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雲貴總督,正式官銜:總督雲南、貴州兩地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

是清朝九大總督之一,總管雲南、貴州兩省的軍民政務

第五十一任:書麟(1799年-1800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乾隆御筆賜書麟詩】

書麟(?-1801年)高佳氏,字紱齋,清朝官員,涼州總兵高述明之孫,大學士高斌堂侄孫、大學士高晉之子,乾隆慧賢皇貴妃堂侄,滿洲鑲黃旗。初授鑾儀衛整儀尉,曾參與二平金川之戰,並圖形紫光閣,歷任兩江、閩浙、雲貴、湖廣總督。

嘉慶四年(1799)乾隆駕崩,和珅倒臺,書麟曾多次接發弟弟廣興依附和珅的罪行,不久調任雲貴總督,奉命拘押前總督富綱,查實其罪行,不久查獲雲南巡撫江蘭謊報災情,並親赴黃草壩督兵進剿苗民起義,擒獲首領李文明,招降五十二座城寨,加太子太保。次年調任湖廣,不久病死軍中,贈太子太傅,追封一等男爵,諡文勤。

第五十二任:琅玕(1800年-1804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琅玕,滿清宗室,滿洲正藍旗。初由捐資刑部筆帖式,累擢內閣學士,曾任江蘇按察使,浙江、貴州巡撫,在任擒獲苗民起義首領楊文泰等,嘉獎總督銜。嘉慶五年(1800)擢升雲貴總督。次年,貴州石峴苗民叛亂,琅軒徇私貴州巡撫伊桑阿謊報軍情,被將為二品頂戴。

嘉慶七年(1802)維西恆乍繃與其黨羽臘者布起兵作亂,次年琅軒因未能擒獲叛軍首領,被命由永保接辦軍務,一年後亂兵被剿滅,琅軒積極善後,在維西、麗江等五處設立頭人,並給予頂戴,令其自治約束當地少數民族,同時派兵駐防,在其治理下,雲南邊境逐漸安定下來。嘉慶九年(1804)琅軒病死於任上,諡恪勤。

第五十三任:伯麟(1804年-1820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伯麟著《滇省夷人圖說》】

伯麟,字玉亭,瑚錫哈哩氏,滿洲正黃旗人。乾隆年間,由翻譯舉人授兵部筆帖式,累遷山西巡撫 。嘉慶九年(1804)擢升雲貴總督,伯麟督雲貴十六年,政績頗豐,為雲貴地區的安定作出了巨大貢獻。嘉慶十三年(1808)柏麟拒絕緬甸四大萬頭目索要九龍江土司所轄的十三板納地,受到朝廷嘉獎,賜花翎。

嘉慶十七年(1812)擒獲騰越邊境野寨頭目拉幹。並恢復緬寧、騰越關隘土練,屯兵耕種,剿滅李文明叛亂。嘉慶二十二年(1817)親自率兵平定臨安邊境自稱窩泥王的高羅衣,並制定善後條款,安定邊民,加封太子少保,不久升任協辦大學士。三年後,升任兵部尚書。道光元年(1821)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兵部。三年後去世,諡文慎。

第五十四任:慶保(1820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清·黃清河 繪 慶保小像】

慶保,生卒年不詳,章佳氏,號蕉園,字佑之,滿州鑲黃旗,大學士慶桂弟弟,尹繼善第十三子。以官學生出仕,任兵部筆帖式,嘉慶六年(1801)以按察使銜分管巡視臺灣兵備道;次年十一月署理臺灣知府,嘉慶十年(1805)回任兵備道,不久升福建按察使。嘉慶十七年(1812)福州副都統。

嘉慶二十二年(1817)九月任湖廣總督,三年後轉任閩浙總督。道光元年(1821)出任雲貴總督,曾鎮壓永北、大姚等地少數民族起義。次年十一月任左都御史,次月出任熱河都統。道光四年(1824)十二月,任烏里雅蘇臺將軍,次年轉任鑲紅旗漢軍都統,道光六年(1826)廣州將軍。道光十二年(1832)致仕。

第五十五任:史致光(1820年-1822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史致光書法扇面】

史致光,原名步雲,字青路,號漁村,葆甫,浙江紹興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五十四年任湖北正考官,後以京官出守大理,不久調任雲南知府,到任後肅清鹽政腐敗。

嘉慶二十四年(1819),調雲南巡撫,次年提升雲貴總督,到任後,正值沅江邊境滋事,史致光奉旨查辦,平反前任總督慶保所辦逆案,並裁汰冗員,正清吏治。道光三年(1823),召還京師,授都察院左御史,不久以病辭官歸鄉。晚年曾主講寧波月湖書院、杭州敷文書院。道光八年(1828)去世,時年76歲,以尚書例賜卹。

