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荒誕文學的背後,是現代人無法擺脫的荒誕感

《局外人》是加繆小說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堪稱20世紀,整個西方文壇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小說之一,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9分。講述了主人公默爾索,荒誕的遭遇。他在公司裡當小職員,經濟條件一般,沒有條件親自照顧年邁的母親,只能把她送進養老院。

後來得知母親去世,他去參加葬禮和女友、鄰居相處,在海灘上殺了一個阿拉伯人,經歷一場不公的審判,最終被判處死刑。整部作品沒有激烈的衝突,更多的是個人真實的感受,人與社會、人與世界之間的荒誕。

整部小說以默爾所的第一人稱展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向讀者介紹殺人案的來龍去脈,而第二部分是從默爾索入獄後,審判的過程和默爾索的內心獨白交替進行。

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背後,隱藏著現代人無法擺脫的荒誕感。這部作品,創造的不止是一個故事,一個典型人物,而是個體作為局外人,如何面對世界。

加繆在作品的結尾,借小說主人公默爾索的視角,從心理學和哲學層面來探討生存的意義。今天我就結合主人公的遭遇以及作品意義來探討這部作品的魅力之處。

《局外人》:荒誕文學的背後,是現代人無法擺脫的荒誕感

一、主人公默爾索:不願面對親人離去,不敢接受愛情,感覺眾人在審判自己

默爾索是位30多歲的未婚男人,在一家公司當小職員。他唯一的親人是母親,獨自一人住在養老院裡。直到有一天,養老院發電報通知默爾索,母親去世,他前去奔喪。

①親情:唯一的母親去世,默爾索超乎超人的冷靜

面前唯一的親人離世,大部分人都會傷心欲絕。而小說的第一句話是,“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這種冷靜的口吻,讓讀者大跌眼鏡,似乎默爾索才是局外人。

他在守靈時,也沒有表現出傷心的一面。抽菸、喝咖啡和別人聊天。在葬禮的過程中沒有哭,甚至為自己有條件上床睡12小時,而感到喜悅。在媽媽下葬的次日,一切似乎恢復正常。

他和新結交的女友一起去遊戲、看喜劇電影。周圍的人注意到默爾索的冷漠,而默爾索認為這些人是專門來審判他的。這種對媽媽的死漠不關心的態度,恰恰反映默爾索的精神和生活狀態。

作者用這種反差,刺激讀者的心理。在大多數人眼裡,面對親人的離世,要以痛哭來表達自己的愛。但其實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默爾索用他最真實的一面,來對待母親的離去,他選擇做他自己。

②愛情:女朋友瑪麗期待默爾索求婚,等來的是冷漠

瑪麗是一名普通的女人,她想結婚,想得到默爾索全部的愛。她一直在期待默爾索跟她求婚,但是默爾索的回應,卻是那麼冷漠。

他雖然也挺喜歡瑪麗,也表示什麼時候結婚都可以。但在瑪麗問愛不愛她時,他並不能確定,他們之間的感情是不是到愛的地步,於是回答她也許不愛,這讓瑪麗很傷心。

瑪麗是一個對默爾索真心付出的女人,但就算這樣,還是無法接近他的內心。對於默爾索來說,只忠於他自己。在旁人看來,默爾索無疑是冷漠的。用消極的態度去傷害別人,但也只有這樣的他,能夠活出自我。

《局外人》:荒誕文學的背後,是現代人無法擺脫的荒誕感

③轉折點:默爾索成為殺人犯

默爾索受到鄰居雷蒙的邀請,帶著女友來到海邊度假。在海邊度過一個愉快的下午,這時幾個阿拉伯人的出現打破了他們的平靜。他們是雷蒙女友的家人,雷蒙曾經因為女友亂花錢而打了她。阿拉伯人拿出刀子為雷蒙女友報仇,他們傷了雷蒙。

默爾索只好和女友帶雷蒙回到屋子,但在屋裡感到無聊的雷蒙,這時重新走向沙灘。這也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他又遇到了阿拉伯人。這次他在預感要被傷害時,率先開槍打死了對方,他成為了殺人犯。

