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4.8%的存款,取款時隱藏貓膩

關於創新型銀行存款的話題,之前和大家說過不少了。

這些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利率比傳統的銀行存款要高,期限也更靈活,所以很是火爆。

智能存款的計息方式,主要有4種:

按提前支取利率計息、按活期利率計息、按檔次計息、按週期計息。

其中“按檔次計息”這類產品,在1月份的時候,就被監管下手叫停,不能再增發了,提前支取的,也不能再按檔計息。

現在,很多智能存款產品,都是“按週期計息”的。

也就是以一週、一個月、半年或者1年為週期,計算一次利息。

但最近發現,這類“按週期計息”的產品裡,有一些個產品實際藏著“暗坑”。

年化4.8%的存款,取款時隱藏貓膩

大部分按週期計息的智能存款產品,都支持提前支取。

提前支取的規則,一般都是——

未滿一個付息週期的部分,按銀行掛牌活期利率來計算利息。

換句話說,就是之前已經支付的利息,直接就落袋為安了,未滿一個付息週期的才按活期給利息。

但是,有些產品設計得很狡猾,如果你提前取出來,還得把之前的收益吐出來

這類產品,通常在“支取規則”方面,說得很繞,如果不仔細看的話,很可能就略過去了。

比如,重慶三峽銀行的“三峽寶-月盈利”這個產品。

這款產品的期限是50個月,標註的收益率是4.88%,按月付息:

每月預付利息 = 本金×滿期年利率÷12

如果用戶提前支取,則:

應得利息= 本金×實際持有期×銀行掛牌活期利率÷360

可支取金額= 本金+提前支取應得利息-已預付利息


年化4.8%的存款,取款時隱藏貓膩


看著有點複雜,咱們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假設你於今年1月10日,存了15000元進這款“三峽寶-月盈利”,到2月9日滿一個計息週期。

電子賬戶自動轉入第一個月的利息,15000×4.88%÷12=61元。

2月14日,由於急需用錢,就把賬戶裡的資金都取出來,實際存款天數是35天,當日銀行掛牌活期利率是0.35%。

那麼你應得利息為15000×35×0.35%÷360 = 5.1元


可支取的金額為15000 +5.1-61=14944.1元

到賬的錢比原來的還少了!

這是因為銀行已經發了預付的利息,拿不回來,是從本金里扣除的。

當然,之前那61元的利息已經入過袋了,所以存這筆錢的本息總金額就是14944.1+61=15005.1元

只賺了5.1元……

所以說,提前支取了,原本的高利息就沒了,實際就是拿了個活期利率。

實際上,重慶三峽銀行的3款“三峽寶”產品,都是類似的規則,提前支取,都要扣除“已預付利息”。

年化4.8%的存款,取款時隱藏貓膩

除了“三峽寶”系列之外,還有此類“暗坑”的另外一款產品,是平頂山銀行的“頂慧存E”。

它的“支取規則”頁面是這樣子的——

可支取資金 = 本金+提前支取利息金額-已付增值收益金額;

提前支取利息金額 = 支取金額×銀行掛牌活期利率×實際持有天數÷360

年化4.8%的存款,取款時隱藏貓膩

這個看起來是不是更暈?

實際上它和“三峽寶”是一樣的,5年期限存款,如果提前支取,之前拿的利息,就在本金上扣,所以提前支取的利息同樣很低,也是活期的水平。

你以為是按月計息,利息派發到賬後就是自己的了。

結果,到嘴的肥肉又還回去了。

除了以上兩款智能存款產品之外,銀行的大額存單也會有類似的規則。

如果提前支取的話,會把“之前逐月返還的利息從本金中扣除”。

年化4.8%的存款,取款時隱藏貓膩

所以,大家購買之前一定要看清楚產品說明,尤其是“支取規則”方面。

如果看不懂,最好找客服諮詢清楚。

大家選擇智能存款,主要是看重它整體的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率比較高。

但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是這樣的,而且也並非所有產品都能匹配你的需求。

比方說,如果你有一筆閒錢,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會用到。

這種情況下,金姐不建議選擇週期長,動輒三五年的產品,優先考慮流動性高的,或者按比例分別投入。

例如,你有一筆2萬元的閒錢,可能在未來的3個月到1年之間會用到。

那麼,你可以選擇一款可提前支取,且按周或按月計息的產品。

或者,將這筆錢分成兩部分,都是1萬元,然後分別放入一款期限為3個月,和一款期限為1年的產品。

另外,雖然智能存款有50萬的保底,安全性較高。


但是,這類產品多出自於一些小眾銀行,銀行操作方面,難保不會發生什麼APP操作不順暢,因故障問題資金到賬延遲等等問題。

如果當時你急用錢,可能就會比較捉急。

所以,為穩妥起見,大家不要過於集中投資,可以稍微分散一點,再選那些沒有“坑”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