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的人都是什么心态?古代历史有哪些犟的出名的人?

二庄学智慧


我说个历史不算太久远的吧,守着一个大粮库坚决不吃,活活被饿死9个人。

(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1年9月9日开始,德军围困了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在长达800多天的围困当中,列宁格勒遭遇了空前的大饥荒,有近150万人死亡。

在1941年的冬季至1942年冬季,这座大城市的人们不断的被饿死、冻死,城里的老鼠和小鸟都被吃的干干净净。但是,就在列宁格勒,有一座科学研究所,里面的大仓库里储存了大量的粮食种子,这些都是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研究所里留守的30多名科学家,坚守着岗位,努力保护着这些种子。

但是,随着食物配给量的减少,尤其是冬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饿的走不动路,只能等死。

列宁格勒的市民们找不到粮食吃,但是研究所的科学家,背后就是一个大“粮库”。不过,他们深知这些种子的重要性,所以宁愿饿死,也坚决不吃。


饥饿面前人们会变得疯狂,但是面对敌人的时候,人们会懂得牺牲。

(被包围的城市)

研究所把能吃的都吃光之后,开始有科学家被饿死。1942年1月,花生专家Alexander Stchukin 饿死在了工作台上,植物学家Dmitri Ivanov也饿死在了他守卫的种子面前……

有一天,一队士兵冲到了研究所,对所长说,他们是前线的官兵,要征用研究所的粮食。

但是所长说:“这不是粮食,而是种子,是科学家的心血,等打退了德国人,还要靠这些种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呢!”

士兵们看着面黄肌瘦的科学家们,给他们敬了个军礼,转身离开了。

后来,快要饿死的市民也蜂拥而至,想要抢夺仓库中的种子,但是科学家们努力阻止他们,对他们说:“连前线浴血奋战的士兵都不吃这些粮食,都知道这是以后的希望,咱们就算饿死,也不能吃啊!”

饥民们冷静下来,也看到了研究所里饿死的科学家的坟墓,于是离开了。


800多个日日夜夜,这群“犟脾气”的科学家,就是这样努力保护着这些珍贵的种子。当围困结束的时候,有9位科学家被活活饿死。

(凭票供应的每人每天125克面包)

可能有人会觉得,当时饿死的人太多了啊,也没觉得他们有多么伟大。但是,守着粮食被饿死的,也只有他们了。

估计有人会想,这些人有些傻,保住命重要,粮食吃了还可以再研究嘛,命最重要。其实在战争面前,信念很重要,如果所有人都觉得命最重要,列宁格勒就不用守了,苏联也不用抵抗了……

当然,也有人怀疑这只是一个故事,太煽情了。有可能是渲染出来的故事吧,但是,这样的人,一定是存在的。


七追风


犟脾气的人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执着一个道理不放。所以历史上这种人一般都被任命为言官,谏官的多。现讲一个清代三朝元老~孙嘉淦。这个名字很多人不识,但说起在《雍正王朝》中被年羹尧杀了的孙嘉诚,大家就想起了。不错孙嘉淦就是孙嘉诚的原型,一个敢犯龙颜,犟脾气认死理的人。
孙嘉淦~
(1683~1753),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山西兴县人。官至宰相之位,誉为山西第一人,既是谏官,又是能臣。


在康熙朝时,因性格犟直不讨人喜欢,孙嘉淦坐了九年的冷板凳。直到雍正继位后,孙嘉淦已入不或,在看到雍正的施政后,心血冲脑,向雍正皇帝上了一份奏折,劝雍正皇帝做三件事①亲骨肉。②停捐纳。③摆西兵。雍正皇帝正被八爷党搞得很不舒服,现在第一条你就提到痛处,这不是捋虎须找死吗?

孙嘉淦这一道折子上奏,算是狠抽了雍正皇帝一个大耳光。想不出名都难了,当即震动整个朝廷,皇上大怒,当即命推午门斩首。好在孙嘉淦的老师求情,而雍正也爱释他的耿直,素闻他不贪财,这才把他放了,调去国库管钱才算了事。
乾隆继位后,亦看中了孙嘉淦的敢言直谏不贪财。而孙嘉淦也是有能力的人,查贪官,平冤案,修水利做了很多出色的事,以至官至吏部尚书,国子监大学士。说到他的死也与他敢言直谏有关,很有意外,据说是被吓死的。乾隆第一次南巡,有些言官确得劳民伤财,因此假借孙嘉淦名印上书。后被乾隆查出,斩了差不多300人。乾隆知道不是孙嘉淦写的,因此发了一道旨意:罪不及你。在清代文字狱很是厉害的,孙嘉淦虽接到旨意,但还是害怕最终在惊惧中去了。而小说里写的死于年羹尧之手是虚构的。


聪聪看历史


所谓的犟,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一旦对某一件事做了决定,那就绝不更改。当然,不同的人犟的程度也不一样,有的面对外部压力最终屈服,而有的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坚持到底。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介子推就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认定主公,百难不弃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也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的心腹手下。而晋文公的地位其实并不是很顺利得到的。他的父亲喜欢小儿子奚齐,并且想要让他继位,也导致了一系列内乱斗争。早年的重耳不得不选择外出逃亡时,不断被父亲和兄弟追杀。在流亡中,重耳一行人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介子推却从不后悔。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随从偷光了重耳的钱和粮食,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并没有选择离开,反而割肉相待。因为他一旦认定目标,纵然再难再险,也绝不放弃,一定要对重耳竭忠尽智。

拒绝荣华,宁死不惜

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堂堂的晋文公。而重耳确实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也可以共富贵的人,对于有功之臣他不吝官禄,至于介子推他更是想对其大加封赏。然而,面对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介子推却坚持不受。介子推认为忠君报效的行为是理所应当的,不需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这样的行为也导致了其他功臣的不满和排挤,介子推一气之下选择带着老母亲进山隐居,来证明他不图封赐的决心。但晋文公一心希望他能出山帮助自己,于是采用了他人提议,下令三面烧山,认为介子推肯定会因此下山。没料到介子推宁可面对汹汹火焰,也不肯改变自己的信念,最终抱母而死。

介子推这种用生命来证明自己的行为我们不置可否,但他这种坚持信念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娄南散客


历史上最犟的官员恐怕非强项令董宣莫属了,他是宁可掉脑袋,也不肯向湖阳公主低头。东汉光武帝时期,湖阳公主的奴仆倚仗公主的势力为非作歹,杀死人后躲进公主府中。董宣派人日夜守在公主府前,发觉公主带奴仆出门后立即带人抓捕,并就地正法。公主大怒,跑去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为了照顾公主的面子,命董宣向公主磕头谢罪。而董宣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自己无错,所以坚决不肯向公主磕头。光武帝没法,只得命人去按董宣磕头。董宣双手拄地,内侍无法按下他的头,只好对光武帝说:"此人的脖子太硬,实在按不下去。"光武帝只好说:"把这个硬脖子撵了下去。"从此,董宣强项令的美名千古流传。


众福酒老大


固执己见,认为自己对的就一直走下去,而不顾周围人的看法和非议,历史上的名人有魏征,韩信等,最有名应该是嘉靖时期的海瑞。


永无终点的火车


犟的人一般一根筋,认死理。历史上犟的人有项羽,不然怎么会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