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新疆美食說上三天三夜

都說不完

吃過了這麼多的美食

您都瞭解它們的故事麼?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很久以前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一個牧羊人叫阿達西丟了一隻羊羔被老婆罰跪,大家都知道的,怕老婆也是一種通病,阿達西被太陽烤得渾身冒油,就順手把老婆放在盆裡的一塊麵團頂在頭上,像戴氈帽一樣嚴嚴實實扣在了頭上。

麵糰涼絲絲的十分舒服,頭頂上的麵糰被太陽烤的像麵餅一樣 ,跪的久了,腿一麻一下子倒下去,頭上的大餅掉在滾燙的沙子裡。大餅被太陽烤的炙熱香味兒越來越濃,他隨手撿起一塊兒碎餅,放進嘴裡細細品味,外焦裡嫩,香脆可口,非常好吃。

他想不是每天都是晴的,在沒有太陽的時候想吃這種麵餅應該如何製作呢?於是在自家院裡,挖了一個大坑,四壁用黃泥抹實,在中間燒起紅柳根,等炭火通紅時,把和好的麵糰貼到四壁上,不一會兒就麵餅就香味四溢了,這就是新疆饢的來歷。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新疆的饢說起來有上百種,最有名的是庫車大饢,現在庫車大饢有自己的產業園區,是集觀光旅遊體驗一體的地方。“託喀西”饢是最小的饢,“格吉德”也叫“窩窩饢”,“艾麥克”饢是一種大型薄餅,“扎克爾”饢是雜糧饢的意思,“瑪依”饢是油饢的意思,“謝克爾”饢是甜饢的意思。最近適應年輕人的需求開發了:皮芽子囊、辣皮子饢、玫瑰花饢、恰瑪古饢等一系列特色的饢。


抓飯

抓飯的來歷:相傳在一千多年前,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有個醫生,在他晚年的時候,身體很虛弱,吃了很多藥也沒有好轉,後來他研究了一種飯,進行食療。他選用了羊肉、胡蘿蔔、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鹽後小火燜熟。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這種飯具有色、味、香俱全的特點,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於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半月後,身體漸漸地恢復了健康,周圍的人都非常驚奇,以為他吃了什麼靈丹妙藥。後來,他把這種“藥方”傳給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便成為現在的 抓飯了。

抓飯從分類上有羊腿抓飯、羊排抓飯、碎肉抓飯、素抓飯、馬肉抓飯、風乾肉抓飯、黑抓飯等。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拌麵

拌麵的來歷:新疆拌麵又稱“拉條子”,絲綢之路上跑運輸的駱駝客基本上以河南、陝西、陝西居多,他們常年來往於絲綢之路。出門在外時間久了難免會想念家鄉的飯菜,可那時候不像現在各地風味飯館小吃隨處可見。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吃了一路乾糧的駱駝客到了迪化驛站不僅可以可以好好休整一番,更要做上一頓家鄉飯慰勞飢渴的胃。拉麵技藝正是這樣由山西一帶的駱駝客帶到新疆的,因其製作的時候以菜拌麵而得名。在新疆主要是拌麵吃,菜是菜,面是面,拌著吃,可搭配芹菜,酸菜,辣椒,韭菜,白菜,茄子,豆角,過油肉,牛羊肉等菜,新疆的拌麵很受人民喜愛,有嚼勁,口感好,頂餓,味道攢勁的很。

過油肉拌麵

過油肉拌麵的來歷:很早以前,一農戶家因躲避戰亂一家人走的走、死的死,家裡僅剩下爺爺、孫子兩人相依為命。由於連年乾旱和戰亂,莊稼顆粒無收。

為了度過饑荒,爺爺每天進山打獵,一個天寒地凍的冬天爺爺出去半天時辰獵回一隻肥大的野山羊,爺孫倆一直享用到春節後,由於天熱吃剩的一大半羊肉無法存放,爺爺想了一個辦法將剩下羊肉切成塊狀過油爆炸後存放起來,每次做飯時將過油後的羊肉與乾菜爆炒做成菜,拌上土豆麵、玉米麵、麥面做的麵條,既解決了兩人度過饑荒的糧食,也讓小孫子食後連聲叫好。後來,小孫子經商立業,還念念不忘爺爺過油肉拌麵條。為了紀念已經過世的爺爺,他在奇台犁鏵尖開了一家“過油肉拌麵”飯館。當客人吃了後,都誇好吃。從此“過油肉拌麵”便出了名,一直延續至今。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大盤雞的來歷


