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觀察:疫情之後養老行業的六大趨勢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衝亂了庚子年新年的喜慶。如今,疫情防控曙光初現,然而防控阻擊戰還在硝煙瀰漫之中,各行各業所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而清晰。這場疫情對各行業運行秩序及社會心理的影響既令人措手不及,又會是長期而深刻的。

疫情發生之後,各界憂國憂民的社會精英,紛紛建言獻策。這其中不乏有經濟學家預測宏觀經濟的走勢、提出宏觀調控政策的設想,也有管理學家關注企業家和企業面臨的困難、呼籲社會各界的支持、解惑排憂、幫助他們走出難關。不同於那些宏觀或微觀層面的論述,我們試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災情的影響,即從養老這個細分行業的角度,審視新冠病毒的若干影響並提出應對策略。相信這種行業中微觀的視角會有益於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的時候,鑑於各行業之間的不同,制定出更加“精準”的產業政策,同時也有益於本行業的企業家、經營管理者明晰本行業的發展趨勢,看準方向,及時找到適合自己的應對策略。

(一)“十四五”期間基層醫療資源醫療有望獲得更多政策和資金傾斜

一個月以來,全社會都深切感受到了醫療資源和照護資源的嚴重短缺,衛生體系與民政體系的政策辦法密集出臺,並且將持續進行改進甚至改革。而在“買菜”的剛需之下,社區移動互聯網經濟以一種出乎意料的方式做到了全民普及教育。

“新冠”爆發於“十四五”即將開官之際。若將中國衛生體系現狀與政策指引結合起來看,“十四五”期間基層醫療資源醫療有望獲得更多政策和資金傾斜。

我國衛生資源配置呈現倒三角模式,大量的優質衛生資源集中在高層次衛生服務機構,而基層衛生機構佔比嚴重缺乏。我國衛生人力情況有著分佈不均衡、待聘比例較高、整體素質偏低等特點。這次疫情當中,這種資源配置結構的問題充分地得到了暴露。疫情過後,這種模式將會加快得到糾正。

而對於養老行業而言,老年人的個體特徵、健康狀況、經濟收入、參保情況對於老年人對衛生服務的需求、醫療機構的選擇上都有一定的影響;老齡化程度加深還伴隨著家庭規模的縮小,加大了倒三角結構的佔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總體滿意度低,利用率低,面對這些因素,都要求社區衛生服務進一步發展,而現階段我國的社區衛生人力資源的增長速度無法迎合老年人對社區衛生人力需求的增速,形勢非常嚴峻。

深度觀察:疫情之後養老行業的六大趨勢

近日,黃奇帆在《中國經濟週刊》中寫道:“在各級政府制定“十四五”計劃時,建議加大公共衛生與防疫的比重。這次新冠疫情應該是給我們各級政府上了很重要的一課,我們一定要痛定思痛、引以為戒,加大公共衛生與防疫基礎設施、運營體系、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在“十四五”的五年時間裡,從中央到地方花上2000億—3000億元把整個中國的公共衛生系統的短板給補上,善莫大焉。”

養老機構、特別是醫養結合型的機構無疑是基層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係,建立村醫參與健康養老服務激勵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支持家庭醫生出診為老年人服務,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對養老機構內設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推進醫養結合要避免多方博弈造成社會資源浪費,應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機制、責任共擔機制、資源整合機制和跨部門協同機制,促進多方面醫療衛生和養老資源的共享、整合。”

深度觀察:疫情之後養老行業的六大趨勢

(二)重視在線教育:另一種途徑提升養老服務人員的專業化、緩解職業技能培訓壓力

為解決養老護理人員用工不足的問題,國家放寬了養老行業服務人員特別是護工的准入條件,通過各種渠道輸出和培養老管理和護理專業人才,與此同時,為確保老年人的權益以及服務的品質,對服務的標準和安全也逐步地進行規範。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對養老機構管理、運營、醫療護理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很多養老機構在經營管理和職業技能方面的短板暴露無遺。短期內,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養老機構人員進出的管制延續,使得面對面的集中培訓無法實現;另一方面,長期以來特別是在護理人員上本身就存在照護比不足、外派培訓難的現實情況,在這種情形下在線培訓便成為養老機構培訓的首選。而本身有較好的機構內專業資源及培訓能力的,反而可以在這個時候藉助在線教育的風口,開發培訓課程利用互聯網平臺輸出智力資源。

疫情期間,在資本市場中,在線教育相關概念股則漲停或接近漲停,在線教育將持續保持快速擴張的勢頭。資本市場高度看好在線教育發展,大批資金持續湧入在線教育行業。

深度觀察:疫情之後養老行業的六大趨勢

在宏觀政策層面,為解決教育培訓資源的分佈不均問題,助力教育公平,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等需求,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等多個政府類文件均明確提出,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助力,為在線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撐。

另一方面,支撐在線教育發展的底層技術日趨成熟。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智能技術開始在行業獲得重要應用,包括5G技術也開始進入商用階段,為在線教育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養老行業普遍疑慮的“線上培訓是否能夠指導實操?”,在直播、VR等技術的成熟應用下也逐漸消融。這也是政府和養老行業通過大規模的在線教育解決用工難的問題成為可能。

另外,為解決養老護理人力緊缺的問題,更多自動化、智能化、可以代替人工服務的照護設備也將逐步得到進一步進入家庭、社區和養老機構。

深度觀察:疫情之後養老行業的六大趨勢


(三)重視在養老服務過程中社會工作和心理諮詢等專業資源的介入

這次疫情中,給許多養老機構中的管理人員、護工、老人甚至家屬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甚至焦慮。面對老人和家屬的不滿意,養老院該怎麼辦?當護理員與老人之間產生問題,誰來溝通解決,誰來撫慰雙方?吃喝之外,老人的精神需求、心理問題該怎麼解決,活動如何策劃?