第五十六任:明山(1822年-1824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明山曾孫女-咸豐孝德顯皇后畫像】

明山,薩克達氏,滿洲鑲藍旗人,清朝官員、官至刑部尚書。明山乃監生出身,乾隆末年由筆帖式入仕,嘉慶年間由道員、按察使、布政使等職升至貴州巡撫、雲貴總督。道光四年(1824年)被召入都,任刑部尚書、都統等職。道光十四年(1834年)病故,時年74歲,是嘉慶道光兩朝的名臣。

明山的兒子祺昌,官至兵部員外郎,其孫富泰,官至太僕寺卿,富泰為咸豐帝即位前的嫡福晉孝德顯皇后的父親。同治元年(1862)八月,追封明山為三等承恩公,諡愨。

第五十七任:長齡(1824年-1825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長齡畫像】

長齡,薩爾塗克氏,字懋亭,蒙古正白旗,尚書納延泰之子,四川總督惠齡之弟。乾隆中期,由翻譯生員補工部筆帖式。曾隨軍從徵甘肅、新疆、臺灣、廓爾喀,累擢內閣學士,兼副都統。道光年間,歷任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

道光四年(1824)升任雲貴總督。後轉任伊犁將軍,平定張格爾之亂,擒獲張格爾有功,圖形紫光閣,加封一等威勇公,拜太傅。道光十八年(1818)長齡去世,時年80歲,諡文襄,入祀賢良祠。

第五十八任:趙慎畛(1825年-1826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趙慎畛著《榆巢雜識》

趙慎畛,字遵路,號笛樓,又號蓼生,湖南武陵人,紀曉嵐很看重他的學識人品,二人交往甚密,著有《秦議》《從政錄》《載筆錄》《榆巢雜識》等書。嘉慶元年(1796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在兩廣經營多年,政績卓著,頗受兩廣總督蔣攸銛器重。道光二年,擢閩浙總督。

道光五年,調任雲貴總督。在時整頓銅礦、鹽務積疲。在邊境屯田,以邊防邊患,並親自到邊境實地考察,不久生病。病中仍堅持上疏彈劾貪黷不職官員數十人,不久後去世,時年65歲。阮元到任後急遞追回原疏。死後,贈太子少保,諡文恪,入祀名宦、鄉賢祠。

第五十九任:阮元(1826年-1835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阮元畫像】

阮元,字伯元,號芸臺,江蘇儀徵人, 道光六年(1826)出任雲貴總督,在任時總督衙門內修建海天閣,據說該閣樓高數丈,站在閣上可以遠眺滇池。牆外人家據此取名海天閣巷,巷子與巷名流傳至今。除此之外,阮元還在翠湖修建了觀魚樓和阮堤等建築,目前仍在使用。

其在任時,整飭吏治,屯田墾荒,督雲貴十一載,政績顯著。道光十五年(1835)返京,官拜體仁閣大學士,先後管理刑部、兵部。三年後,以老病退休,加封太子太保,定居揚州。道光二十九年(1839)去世,時年83歲,賜祭葬,諡文達,入祀鄉賢祠、浙江名宦祠。

第六十任:伊里布(1835年-1839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伊里布畫像】

伊里布,滿清宗室,字莘農,議政大臣鞏阿岱六世孫,宗社黨首領良弼的祖父,滿洲鑲黃旗人。嘉慶六年(1801)進士。歷任國子監學正、雲南南關通判、騰越知府等職。道光元年(1821)從雲貴總督慶保鎮壓永北、大姚等地少數民族起義,因功署永昌知府。後歷任浙江按察使、布政使,陝西、山東、雲南巡撫等職。道光十五年(1835)擢雲貴總督,曾率兵鎮壓民變,斬殺起義民眾千餘人。

三年後授協辦大學士,仍留總督任。後調任兩江總督。鴉片戰爭時曾犒老英軍乞降,被革職遺戍軍臺。被重新起用後,同耆英赴南京議和,與璞鼎查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出任廣州將軍,領飲差大臣欽銜,負責處理善後事宜。次年赴粵與璞鼎查談判,遭到百姓強烈反對,伊里布進退無術,憂懼而死。諡“文敏”。

第六十一任:鄧廷楨(1839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鄧廷楨畫像】

鄧廷楨,字維周,又字嶰筠,號妙吉祥室老人、剛木老人,南京人。嘉慶六年(1801)進士,歷任兩廣、兩江、雲貴、閩浙總督,因鴉片戰爭廣東之役失敗,同林則徐被髮往伊犁充軍。兩年後得到起復,先後任甘肅布政使、陝西巡撫,道光二十五年,病逝於陝西巡撫任上,時年70歲。