大盤雞的來歷:相傳解放前期,一位四川的烹飪高手張師傅為躲避戰亂,來到新疆沙灣縣落戶。他選擇在312國道旁開了一家小飯館,以賣炒麵,拌麵為生,生意時好時壞。

八十年代初的一天,一位長途汽車司機來到他的小店吃飯,隨口給張師傅說:‘炒麵,拌麵太乾,你給我炒一份辣子雞,多放些湯,再給我拉一些面拌在一起’。這句話提醒了張師傅,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這道菜變成了響譽全國的大盤雞。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烤包子

烤包子的來歷:以前新疆的遊牧民,出外放羊、打獵,都自帶饢、水、刀、麵粉等,很長時間不回家,相傳最早的烤包子就是在野外誕生的,那些牧民打來野兔,把肉洗淨切碎,用和好的麵包上,放在木炭上烤熟了吃,味道的確不錯,只是沾在外表的炭灰不好辦,聰明的牧民就找來三塊石頭,兩塊當支架,另一塊平整點的架在那兩塊石頭上,然後用木炭把石頭烤熱,再把“兔肉包子”沾在石頭架的內壁上,這樣烤出的包子外表就沒有粘著的炭灰了,以後烤包子都是爐膛裡烤了,肉餡也變成了現在的羊肉!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紅柳烤肉

紅柳烤肉:烤羊肉串最早源於魯南臨沂市內出土的一座東漢晚期畫像殘墓中發現刻有烤肉串的畫像石,經研究發現這兩幅畫中所見的人物形象皆為漢人,一男子左手持兩串肉的叉,右手拿把扇煽火,在三足鼎上烤肉串。後面懸掛著羊與牛,邊上是持有長刀的男子在宰殺牲畜。新疆在烤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新疆人叫烤肉,絕對不是烤肉串。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烤全羊

烤全羊的來歷:據傳,早在幾千年前,生活在西北地區的牧民已經開始用火來燒食獵取整隻野獸,特定的遊牧生活方式,使這種食用方法延續至今。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新疆解放以前,烤全羊是在逢年過節、慶祝壽辰、喜事來臨時常烤全羊用以招待尊貴的客人的珍饈佳餚,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的烤全羊。如今,隨著旅遊業、交通業、商業的發展,人們的交往更加便捷,烤全羊已成為人們招待外賓和貴客的傳統名餚,已成為新疆飲食文化中一枚璀璨絢爛的明珠。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椒麻雞

椒麻雞的來歷:相傳以前在新疆烏魯木齊南關財神樓,由回族宋師傅設攤經營的椒麻雞名揚全城。宋師傅是個矮個老頭,熟人都開玩笑稱他“宋矬子”,一提起吃椒麻雞,人們都會異口同聲地稱讚財神樓子宋矬子做的味最美。宋師傅製作椒麻雞很有章法,一般選用1公斤多重的肉雞,洗淨後再花椒粉和適量鹽面在雞上擦一遍,使之入味。每隻雞醃製約20分鐘後,再下鍋用滷湯文火煨煮。滷湯內有各種調料,這些調料均屬於中草藥中的“十三香”。好的椒麻雞,口感極佳,香味濃烈。最好的椒麻雞應該用剛會打鳴的小公雞來做,用中火將雞燉熟,然後撈出,不配椒麻湯的雞,味道跟白斬雞比較相似,椒麻雞味道的好壞,主要是看雞本身的質量,還有就是椒麻湯調製的是否得當,吃椒麻雞的時候,一定要喝上雞湯,這樣才能一涼一熱,有麻又辣,相得益彰。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拔魚籽拌麵

東三縣撥魚子:東三縣指的是昌吉東面的三個縣:木壘 、奇台、吉木薩爾三個天山北坡水草豐美的縣。這三個縣盛產土豆,土豆的澱粉含量極高,撥魚子在東三縣很流行,“撥”是用筷子把碗裡的面撥到開水鍋裡,“魚”是麵條的形狀像魚,所以叫“撥魚子”,在鍋裡煮熟之後,撈出來,拌入炒好的蔬菜中,撥魚子拌麵,也可做成炒麵,湯飯,燉湯等,這和晉中一帶的剔尖一個道理。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切糕


切糕: 是一種新疆維吾爾族民眾採用傳統特色工藝,選用核桃仁、玉米飴、葡萄乾、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棗等原料熬製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早在絲綢之路時期,新疆是國內外商隊往來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很重要的食物補給站。由於商人們都是做的長途旅行,所攜帶的食物必須要能長久保存且便於攜帶,而且要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各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比如維生素C,否則人長途跋涉下來,就會像達伽瑪和麥哲倫遠洋船隊上的水手那樣,是會得壞血病而死。而切糕所具備的易保存、易攜帶和高營養的特點正滿足了往返於商道上的人們的需求。關於核桃瑪仁糖有一段美麗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有兩位夫婦,夫老多病,婦相貌醜陋,不能生育。突一夜做夢,夢見一老神仙告知:“向南有聖樹,取果實與金谷同食。”夫婦倆尋找了三年找來和田的核桃,與玉米同食。婦面容嬌麗,夫身健力強。不久生育一子,子考中漢朝的狀元。核桃瑪仁糖以其神奇功效流傳至今,深受當地群眾的青睞。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薄皮包子

