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謂:北宋第一奸臣到底有多奸

宋朝是歷史上出奸臣最多的朝代。趙匡胤立國後,定下優待士大夫的規矩,讀書人無論犯了多大的罪過均可免死。優渥的政策並沒有換來讀書人的忠誠,反而恃寵而驕。自神宗以來,宋朝奸臣輩出,蔡京、童貫等“六賊”將朝政弄得烏煙瘴氣,“靖康之恥”的發生很大原因就是拜他們所賜。若說兩宋奸臣之首,當丁謂莫屬。

丁謂是奸臣,也是能臣,同時也是個天才式人物。丁謂自小聰明伶俐,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書讀一遍就能背誦。天賦使然,丁謂多才多藝,天象占卜、書畫棋琴、詩詞音律,無一不精,無一不曉,文追韓、柳,詩似杜甫,時人評價他的文章,“自韓愈、柳宗元之後,二百年始有此作”。

丁謂:北宋第一奸臣到底有多奸

丁謂的詩文才華,對他而言只是副業,他真正擅長的是治政。公元1009年,汴京皇宮失火,被燒成一片廢墟,丁謂負責復建工程。他接手工程後,充分發揮了統籌兼顧精神。他下令從皇宮到汴河挖一條深溝,引汴河水入內作為水道,用於運輸建材;挖出來的泥土用於燒磚制瓦,就地取材,省去搬運之苦;復建工程完成後,再將建築垃圾填入溝中。一舉而三得,僅用七年便完成了復建工程,還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丁謂挖溝”也成為統籌工程學中的經典案例。

在治理民生問題上,丁謂也頗有心得。四川路少數民族不堪壓迫聚眾造反,朝廷多次派兵鎮壓,官軍一到,叛軍便躲入深山,官軍一撤,又繼續為禍一方。丁謂奉命前往處置。他一到任便下令休兵,冒險入深山見其首領,曉諭朝廷安撫之意,並宣稱邊民迫而造反,朝廷一律赦免。叛軍感激涕零,紛紛表示願意歸降,並刻石立誓,永不反叛。

丁謂兵不血刃平定叛亂後,又在邊境開放榷場,允許邊民牧羊販馬,以糧換鹽,邊境民生大大改善。終北宋一朝,西南再無反叛。真宗問道:“邊防如何才能安寧?”丁謂答道:“官不邀功,兵不生事,以靜為勝,邊境自然安寧。”真宗深以為然。

所謂能者無所不能,丁謂雖然是文官,處理邊防之事也是得心應手。公元1004年,遼軍大舉南侵,宋民驚慌失措,紛紛渡河南逃。渡口船少人多,船伕藉機邀利,不肯渡民過河。丁謂見狀,下令從監牢提死囚數人,冒充船伕斬於船上。船伕大懼,遂不敢造次,僅用三日便將全部宋民渡過黃河。緊接著,丁謂又挑選精壯民夫在南岸擊鼓搖旗,刁斗徹夜不息,聲聞數十里。遼軍以為宋軍有準備便撤軍而去,從此境內晏然。

如此看來,丁謂是個能臣幹吏。從政四十餘年,歷任戶部判官、工部員外郎、鹽鐵副使,禮部侍郎、參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書,軍政、民政、工程、軍事無不得心應手。這樣一位能臣,卻在權力鬥爭中迷失本心,成為一個溜鬚拍馬、獻媚邀寵的奸佞小人。“溜鬚”一詞就是由丁謂為寇準擦須而來。

丁謂為官期間,做了不少大壞事。一是攛掇真宗大興土木,二是勾結太監陷害寇準,三是假獻祥瑞邀寵媚上,樁樁件件,無一不是佞臣所為,因而被“天下目為奸邪”,人們將他與王欽若、林特、陳彭年、劉承珪合稱為“五鬼”。丁謂的下場也頗為悽慘,年近六旬被貶至海南,四個兒子、三個弟弟全部被降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