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郭嘉还活着,三国历史会怎样发展?

T.P.D.


假如郭嘉不死,曹操有可能一统天下。

就像如果孙权没有周瑜,哪有后来的火烧赤壁?刘备没有三顾茅庐,哪有后来的天下三分?

郭嘉刚开始时,是跟袁绍的,但他看出来袁绍干不了大事,才投靠曹操的。

郭嘉认为,曹操才是当今天下的雄主。

曹操也认为,能助他一统天下,此人必定是郭嘉。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怕袁绍和孙策联手夹攻的事寝食难安,但郭嘉却处之泰然的安慰曹操不用怕,孙策必然死在刺客手上。

当孙策遇刺的消息传来,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连佩服都忘记对郭嘉说了。

北征乌桓也是郭嘉的计谋。

乌桓是少数游牧民族,和袁绍家族世代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要想平宁中原,必须征服乌桓,否则又是寝食难安,说不定随时都给你插一刀。

于是郭嘉力排众议,支持曹操远征。

可惜,征乌桓途中,郭嘉就病死了,但却还留下一计定辽东,以除后患。

攻打赤壁之前,就有谋臣毒士贾诩劝说过曹操不要操之过急,先治荆州,稳定民心,训练水军,熟悉当地情况,等实力雄厚再图江东也不迟。

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曹操不听,他老人家实在是等不及了,加上以前一直都是兵锋所向,战无不胜,实在是胜利冲昏了头。

假如这时郭嘉不死,他是曹操最信任的人,估计能劝曹操缓一缓。

就算劝不住曹操,后来肯定也能看出蒋干盗书的反间计,能看破黄盖的诈降信,建议曹操会提前进攻,不会让周瑜等到东风火烧赤壁。

这是分割线。

本来我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口是心非,因为我不喜欢曹操。但秉于事实,只好实话实说。

因为在曹操手下做事,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

比如曹操的老熟人吕伯奢,吕伯奢他老人家好心收留逃亡的曹操,曹操这厮却不问青红皂白,把他老人家一家大小都杀了。

明明知道是杀错了人,仍然不放过吕伯奢,还大言不惭的说:宁可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还有粮官王垕(垕,hou,四声),明明没有军粮了,还教唆王垕将大斗换成小斗放米煮饭,将士们吃不饱饭发生兵变,曹操竟然堂而皇之的杀了王垕,并将人头示众,屈说他贪污。

王垕真是太冤了。

曹操得了天下,肯定也会杀了郭嘉,因为郭嘉知道得大多了,曹操疑心病也很重,实在容不下郭嘉。

但以郭嘉的聪明,肯定也会料到有这一天,从遗计定辽东的计谋看得出,他可能会留下司马懿这枚棋子,不向曹操说透司马懿的狼子野心,为自己报仇。

以上是个人见解,好的赞一个,不好吐槽也行,欢迎讨论。



陈燕超的哥哥


我个人觉得郭嘉活着作用也不会大到哪去。郭嘉自身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也没有给曹操出过远景规划。曹老板自己就是文武双全,他觉得踏平江东易如反掌,郭嘉去劝说也够呛。只能说曹操命不好,大冬天的突然刮什么东南风。

另外,襄阳离重庆边界万州,云阳什么的只有500公里左右,冬天的时候长江枯水期,上游江面宽度跟条小河似的,曹老板为什么不先西上,从上游过江,然后沿长江南岸直接地面进攻东吴,非要和东吴在下游江面上打水战。。。


张佩罗娜


郭嘉的主要历史贡献是帮助曹操一统北方。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可见历史学家对他评价很高,郭嘉是曹操最喜爱也是最得力的谋士,其深具通晓事理,足智多谋的资质。应该说,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孙吴”。其中因为有郭嘉为其运筹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用曹操的话来说。便是:“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下面我们来比较下魏蜀两个奇才:诸葛亮和郭嘉

郭嘉写的《十战十败》给曹操如何应付袁绍指明思想策略,也得到历史验证,说明郭嘉也是神机妙算之人,同时也为曹操讨伐袁绍成功立下汗马功劳,此人堪称天下奇才,由于英年早逝,后期诸葛亮出炉惋惜没有对手。郭嘉早期在袁绍那里做过高级谋士的职位后来发现袁绍智商不行而去投奔曹操(又换工作了),有句话说:知此知彼百战百胜,我到觉得郭嘉神机妙算个叼,其实就是个泄漏商机给曹操的奸细。