薄皮包子:是維吾爾族同胞喜愛的食品。薄皮包子也就是蒸包子。做餡的原料和烤包子差不多。包子皮要攢得很薄,蒸熟後,幾乎透過包子皮就可以看到裡面的餡。吃起來好像包子皮都溶化到嫩肉油香之中,頗有灌湯包子的風味。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哈密羊肉悶餅子

哈密羊肉燜餅子:羊肉燜餅子這道菜始於清朝,當年紀曉嵐因故遭貶新疆烏魯木齊。途中經過哈密地區的巴里坤,當時的縣令非常推崇紀曉嵐,想要在路途中好好招待紀曉嵐。無奈彼時紀曉嵐是戴罪之身,巴里坤縣令雖然有心,卻也不好公然向紀曉嵐示好。情急之下,縣令心生一計——在燜羊肉上蓋上一層貼餅子,外人看來不過是一大盤貼餅子,實際上餅下卻藏有肥美的羊肉。於是,羊肉燜餅子就此誕生,時至今日,羊肉燜餅子已經成為了新疆最有名氣的一道菜,是新疆人招待遠方來客或貴賓的最高禮遇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新疆黃面

新疆黃面:因其色黃而得名,維吾爾語叫“賽熱克阿希”,屬夏令風味小吃。面中有一主要原料叫蓬灰,蓬灰來源於戈壁上的“臭蓬蒿”,這是一種野生植物。秋季來到,人們把蓬蒿收集起來,放進坑中燒。蓬蒿流出的水汁冷卻後會凝結成塊,這便是蓬灰。製作涼麵時:先用淡鹽水、土鹼水和麵,加入蓬灰水,邊加邊拉,揉到麵糰柔軟光滑有拉力時即可,然後放在案板上餳。菜葫蘆去皮,掏籽、切絲、菠菜、芹菜切段。把面拉成細條下鍋,煮熟後撈出,過兩次涼水,淋少許清油拌開。把炒勺中的水燒開,下菜葫蘆煮熟,加鹽,打雞蛋花,下菠菜,加溼澱粉勾成芡成滷汁。芹菜段入油鍋炸熟,分別把油辣椒粉、鞭泥、芝麻醬用游泳水稀釋。吃時涼麵盛於盤中,澆滷汁,放醋、蒜、油辣椒、芝麻醬,再放芹菜段。面柔軟而有筋感,拌料酸中帶有辣香。黃面烤肉在新疆是絕配。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面肺子


面肺子:用特殊的方法將內臟和麵筋結合在一起,有客人時,將面肺子和米腸一起切好放在碗裡,再從旁邊的大鍋內舀一大勺滾燙的羊湯澆在上面,撒上香菜,加些香醋,調點辣子,一碗下肚子,酸辣香潤。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哈薩克納仁

哈薩克納仁:是一種新疆哈薩克族的一種牧區佳餚。一般選用肉、或者羊肉為材料(馬肉味道更好),煮熟後放在大鐵盤裡。肉湯裡煮熟皮帶面後,連湯帶面澆在馬肉上。上面再撒一些皮芽子(洋蔥),連肉帶湯、帶面、帶皮牙子攪拌在一起,味道奇香無比,又無羶味。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塔城風乾肉

塔城風乾肉:最大的特點是在風乾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香氣。據說,有外地人品嚐過這裡的風乾肉,回到原籍製作,但是,卻找不到塔城風乾肉的感覺。塔城風乾肉之所以有名氣,首先應該得益於塔城盆地遼闊的草原,無汙染的自然環境和溼涼清爽的氣候條件。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燻馬肉燻馬腸


燻馬肉燻馬腸:初冬開始,哈薩克人家要屠宰牲畜備冬肉,醃製燻幹越冬,熏製的肉香味濃郁、耐貯藏。市場上出售的燻肉基本相似,再增加些佐料,如孜然、胡椒、花椒、洋蔥等,可煮熟、蒸食。馬腸子是燻肉中的上品。伊犁伊寧市是新疆出產薰肉、馬腸子最純正的地方。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去新疆旅遊的那些人為什麼“回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