鄧廷楨是嘉慶道光時期官場中一位能員幹吏。在其為官生涯中,以辦事老成、善於平反冤獄著稱,人稱“機神高朗,外容異量,而判行內嚴,遇事不求奇功,而深慮宿禍”。道光十九年十二月(1840年1月)鄧廷楨一個月內被三次調動,先調任兩江總督,未赴任即改任雲貴總督,因廣東戰事吃緊,又被調任閩浙總督。鄧廷楨是第一個公開反對割讓香港清朝大臣。

第六十二任:桂良(1839年-1845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桂良像】

桂良,恭親王奕訢的岳父,閩浙總督玉德之子。嘉慶十三年(1808)由貢生捐禮部主事,道光十九年(1839)擢升湖廣總督,不久調任閩浙總督,年底又轉任雲貴總督,次年兼署雲南巡撫,曾鎮壓當地苗族人民起義。道光二十五年(1845)回京署兵部尚書兼正白旗漢軍都統。

咸豐年間歷任吏部尚書,福州將軍加兵部尚書銜。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攻佔江寧後,大舉北伐,桂良奉旨帶兵北上勤王,同年九月任直隸總督,同僧格林沁協同防剿北伐太平軍,因功擢升東閣大學士。代表清廷簽訂《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北京條約》,曾一度出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軍機大臣。同治元年(1862)7月病死,時年77歲,諡文端,入祀賢良祠。

第六十三任:賀長齡(1845年-1846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賀長齡畫像】

賀長齡,字耦耕,號西涯,晚號耐庵,湖南善化人,嘉慶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士,累遷山東巡撫。道光十六年(1836)轉任貴州巡撫,主張查禁私種罌粟和吸食鴉片。整飭吏治,練營伍,儲糧備荒,恤孤撫幼,勸課桑棉,教以紡織,創建書院義塾,興修府志,其中他主修的《遵義府志》被梁啟超推為“天下府志第一”。著有《耐庵詩文集》等傳世。

二十五年(1845)擢雲貴總督,兼署雲南巡撫。在任時,漢回兩族連年互鬥,賀長齡親自督戰,曾一度收復永昌。次年永昌回民復叛,因替投降叛軍求情,被降補河南布政使。一年後因濫殺被革職。道光二十八年去世,時年63歲。

第六十四任:李星沅(1846年-1848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李星沅畫像】

李星沅,字子湘,號石梧。湖南湘陰(汨羅)人。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累遷江蘇巡撫,道光二十六年(1846)接任雲貴總督,同時署理雲南巡撫。他到任後,迅速平定永昌回民復叛,誅殺緬寧叛軍首領馬國海,並大力整頓邊防,嚴懲騰越鎮總兵的以權謀私,因功加封太子少保,賜戴花翎。

道光二十七年 (1847)調任兩江總督,到任後,整頓水師,建造船艦,肅清盜匪。此時的李星沅已為江南屏障,被朝廷大為倚重,令他同時兼署河道總督,並敕封為榮祿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使。道光三十年(1850),李星沅接替林則徐任欽差大臣揮師馳入廣西,平定金田起義,由於將帥不和,清軍屢戰皆敗,不久李星沅舊疾復發,咸豐元年4月病逝于軍中,時年55歲,諡文恭。

第六十五任:林則徐(1848年-1849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林則徐雕像】

林則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人。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歷任湖廣、陝甘、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有民族英雄之譽。林則徐兩次來滇任職,嘉慶二十四年(1819)來雲南主持鄉試。道光二十八年(1848)出任雲貴總督。

林則徐剛剛上任時,恰逢雲南多地發生漢回紛爭,局勢十分混亂,而當時的雲南各地因為交通不便,消息閉塞,於是為了打探消息,林則徐便不時地微服出訪,聽取民聲。因其維護雲南邊境安定得力,加封太子太保,賞戴花翎。道光三十年(1850)帶病以欽差大臣銜赴廣西鎮壓金田起義,病死在途中,時年75歲,贈太子太傅,諡文忠。

第六十六任:程矞採(1849年-1850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程矞採畫像

程矞採,初名新勝,字靄初,又字晴峰。江西南昌人,安徽巡撫程懋採之兄。嘉慶十六年(1811)與林則徐同榜進士,道光七年(1827)外放甘肅蘭州道,因平叛民族分裂勢力張格爾立軍功,賞戴花翎,累遷廣東巡撫。道光二十五年(1845)程矞採升任漕運總督兼署江蘇巡撫。