诸葛亮不但精通各种天文地理学术还是一个理政治国的高手,足智多谋、兵法精深莫测,帮助刘备从一个穷逼变成一个大财主(可以这样解释),把刘备的势力由小变大,创立蜀国与曹操分争天下,诸葛亮早视钱财维身外之物了,要不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早都关机睡觉、去旅游了。

如果说郭嘉是腾讯公司的ceo副总裁,那诸葛亮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两者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打工的领导,一个是创业的领导。曹操财大势大任何好计策何愁不成事?刘备穷逼一个任何好的计策能帮助他干叼?刘备广告费都付不起还能与大老板曹操竞争,你说说谁厉害?

所以郭嘉不死,三分天下的局势也不一定改变,因为最厉害的还是水镜先生


吐泡泡的咸鱼


没办法回答,造成三足鼎立的原因主要就是赤壁一战,赤壁一战曹魏胜了,三国不说立刻大一统也差不多,郭嘉如果能看出连环计,那么结局就是曹操在活着的时候一统三国,如果看不破,最后结果还是一样。


AlmostW


一样,北军不熟水性,水土不服。要先一统北方,西取蜀,水路并进,元前都这路线,如果全佔荆扬广,还要等民恶政权,军民瓦解了,代价少。


股经汇播


个人认为,郭嘉不死或许对未来会形成一些影响,但主要原因在曹不在郭。我们要看到赤壁大战在什么背景下形成,又怎么失败的了。

首先,大战前几年,曹操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收复冀幽青并四州,臣服辽东,并震慑和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西凉马腾与韩遂也因此形式归顺,南部各诸候也纷纷纳表。

再看江南一块,作为对手刘琮受荆襄士族胁迫刀不血刃投降,江东士族私下纷纷投纳降表。大形式可谓天下归心,造成曹操信心膨胀,不受劝阻。刘备人少将微客居荆州,并且被曹驱逐至江夏,中间连妻小都丢了,可谓狼狈之极。

还有,真实三国中不存在借东风,草船借箭等赤壁桥段。相反,北方人水土不服,不服水战等非常明显,甚至传染病横行。这些都没有影响曹操的虚荣心,可见曹操的內心己不是一人一言可左右的了。郭嘉不死,充其量也就两手准备更加完善些,但逆鳞也是碰不得的。昔日讨张绣,郭嘉也伴随,由于张绣直接投降,结果曹心膨胀导至大败,长子侄子大将均阵亡,当曹处四战之地,周围强敌环绕尚如此何况全盛的曹阿瞒。

郭嘉只是最懂曹操的,不是最重要的。


鲁滕顽石


其实郭嘉不死,也难改三国鼎立之局面。曹操虽携统一北方之余威,乘势欲席卷江东,我们总凄然幻想,郭嘉若在,曹操定不会有赤壁之败,这样孙权和刘备根本就无法与之抗衡。然而此时的曹操依然人才荟萃,也依然有让曹操防止火攻之提醒,可也是此时冬日临近,多为北风,即使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我想若是郭嘉在,估计会建议曹操进一步巩固北方及荆州一带,伺机谋划再行征伐。高手过招,自然小心谨慎,岂可一战倾国?刘备有孔明之智,关张赵之勇。孙权也是人才荟萃,人心齐一,且忠心拥护孙权,亦有周瑜之智,黄盖、程普为辅。虽曹操略胜一筹,但综合因素,也是三足鼎立之势。统一天下,其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领导人的决心再加上一丝运气。观后期蜀国已灭,吴主残暴,尚有羊陆之对峙,晋主伺机而动呢。所以即使郭嘉一人尚存即可扭转,估计也难。就如同后秦苻坚若王猛仍存,只不过可能阻止苻坚征伐东晋,不至于惨败国之灭亡罢了。



人间正道70


若郭嘉还活着,首先曹操就是失败也不会大败,保全主力没问题;其次郭的分析透彻、谋略深远对曹操劝戒效果会远大于贾诩,也就是贾诩说的,曹操不会下江东,先抚荆州收人心再等机会,类似于官渡之战后,力劝曹操暂缓进军河北,先静观其变,再下手,这样一来,刘备彻底歇菜,据长江上游,对东吴思致命威胁,曹操统一中国是大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