了不恰當的話惹怒父母時,他們會用“我沒說”、“我就是沒說”的態度耍賴,把監護人氣得不行;在亂扔東西砸到人被質問時會說是當時在身邊的人、動物甚至是電視里正在演的動畫片中的角色乾的,讓人忍俊不禁。這類事情在孩子的世界裡是司空見慣的。

瞭解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為什麼孩子是特別容易撒謊的,因為從本能反應來說,只要孩子害怕和恐懼,撒謊就不可避免。而不恰當的教育,特別是打罵不僅無法讓孩子停止撒謊,反而會一再地強化孩子的撒謊行為是因為:這樣的教育是在不斷地製造和強化孩子的害怕和恐懼。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只有父母讓孩子明白:無意間做錯事情是很正常的,改正就行,並不會遭到嚴厲的懲罰,更不會跟拋棄掛鉤,孩子才會漸漸放棄使用“撒謊”這個原始的心理防禦,並且進化成“勇於承認錯誤”這個更高級更適應社會的心理防禦,同時也能培養和強化孩子的“現實感”。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一旦父母經常對孩子犯的一點小錯揪住不放嚴厲懲罰,甚至還把孩子當成自己心情不爽時的出氣筒,孩子下意識地就會把“撒謊”這個本能心理防禦牢牢地抓住,不斷地鞏固和強化。

但是如果父母總是會相信孩子的謊言,或是雖然不相信但是對撒謊行為不採取任何懲罰措施,孩子就會默認這樣的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他們會把謊言當做現實去認識,認為只要自己不承認,謊言就是現實。

所以,應對孩子撒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需要有耐心和智慧。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孩子撒謊,從孩子的切身利益來看至少會有兩種嚴重後果

一、妨礙“現實感”的形成。現實感的有無是分辨一個人精神正常與異常的第一標準;現實感的強弱是判斷一個人精神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現實感不完善的孩子患各種精神疾病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提高。

二、正當權利、合法權益得不到維護,威脅生存與發展。撒謊的孩子說的話沒人信,被欺負沒人幫,好事撈不著,壞事躲不掉,很容易成為被排擠的對象和壞人的目標。

在我見過的父母中,凡是清楚這兩個嚴重後果,在現實生活中找例子跟孩子談“撒謊”這一問題,並輔以恰當獎懲措施的,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夠有效幫助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贏在起跑線上”。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不撒謊的孩子成年後各種吃癟”是怎麼回事?據我瞭解的,很多在成年後因為不會撒謊把自己逼到各種死衚衕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小時候他們因為撒謊受到了過於嚴厲的懲罰,同時並沒有真正搞明白為什麼不能撒謊。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他們不撒謊不是覺悟高,也不是不想撒謊,而是早年因為撒謊被嚴厲懲罰的恐懼植根於“潛意識”揮之不去,讓他們幾乎喪失了“撒謊”這一本能,故而沒法“撒謊”。

他們一旦撒謊,或是看到別人撒謊,就會惶惶不安,再加上善良、正義等情感的推波助瀾,讓他們除非揭露謊言,否則無法平靜。在成人世界,不管是出於多麼正義的原因,一撒謊就內疚,或總是忍不住會去揭露他人謊言的人通常會麻煩纏身,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現實。

如此一來,不撒謊反而成為這些人適應社會的障礙。不過,這是“矯枉過正”的後果,而不是“不撒謊”教育觀念的鍋。“撒謊”作為人類本能的心理防禦,雖然既原始又有很多弊端,但是矯枉過正地徹底剷除這個心理防禦,就跟剷除一個人的“痛覺”一樣,危險更大。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至於“要對孩子引導教育‘什麼謊該撒,什麼謊不該撒’”這個觀點是否可取,要看孩子的所處的年齡階段。這是典型的社會化教育,只適用於正式開始社會化的孩子,也就是上學以後的孩子。

我個人認為引導教育孩子“什麼謊該撒,什麼謊不該撒”,有著極強的家風特色,孩子是否真能從這樣的引導中獲益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因為工作以後,成人世界關於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利益影響下的不同答案。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此外,這種引導教育不適用於0-6歲的嬰幼兒,因為他們還沒有正式開始社會化,也還沒有習得更高級的心理防禦,很難真正理解這樣的引導。一旦他們從撫養人那裡獲得“撒謊是被允許的”這一信號,出於本能就會不斷使用和改進“撒謊”這個原始的心理防禦,既不利於高級心理防禦的習得也不利於“現實感”的形成和完善。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成人的謊言雖然有下意識自我保護的成分,但更多是為了維護不同的利益和立場,是建立在對現實清醒認識基礎上的“故意撒謊”。兒童的謊言則常常是為了逃避可能遭受的懲罰,雖然也有尋求關注的成分,但是基本上都是因為害怕被拋棄而激發的無意識自我保護。

這是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撒謊:

成人撒謊對當事人現實感的影響極小,只要不形成群體規模效應(例如:三人成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成人撒謊具有道德性,道德評判對撒謊行為影響很大,眾人的糟糕評判會有效抑制撒謊行為。所以,對於成人的撒謊現象不需要“嚴格禁止”,實際上也做不到。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兒童撒謊是現實感形成的一部分,對當事人現實認知的影響很大。兒童撒謊幾乎都是出於害怕被拋棄的本能心理防禦,故意的成分少,所以不具備道德性,道德評判對撒謊行為的影響不大,不管你怎麼譴責孩子的撒謊行為,只要孩子感到害怕和恐懼就會撒謊。所以,對於兒童的撒謊現象需要“嚴格禁止”但不能“矯枉過正”,實際上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從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為什麼“孩子不能撒謊”

總之,“孩子不能撒謊”這一傳統教育觀念還是要堅持的,利遠大於弊。要除弊,注意做到當孩子撒謊時,特別是偶爾撒謊時:不貼道德標籤,不辱罵、不過度懲罰。面對撒謊成性的孩子,多關愛再勸導,恩威並施而不要只威無恩。實在忍不住打罵時一定要適合而止,過後安撫,避免孩子被頻繁驚嚇後破罐子破摔。

教育孩子不要撒謊時要能夠抓住上述所講的“孩子撒謊,從孩子的切身利益來看至少會有兩種嚴重後果”,從現實生活中找真實的例子來說明,不能僅僅依靠像“狼來了”這樣的離現實生活很遠的故事,沒有說服力。孩子感受不到撒謊帶來的壞處就不會摒棄撒謊的行為,現實中因為撒謊而造成不良後果的實例才是最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撒謊壞處的。


頭條號:“生活文化與心理”,向您展示生活與文化中的心理學原理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評論、關注。有了您的支持和鼓勵才會有文章快速更新和越來越好的動力,優秀原創內容的誕生離不開您的參與、支持和鼓勵,感謝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