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闆提加薪總失敗?”,掌握SCQA模型,成功率提高50%

導語:

升職加薪是每個職場人的追求,你是不是也感覺到:“我工作時間挺久了,工作能力也不錯,怎麼薪水一直原地不動呢?”

其實,加薪這個事情,被動等待是不行的,要主動出擊。如果你想你的價值利益最大化,就不能指望公司的薪酬普調,一是你不知道下一次何時會調整,二是調整的幅度沒有自己去談大。

但很多人,寧可等著公司的薪酬普調,也不願意主動去找老闆溝通。我們喜歡錢,卻往往不愛談錢。一方面是面子問題,一方面是不知道怎麼去談?老闆不同意怎麼辦?老闆要是對我有意見怎麼辦?老闆會不會覺得我不懂事?

面子問題要自己克服,技巧問題可以通過學習掌握。這個時候,如果你懂得正確高效的談判方式,也就是利用下面說的SCQA模型去談判,就可以大大提高加薪的成功率了。

但是要提醒大家,談加薪是有前提的,薛兆豐在他的暢銷書《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中指出:你的議價權,取決於你離開這家公司,在其他地方機會的多少和待遇的高低。

所以,談判之前,先要進行一下自我評估,我真的滿足加薪的條件嗎?我有多少議價權?

再好的談判技巧,沒有實力的支撐,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那麼,什麼是SCQA模型呢?它又是如何提高我們加薪談判的成功率的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跟老闆提加薪總失敗?”,掌握SCQA模型,成功率提高50%

一、SCQA模型的概念

SCQA模型的概念,源自麥肯錫的經典培訓教材《金字塔原理》一書,作者是美國的芭芭拉· 明託。芭芭拉是麥肯錫的第一位女諮詢顧問,加入公司不久,由於其出色的邏輯表達能力,被公司派往倫敦,去培訓公司裡不善於表達的諮詢師。

在不斷培訓的過程中,芭芭拉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邏輯表達體系,其中SCQA模型,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成果。

SCQA模型,S代表背景,C代表衝突,Q代表問題,A代表答案。利用SCQA模型進行表達,正確的邏輯順序應該是先描述問題的背景,然後說明該背景下產生的衝突矛盾,接著引出核心問題,最終給出解答方案。

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一定聽過這段廣告:“得了灰指甲,一個傳染倆,問我怎麼辦?馬上用亮甲。”我們來解析一下,為什麼這段廣告語能被深入人心?

S背景:“得了灰指甲。”

C衝突:“一個傳染倆。”

Q問題:“問我怎麼辦?”

A答案:“馬上用亮甲。”

大家發現了嗎?這段廣告語的思維邏輯,就是標準的SCQA模型。而用這種邏輯表達出的觀點,是符合受眾的大腦記憶規律的,很容易就被我們所記住並接受。

這個道理同時適用於職場加薪,在和老闆的談判中,首先要讓老闆能聽得進去,然後能理解,最後接受你的加薪請求。

“跟老闆提加薪總失敗?”,掌握SCQA模型,成功率提高50%

二、SCQA模型在加薪談判中的應用

明白了SCQA模型的概念,具體怎麼應用呢?我將從下面3個案例,來解析為什麼利用這個模型,談判成功率最高?

  • 錯誤的加薪談判方式——先來賣慘,結論後行;
  • 正確的加薪談判方式——結論先行,論據支撐;
  • 優化的加薪談判方式——利用SCQA模型,提高成功率。

1、錯誤的加薪談判方式——先來賣慘,結論後行

我們來看這個案例:

小王:“老闆,我想和您商量件事。”

老闆:“什麼事?說。”

小王:“這樣的,我最近家裡買了房子,房貸壓力有點大,小孩還報了補習班,開銷也不少。”

老闆:“是需要借錢嗎?要多少?”

小王:“不是借錢,我自己手頭還有點,我是想,您看能不能給我加點工資。”

老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如果你缺錢的話,我可以借給你一點。但如果人人都拿這個理由來漲工資,公司不就亂套了嗎?”

小王:“可我確實很難啊,老闆考慮一下吧。”

老闆:“不用考慮了,真想加工資,就把工作先做出成績,去吧。”

【解讀】這種辦法是最低效,但偏偏用的人最多的。大家要明白一個底層邏輯,職場是利益場,你有多大能力,能創造多少價值,就應該拿多少錢。

老闆不是你的家人,也不是你的朋友,並不關心你過得好不好,過度的賣慘,會給老闆一種被道德綁架的感覺。你不幫我,就是冷血無情,沒有同情心,你說老闆能喜歡這種感覺嗎?

“跟老闆提加薪總失敗?”,掌握SCQA模型,成功率提高50%

2、正確的加薪談判方式——結論先行,論據支撐

我們繼續看第二種談加薪的方式,這種就好很多,從理論上來說,成功率會高一些。採用的是“結論先行+論據支撐”的方式,我們來看案例:

小王:“老闆,我覺得您應該給我加薪。”

老闆:“哦?這次又是家裡困難嗎?