同年,調任雲南巡撫,與時任雲貴總督林則徐安撫保山回漢鬥爭,兩年後提拔為雲貴總督,道光三十年(1850)調任湖廣總督。次年,因赴湖南防堵不力被革職留任。在太平軍攻下武漢後,其長子程福培陣亡,程矞採隨即告假回家料理,未獲朝廷批准,遂在衡陽棄印出走,因此被彈劾,發配新疆充軍。咸豐七年(1857)六月獲釋,在返鄉途經肅州時去世,終年75歲。

第六十七任:吳文鎔(1850年-1852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吳文鎔,字甄甫、雲巢,號竹孫,江蘇儀徵人,曾任曾國藩的座師。嘉慶二十四年(1819)進士,累遷內閣學士,禮部、刑部侍郎,兼署戶部。道光二十八年(1848)調浙江巡撫。兩年後,因治水有功擢升雲貴總督,團練鄉勇,剿平亂匪。

咸豐三年(1853)春,太平軍攻陷江寧,吳文熔奉命調任湖廣總督,協助曾國藩抵禦太平軍北上。咸豐四年(1854)正月,因湖北巡撫崇綸處處掣肘,致使兵敗,吳文熔跳水自殺,時年62歲。依總督例賜卹,賜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諡文節,入祀昭忠祠。同治中,湖北建專祠祭祀。

第六十八任:羅繞典(1852年-1854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御製羅繞典祭文】

羅繞典(1793—1854),又作老典,字蘭陔,號蘇溪,湖南安化大福坪(今大福鎮)人。從小在嶽麓書院讀書,長達12年。道光九年(1829)進士,選庶吉士,累遷貴州布政使,頗受時任雲貴總督林則徐所稱賞。道光二十九年(1849)擢湖北巡撫。後在長沙參與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咸豐三年(1853)四月,羅繞典升任雲貴總督。

他主張對少民族起義,撫重於剿。同年九月,親率大軍鎮壓馬二花回民起義。次年閏七月,貴州齋教首領楊龍喜圍攻遵義城,勢力遍及黔西安南、普南等縣。羅繞典督令貴州巡撫、提督集兵2萬前往鎮壓,並親率所練精銳兵勇l500馳赴遵義,攻陷鳳凰山、螺絲山、紅花岡等山寨。在雷台山追擊時,跌落山潤,中風而死,諡文僖,時年61歲。羅繞典博學多識,詩文俱佳,有《黔南紀略》《貴州籌捕儲備記》等著作。

第六十九任:恆春(1854年-1857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復建後的忠愛坊】

恆春,滿洲正白旗人,薩達拉氏,字宜亭。嘉慶二十五年(1820)進士。道光十八年(1838)外放,屢遷至陝西布政使,署巡撫。咸豐元年(1851)升任刑部尚書,因辦事不力降級。咸豐三年(1853)赴山西查辦河東鹽務,授山西巡撫。任內對鹽務有所興革,並積極防堵太平軍北伐部隊。次年升雲貴總督,鎮壓當地苗、回民起義。七年回民義軍進逼省城,自殺。

咸豐七年(1857)建水回族武生馬獻起義,率領義軍圍攻昆明,恆春統帥部下將士據城堅守,馬獻的起義軍攻城久攻不克,馬獻用箭傳書警告恆春,聲稱若不趕快開城投降,“將用大炮架於忠愛坊的石獅子座上,轟擊制臺衙門。”恆春萬分恐懼,遂採用團練黃琮的計策,命令守城將士在近日樓城頭上,施放火箭數十枚,均射在忠愛坊上,頃刻間,烈火騰空而起,一座昆明極為名貴的歷史文化建築數小時之後化為灰燼。

第七十任:吳振棫(1857年-1858年)

清朝歷任雲貴總督那些事兒,有多少你能熟知?(4)

吳振棫書法作品】

吳振棫,字仲雲,號毅甫,晚年自號再翁,浙江杭州人。嘉慶十九年(1814年)進士。二十四年任貴州副考官。道光二年(1822年)為雲南大理知府。在時任時,嚴禁當地百姓種植鴉片,勸民種桑播谷,還修築橋樑,頗有政績。咸豐二年(1852年),以功升任雲南巡撫,與總督吳文容奏請整頓銅政。四年兼署雲貴總督,鎮壓了興義、普安等地人民起義。

咸豐六年(1856)提拔為四川總督。次年,雲南回民和漢民因爭奪石洋廠礦,爆發了滇西回民起義。吳振棫奉命任雲貴總督,率領川兵進滇,剿撫並用,平息了起義,局勢暫安。不久,因病離職。同治元年(1862)後,曾在陝西與巡撫瑛桂會辦軍務。同治七年(1868)還鄉,在敷文書院講學。同治十年(1871)去世,時年80歲。著有《國朝杭郡詩續輯》《無腔村笛》《黔語》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