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高架垮塌背後:貨車不超載就真的虧本?

10月10日,“無錫高架橋坍塌”事件上了熱搜。事發交通高峰時段,多個方向的行車記錄儀完整記錄了橋塌的場景。立交橋整體垮塌,側傾地面,兩輛拐彎小車被不幸砸中。考慮到整座橋身數百噸的重量,小車中人所承受的不幸可以想象。圍觀者對事故造成的人命傷害唏噓不已,隨即集中追問事故的成因,橋的設計及質量、貨車超載等都被多次提及。官方初步原因核定是超載,單單關於不超載會不會虧本的問題,早已開始討論得熱火朝天。

無錫高架垮塌背後:貨車不超載就真的虧本?

平常我們似乎都接受了這個事實:貨車要是不超載就虧本,所以超載是家常便飯、行業潛規則。即使各地路政都有查超載的行動,整體上放任了貨車超載。即便是查到超載並罰款,也會被納入運營老闆的成本收益中,超載問題的愈演愈烈。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起初那個時候基本沒有治超的,大家還都是比較規矩的,把貨車裝的儘可能滿而已,可是慢慢的有些司機開始動起了歪腦筋,他們通過改裝車輛來進行超載,由於改裝過的車輛超載能力大大增強。

這些司機獲得了價格優勢,競爭力當然變強了。這樣其他司機當然坐不住了,都跟著改裝,以至於上路的大貨就沒有不改裝的,這種環境下大家惡性競爭,貨運成本價格越壓越低。

無錫高架垮塌背後:貨車不超載就真的虧本?

目前貨物運輸企業和單車業主的數量不斷增加,使得某些地區的運力供大於求,競爭嚴重加劇,在這種情況下,運輸市場就出現了"運力過剩一壓價一超限超載運輸運力再過剩。再壓價再超限超載運輸"的惡性循環。

在一些地方,只要繳納罰款後,超載貨車就可以繼續通行,如此"以罰代管",起不到警示、威懾作用,自然管不住超載。早在2013年經物流行業協會統計,一年運費的1/10是罰款,算下來一年的罰款金額大概是2700億元。

不超載當真會虧本嗎?

事實並非如此,在有些地區是真的。但是中國大多數地區都是假的!!!

一位老貨運司機透露,2010年不超載不出問題的情況下一輛車能賺10來萬就算很好了。到了2012年2013年,運費大漲。長途合法運輸一年賺20萬沒問題,改裝後超載的貨車卻能賺到50、60萬!有的更誇張,5、6輛車年入接近400萬。

道路運輸行業協會是一個新興的機構,還處於不太成熟的階段。超載賺兩萬,不超賺六千,即使冒著鉅額風險,也會有人幹,即使再好的橋樑,也敵不過貪婪的人心。

無錫高架垮塌背後:貨車不超載就真的虧本?

當然,在超載之外,人們對橋樑的設計、施工等環節是否有問題,也同樣持有疑慮。如此觸目驚心的事故之後,有必要對任何可能存隱患的環節都加以核查,並及時透明地公開,這既是緩解民眾的安全焦慮,也是消除公共安全隱患的必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