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宗山书院


金石宗山书院

宗山书院,位于潮州市金石镇塔下村。是明嘉靖十一年(1523)薛侃所建,用于讲授阳明心学的场所。据说明代状元林大钦曾在这里读书。现在的宗山书院仅存书院全石梁柱榫卯结构的三门四柱二重楼宗山书院牌坊。牌坊坚稳高峙,古朴壮观。1987年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金石宗山书院

坊额刻“宗山书院”


金石宗山书院

坊背镌“仰止”


  • 中离先生薛侃

史料记载:薛侃(1486—1546),字尚谦,世称中离先生,潮州凤陇人。明正德五年(1510)乡试中举,十二年(1517)登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后丁母忧,居中离山与士子讲学不辍,其师王阳明赠号中离。嘉靖七年(1528)起补故官,为行人司司正。于赣州亲炙阳明之教,深契良知学旨。嘉靖十年(1531)上疏言建储事,触世宗讳,下狱廷鞫,后削为民。隐居中离山讲学,从学者众。嘉靖十五年(1536)远游江浙,会罗念庵于青原书院,一见如故;又至罗浮,讲学于永福寺,东莞学者迎其居玉壶洞;再居惠州,四年后归里,卒于家,终年六十。隆庆元年(1567)补复其官职,赠承仕郎,为河南道监察御史。存世有《研几录》、《图书质疑》等著作,《潮州耆旧集》收有《薛御史中离集》三卷,后人编有《薛中离先生全书》二十卷。薛侃有贤名,为官清正刚直,曾浚凿中离溪与民为利,为学造诣非凡,后人誉其:行义在乡里,名节在朝野。传阳明学入岭南,是为岭表大宗,《明史》称:自是王氏学盛行于岭南。

在宗山书院前面还有一条人工溪


金石宗山书院

这条溪叫中离溪。此溪是薛侃开辟的。

这中离溪还有一个有关状元林大钦的故事!!

红鞋换乌靴朝官随后行

明朝正德十三年元宵夜晚,年方八岁的林大钦,刚到外面游玩回家,看见母亲和婶母满脸愁容,忙问出了什么事,两位长辈告诉他。薛中离挖新溪,他家的一块维持生计的“香丁田”围在挖溪标签之内,日后无田收租,日子不知如果过呵!林大钦听后说,明天一早,他即去找薛中离说情。

薛中离是附近龙溪都(庵埠镇)薛陇村人,正德十二年中了进士,第二年请旨回乡省亲,并请旨在动莆都(进金石镇和沙溪镇)桑莆山麓兴修水利挖新溪。经过勘查之后,便在俊桥直溪至田溪一带田地上,插旗定线,动员附近民众,隔年正月二十四日开工。

隔天一早,林大钦跑到薛中离驻扎的大鹚堂擂门,薛中离以为有什么大人物来找他,立即穿戴衣冠,还命令部下也整装列队迎接。一开门,见是一个稚气未消的孩童,心中十分生气。看见林大钦穿着绿衣服,变问:“你这只小青蛙,跳到这里来做什么?”林大钦指着他的大红蟒袍说:“青蛙来找熟蟹。”薛中离越发不满说:“早出日头不成天!”林大钦不甘示弱地顶回去:“日落西山无久时!”这唇枪舌剑到使进士大人暗暗叹佩少年奇才,于是转为温和的口气,问其来意,林大钦便把原委诉说一遍,还指出山脚下有荒地可挖溪,无须占用良田。

薛中离想要试一试林大钦的才能,便说:“听说你会做诗,你我对诗吧,你对得好,我便听你的,好吗?”林大钦问他要对什么诗。他说:“每人四句,都要以三字同头起句。三字同旁承句,二四两句中,一定要含有头两句中的那三个字。”林大钦满口应承,请他先吟,他便吟着:

三字同头官宦家

三字同旁绸缎纱

如今穿着绸缎纱

乃为官宦家

林大钦脱口而出,大声朗诵:

三字同头大丈夫

三字同旁江海湖

将来走遍江海湖

便是大丈夫

薛中离哑口无言了,只好对林大钦说:“你说的事,就等我们再作商议吧!”

林大钦高兴地辞别出门。殊不知一大堆乌黑黑、粘糊糊地泥翅,足住他的归路。他想:刚才来时。路上还干干净净的,莫非是薛进士令部下搬泥池来刁难我,他无意中回头一看。见薛中离悄悄地来到他的后面,断定怀疑没有错了,于是,他不把脚上的红鞋脱掉,一边从容踩过池泥,一边高声吟咏:

红鞋换乌靴

朝官随后行

薛中离闻言,彻底佩服了,便叫他站住,从袖里掏出一对蜜柑,掷给他,他连忙接住道谢。

林大钦跑回家里,亮出了两个蜜柑,对母亲和婶母说:“我领了薛进士的‘情’啦。”原来,柑与橙同类,橙与“情”潮州话同音。

薛中离给林大钦“领情”之后,便把溪道改向山脚下一片荒地中去。

后人为了缅怀这位为民兴利的良吏,便把这条溪命名为“中离溪”。

  • 最后再来看一下开溪记
金石宗山书院


金石宗山书院


金石宗山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