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孩子有這4大“心理需求”,家長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很多家長經常抱怨孩子難管教:說教聽不懂,打罵容易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寵著孩子又會導致孩子難以自立。這讓家長感嘆:教育孩子比登天還難。尤其是2-6歲的孩子,簡直就是“小惡魔”,用盡辦法也沒辦法讓孩子乖乖聽話,家裡經常是雞飛狗跳。


6歲前,孩子有這4大“心理需求”,家長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其實,家長覺得孩子難管,主要還是因為不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在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中,時常理解不了孩子的想法,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誤會,甚至還會產生一些親子隔閡,傷了孩子的心。因此,想要更輕鬆地管教好孩子,以下這4個心理需求,家長們要儘早瞭解。


6歲前,孩子有這4大“心理需求”,家長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孩子這4大心理需求,你真的瞭解嗎?

一、自我價值感的滿足

自信是自我價值感最主要的表現。我們家長經常會對孩子說“不許哭、不許發脾氣”,就是告訴孩子情緒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但是如果一個人拿自己內心的感覺都毫無辦法,又怎麼可能培養出自信。

鼓勵和肯定是實現孩子自我價值最好的方法。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鼓勵孩子做一些可以做的事情。


6歲前,孩子有這4大“心理需求”,家長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比如,幫忙扔垃圾、收拾自己的房間等,並對孩子的勞動成果給予肯定,這樣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在家長的肯定中得到滿足。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適當地“示弱”,讓孩子給家長打洗腳水、拿紙巾等,也可以常帶孩子去參加公益活動,讓孩子去幫助別人,進而實現自我價值感的滿足


6歲前,孩子有這4大“心理需求”,家長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二、安全感的建立

腦神經專家John Medina研究顯示:只有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後,大腦才能去學習各種知識,反之,大腦就沒有剩餘的資源去學習,從而影響智力發展。所以,一般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會更聰明。

提升孩子安全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6歲前,孩子有這4大“心理需求”,家長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當孩子做錯事情時,家長先不要大聲地斥責孩子,而是引導孩子說明事情的起因,並幫助孩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知道不論發生什麼事情,身後總會有依靠,安全感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同時,家長也要給孩子足夠多的愛,這樣孩子的安全感才能更加充足。


6歲前,孩子有這4大“心理需求”,家長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三、瞭解基礎的規則

科學家做過一個關於操場圍欄的實驗發現:在沒有圍欄的操場上,孩子只會選擇在附近小範圍內活動,而劃定界限後,孩子的活動範圍反而更廣闊。

這不難看出,正是因為有了基礎的規則,孩子才有更多的安全感,才能去更廣闊的的空間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而很多孩子不守規則,主要就是家長沒有堅持住原則的底線。


6歲前,孩子有這4大“心理需求”,家長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比如,當孩子起床起晚了不能準時去幼兒園時,很多家長就會給老師打電話請假。這樣就會讓孩子瞭解到家長的規則並不堅定,從而不斷地試探家長的底線。如果家長不斷地退讓,孩子還會變得變本加厲。家長可以從最簡單的督促按時睡覺、吃飯不能看電視開始,慢慢地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6歲前,孩子有這4大“心理需求”,家長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四、各方面能力的學習

兒童發展理論認為:孩子必須有切合其能力的學習經驗,智能、語言和人格才能正常發展。所以家長要抓緊孩子的學習敏感期,來引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學習。

2-3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的敏感期。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的”。這個階段可以培養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比如:當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用語言來表達“我不想給他玩”的意願等。

2-4歲孩子是秩序敏感期。家長就要讓孩子懂得基礎的規則,這樣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上立足。

4-5歲孩子會經歷結婚敏感期。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可以進行性教育

,並教孩子學會尊重異性。


6歲前,孩子有這4大“心理需求”,家長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最後,管教孩子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情,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的生長髮育特點,從而用正確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