作者在小說中反覆描寫當時的陽光是如何熾烈,給默爾索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怎樣的影響。一方面是對環境特點的精準捕捉,而另一方面表達了宿命,為後面的審判做鋪墊。從公司的小職員到殺人犯,讓劇情急轉如下。

二、荒誕的審判背後:偷換概念、制度悖論、個體意識的體現

小說的第二部分,從默爾索的案件開始。這起案件,其實並不複雜。雙方發生爭執在前,默爾索缺乏謀殺的動機。從現代法律來看,可以定義為激情殺人或者防衛過當致死,但這起案件的走向,卻呈現出荒誕的一面。

①偷換概念

以默爾索的經濟狀況是請不起律師的,所以他接受了法庭指定的律師。律師對於他的事情並不上心,只想按流程辦事,儘快結束這起案件。

最後本案的焦點落在了默爾索為什麼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這個問題上。在檢察官的指控中,默爾索成了一個冷血、處心積慮的殺人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有人提醒他,只要根據世俗的需求,表達母親的哀悼,就有可能獲得諒解,但他拒絕了。

原本在母親葬禮上的行為,跟這起案件是不相關的,在審批的過程中,卻被一點點偷換概念。一個案件的審判,在我們看來應該是公正的,但在法庭上卻出現如此荒誕的一幕。這場不公的審判,讓默爾索放棄了上訴的機會,他明白自己無法辯解。

②制度悖論

在審批的過程中,從法官、檢察官和陪審團,都是用一套程序化的標準來衡量個人的品行從而定罪,從這個方面也揭示了現代司法制度的悖論。

在這個案件中,對於陪審團而言,做出一個維護既有公共秩序的判決,遠比複雜的民族矛盾更為容易。而默爾索正是這種制度下的犧牲品。

在制度悖論的前提下,默爾索被判處死刑成為一種必然的結果。制度是為人服務的,而一旦冷冰冰的執行,制度也就成了枷鎖。制度悖論,已經背離了原本的初衷。

《局外人》:荒誕文學的背後,是現代人無法擺脫的荒誕感

③個體意志對群體意志的反抗

在這場審判中,默爾索麵對的是一場荒誕的審批。一方面審判在按部就班的推進,默爾索被人們推向死亡。而另一方面,默爾索的內心反而越來越平靜。

他的肉體走進了牢籠,而他的思想卻比外面的人更自由。在這裡默爾索選擇不討好一個人,而是獨自一人面對世界的殘酷。

這種反差在小說的末尾達到了高潮,最終他以這種形式實現了個人意識對群體意識的反抗。默爾索把自己活成了局外人的姿態,他堅持自己的活法,卻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三、獨特的創作背景:加繆獨特的生活經歷,

作者加繆1913年出生在阿爾及利亞,在貧民區長大。父親從小在孤兒院長大,一戰中入伍戰死,留下加繆和母親相依為命,兩人靠著撫卹金和母親當女傭微薄的薪水為生。

這是典型的一個底層家庭,這拮据的生活下,加繆還是完成了他的學業。成名之後,他還是聲稱是無產者。

另一方面加繆英俊的形象和出眾的才能,讓他脫離底層。他對婚姻制度是悲觀和排斥的態度,保持著局外人的視角。

加繆年少成名,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原本要去巴黎,卻在最後一刻被好朋友說服,撘了他的順風車。結果兩人,在一場車禍中去世,如同他的作品,一樣荒誕。

《局外人》:荒誕文學的背後,是現代人無法擺脫的荒誕感

總結一下:

在加繆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努力把貼在他作品上的標籤撕下來。作為一名哲學家和思想家,在他的作品中,可以體會到生命的意義。

加繆荒誕的人生,也體現在他的小說中。這部小說,被稱為荒誕文學的巔峰之作。在荒誕的背後,讓我們看到真實的自己。也許我們都曾經是局外人,但我們仍然在努力,最終和世界握手言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