小王:“您誤會了,我從三個方面來解釋下,為什麼您應該給我加工資。第一,我最近工作業績不錯,達到了薪酬檔位上調的要求;第二,我的工作年限,已經滿足了上調的要求。第三,我...”

沒等小王說完,老闆打斷了他:“你稍微等一下,我這邊還有個會,回頭再說。”

【解讀】這種談判方式的邏輯沒有問題,對比第一種,首先擺出中心思想——我應當得到加薪,接著圍繞中心思想,逐條闡述加薪的理由。但是,這種方式忽略了能否加薪,關鍵點不在你,而在於老闆。你所說的,都是你自己,get不到老闆的點。

雖然你是基於公司制度的理性分析,道理上站得住腳的,也具有一定的成功率。但是,遊戲規則是理性的,但人是感性的,老闆往往未必真的想給員工加薪。老闆如果喜歡你,你能成功,老闆如果不喜歡你,隨便找個理由,就把事情繞過去了。

“跟老闆提加薪總失敗?”,掌握SCQA模型,成功率提高50%

3、優化的加薪談判方式——利用SCQA模型,提高成功率。

如果想再進一步提高加薪成功率,我們需要找到老闆的痛點。利用SCQA模型,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再去談,就可以再次提高成功率。

加薪時,要想用好SCQA模型的邏輯表達方式,我們首先要明確中心思想,就是加薪。然後圍繞這個中心思想,進行邏輯的逐條完善,想象你在講一個故事,環環相扣,以達到加薪的目的。具體怎麼做呢?我們來逐個分析:

S:搭建背景。要找到這個核心人物能感興趣的點,也就是老闆。比如,最近接到幾個獵頭公司的電話。

C:製造衝突。關鍵在於圍繞老闆的痛點,用搭建好的背景,引出衝突。比如,對公司很有感情,但是獵頭開的條件很優越。

Q:提出問題。這裡的問題不是你提出,而是通過上面的背景和衝突,引導老闆來提出。比如,老闆會說,你有什麼想法嗎?

A:給出答案。此時,你就可以給出你的答案了,但要注意表述的方法,要採用第二個案例的正確表達方式,也就是“結果先行+論據支撐”。

我們來看案例:

小王:“老闆,最近挺有意思的,接到好幾個獵頭的電話,現在獵頭是到處挖人啊。”(背景)

老闆:“怎麼了?你要走嗎?”

小李:“當然不是,我對公司很有感情,也很喜歡跟著您幹,不過他們給的條件確實挺誘人的。”(衝突)

老闆:“唉,我也為這個事頭疼呢,現在的獵頭挖人太狠了。你什麼想法?”(問題)

小李:“那我就直說了,您看能不能給我漲點工資?我的能力、業績和工作年限,都已經達到了漲薪的標準。因為對公司的情感,還有對您栽培的感激,我從未考慮過離開公司。也是最近幾個電話,我才知道我們在外面市場工資已經那麼高了。我要求不高,您看著漲點就行。”(答案)

老闆:“知道了,我會考慮的。”

【解讀】SCQA模型最大的作用,就是營造了一個衝突的場景,比如案例中的獵頭到處高薪挖人,而老闆往往“討厭獵頭挖人”這個點,吸引老闆的關注。在這個場景衝突的基礎上,再和老闆進行談判,答案部分依然採用“結論先行+論據支撐”的正確談判方式。據統計,通過SCQA模型的優化,談判的成功率至少提高50%。

【小結】當然,上面只是一個例子。真正的職場中,我們面臨的人物、環境、事件都會不一樣。不過,底層邏輯是相通的,無非就是找到關鍵人物關心的點,然後圍繞這個點,利用SCQA模型,按照搭建背景、製造衝突、提出問題和給出答案四個步驟,最終引導關鍵人物,同意我們的訴求。

“跟老闆提加薪總失敗?”,掌握SCQA模型,成功率提高50%

總結

今天,我們分享了SCQA模型的概念,同時示範瞭如何利用這個模型,去和老闆談加薪的話題。當然,這個模型不僅僅適用於加薪的談判,在日常的工作彙報、文案寫作、談判溝通中,都可以用得上,小夥伴們要多多練習哦。

最後提醒一下大家,任何工具和思維模型,都不是萬能的。SCQA模型,在與老闆加薪的談判中,也僅僅是能提高你成功的概率,重要的還是你本身要具有較高的議價權。

不過,既然要談,為何不用成功率最高的方式呢?你說對吧?

“跟老闆提加薪總失敗?”,掌握SCQA模型,成功率提高50%

(本文完)

我是沐沐君,世界500強企業10年工作經驗,獲得過市級五一勞動獎章、市級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目前屬於企業中層管理幹部,熱愛跑步和寫作。喜歡用樸實通用的語言分享職場經驗,歡迎大家關注沐沐君,共同交流,一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