社工不同於醫務人員、護理員,他們關注老人身、心、靈的全方位滿足。社工的工作對象不僅是入住機構的老人,還包括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長期照顧老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無疑會對工作人員產生各類心理壓力、不良情緒,社工通過對老人的服務將促進老人對工作人員的理解,也可以通過專業活動的組織直接紓解工作人員的心情。

社工可以在不同層面發揮不同的作用,養老機構管理者可以通過了解社工,進而在機構中設置社工崗位,或者購買社工機構的崗位服務。養老機構需要為老人重構環境,需要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而這些需要專業的調查評估、方案設計、活動組織。

誰來做這些呢?護理員是不可能勝任的。

在國際上,老年社會工作者作為專業人員已經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在很多發達國家,包括我國的港澳臺地區,其養老機構的人員構成中是一定要包含專業社工崗位的。養老機構的競爭力必將體現在服務上,只有先走一步才有競爭力。

深度觀察:疫情之後養老行業的六大趨勢

(四)“互聯網+”醫療、線上線下聯動將提升醫療健康服務效率

在這次疫情當中,線上線下聯動,互聯網醫療成為抵抗疫情重要保障手段。隨著疫情發展,部分地區的發熱門診、醫院床位已嚴重超載,多地出現醫療物資短缺、醫務工作者超負荷運轉的問題。同時,大量民眾湧向線下醫療機構,大大提高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增加了疫情的控制難度。“互聯網+醫療”積極發揮自身線上諮詢問診、遠程診療、自我篩查等兼顧安全性與便捷性的獨特優勢,助力對抗新冠肺炎的戰役。

目前,提供免費在線諮詢問診服務的互聯網醫院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公立醫院建立的互聯網醫院,主要提供新冠肺炎在線諮詢、問診等服務,有些地方還建立了互聯網醫院24小時值班制度。另一類是互聯網企業建設的互聯網醫院,主要提供在線輕問診、網絡家庭醫生等服務。

通過專家諮詢平臺,通過更加優化,分級診療的方式,通過 AI+,互聯網+等智慧醫療的方式,以基層和公共衛生職能真正實現的落實落細為核心,夯實整個醫療健康行業的根基,發揮高端醫療機構的高精尖專業素養,不斷理順和優化醫療健康行業的結構,有效分工協作,此次疫情的爆發為更好提升醫療健康服務體系的整體運行效率具備“催化”作用。

深度觀察:疫情之後養老行業的六大趨勢

(五)智能硬件、穿戴設備及人工智能服務機器人將在養老領域迸發出有利優勢

這次疫情當中,對於一些獨居老人的疏忽導致了一系列的悲劇的發生,對於老年人特別是社區獨居老人的智慧化監測成為必須。而另一方面,在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投入使用的人工智能服務機器人,就極大地緩解了照護人力不足的問題並極大降低了醫護人員與患者交叉感染的風險。

從目前的功能上看,智能機器人在服務功能的設置上更加貼合居家養老需求,除了可以進行SOS遠程智能呼叫、智能看護、親情互動、健康數據動態監測外,還擁有強大的自主學習能力,並有助娛功能,貼合文化養老和居家養老需求。智能服務機器人實現了自主行走、避障、漫遊和充電;在服務模式上有了較大的創新,前端供給側接入政府、社會力量、市場等服務信息;信息整合端整合老年人、養老服務機構等基本信息,需求終端對接老年人需求,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為特質的信息化服務。

平臺和機器人將可以藉助“互聯網+智能機器人+養老”的服務鏈條,打造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使得整個養老服務行業在推進智能化養老的基礎上,大膽改革創新,積極探索智能化養老的多種模式,不斷擴大智慧居家養老的受益人群。

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下,智能養老服務模式“系統+服務+老人+終端”,以養老機構為 依託、以健康大數據服務平臺為支撐、以智能機器人為紐帶、整合社會資源,傾力打造以“人機交互、居家照料、健康服務、健康檔案管理” 為中心的智能養老服務網絡,可有效為人工智能養老場景落地提供有效支撐。

深度觀察:疫情之後養老行業的六大趨勢

(六)養老行業風險預案機制將得到加強和完善

1. 此次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染性極強,對防護措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對養老機構的易感老人群體,相信疫情過後常態化防護措施必定成為大家的運營舉措。

2. 各家養老機構必將完善傳染病防控的應急流程。從日常健康管理工作內容開始,如何及早發現、及早預防;如何快速響應啟動應急流程;如何區分識別密切接觸者;如何設置汙染區與隔離區;如何啟動彙報和反饋機制,獲得上級單位和政府職能部門的支持;如何加強醫護力量,保證老人和員工的身體生命安全;都值得逐項逐條固化為制度流程。

3. 養老機構一定要強化傳染病防控的日常培訓與演練,讓每位醫生、護士和護理員都提高防範意識和操作標準,畢竟在生命面前,任何其他運營問題都是放在第二位的。

4.此次疫情對養老項目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為細化的物資儲存室、家屬視頻探訪區、護理人員進入通道、員工休息區、返工隔離觀察區、汙物醫療垃圾運輸通道等設置內容,需要運營服務人員結合使用特點與設計人員一起研究產品並呈現其安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