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狀元中他的出身最低下,在明朝他卻是救時良相名炳青史

顧鼎臣(公元1473-1540年)是明孝宗弘治十八年 (1505年)乙丑科狀元。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八月至嘉靖十九年 (1540年)十月,任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任職時間兩年。

顧鼎臣性格柔淳寬厚,史書評價他:“素柔媚,不能有為,充位而已。”而《吳郡五百名賢傳贊》則稱他是:“救時良相,名炳青史。”他是蘇州狀元中少數幾個搬上舞臺的人物之一,越劇、滬劇、錫劇、灘簧文戲中有 《顧鼎臣》;蘇州長篇評彈 《顧鼎臣》更是名聞江、浙、滬,盛演不衰。那麼,歷史上的顧鼎臣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呢?

在蘇州狀元中他的出身最低下,在明朝他卻是救時良相名炳青史

顧鼎臣與大多數出身書香門第、名門望族的蘇州狀元、宰相相比,算得上是個“另類”。他是蘇州狀元、宰相中出身地位最低下的。

顧鼎臣父親顧恂更是個買賣針線的小商人,在當地鎮上開設一爿小店鋪。其妻子是個兇悍、好嫉妒的女人。顧家有個姓楊的“青衣”婢女生得眼清目秀,楚楚動人,顧恂的妻子對婢女行動防備嚴密,禁止顧恂與她接觸往來,顧恂又是個十分怕老婆的人,平時對婢女不敢正面看一眼。一天,婢女去給顧恂送飯,剛到店鋪就下起大雷雨,婢女不能馬上回去。天下大雨,自然也沒有人來買東西了。顧恂與婢女眼睛對眼睛,望著那年輕、漂亮、溫順的女子,顧恂終於控制不住自己,與她發生了關係。天下就有這樣的巧事,那女子竟然懷孕了,經過十月懷胎,生下了一個胖乎乎的男孩。這個男孩,就是後來中狀元做宰相的顧鼎臣。那一年,顧恂已經是57歲的老頭子。

在蘇州狀元中他的出身最低下,在明朝他卻是救時良相名炳青史

顧恂妻子得知老頭子與婢女養了個私生子,十分惱怒,曾多次搜索男孩要殺死他,顧恂無可奈何,只得將孩兒擲到隔壁磨房,想讓拉磨的驢子踏死,幸虧磨房主人發現,將男孩救出並收養了起來。後來,顧恂老婆始終不承認顧家有這個兒子,對他的生母更是像奴隸般虐待。顧鼎臣考中了秀才,顧恂妻子則不以為然,仍讓他生母幹髒活累活。顧鼎臣狀元及第後,衣錦還鄉,要求見生母,說道:“即使能見一面,死也無恨!”最後在親友的幫助下,母子終於得以相見。見生母衣服襤縷、蓬頭垢面地從廚房間裡出來,顧鼎臣悲從中來,與母親抱頭痛哭,淚如泉湧。

顧鼎臣小時候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還要上山割草砍柴。有點像無人管教的野孩子,流浪兒。有一天,顧鼎臣與一群要飯的流浪兒一起打死了一條狗,一時找不到可燒的柴,便跑進一座破廟搬出羅漢佛像當柴;狗燒熟後,顧鼎臣得以飽餐了一頓。這事大概算得上是他出生以來吃得最香最飽的一頓。

在蘇州狀元中他的出身最低下,在明朝他卻是救時良相名炳青史

顧鼎臣勤奮好學,警悟疏通。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取乙丑科狀元。關於顧鼎臣考狀元還有一則趣聞:乙丑科的殿試讀卷大臣是內閣大臣劉健和謝遷,其中謝遷是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的狀元。殿試題目,由劉健奉旨擬定。考生在答題時,謝遷問劉健殿試策問題目是什麼意思,劉健說:“不過是以純王之心,行純王之政罷了。”意思是以周文王那樣的心去行周文王之道。謝遷說:“這個意思,可不大容易領會啊!假如讓我參加這場考試,我肯定拿不了這個狀元了!”就在二位大臣交談之間,顧鼎臣已把試題答完。但仔細一檢查,發現訂好的試卷中誤空了一頁。文章講究內在的邏輯性,中間補一頁可不是容易的事。才思敏捷的顧鼎臣只得絞盡腦汁,終於寫滿了空頁。不知是聽到了劉、謝的交談,還是鬼使神差的巧合,這勉強補上的一頁文字正好切合劉健的出題要求。閱卷時,劉健找來找去,沒有發現領會自己用意的卷子,正當他感到很失望時,讀到了顧鼎臣的試卷,不禁高興地對謝遷說:“天下讀書人豈敢輕視!我的意思有人領會了!”

顧鼎臣的試卷末尚留有19行空白,而這一科的閱卷大臣恰巧19人。按照當時的規定,每個閱卷大臣都要寫上自己的評語。劉健一見不禁感嘆道:“此人用心不凡,我們每個人寫評語的地方都留好了!”於是,便取顧鼎臣為一甲一名,送給皇帝點狀元。

顧鼎臣剛入翰林,明孝宗便駕崩。繼承帝位的是正德皇帝,是個典型的昏君。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終因縱慾荒淫而喪命。武宗無子嗣,按兄終弟及的祖訓,他的堂弟朱厚熜入承王位,即明世宗,次年改年號為“嘉靖”,俗稱嘉靖皇帝。從此,顧鼎臣時來運轉,開始青雲直上,一直當到副宰相。

嘉靖皇帝迷信長生不老之術。他坐天下的第二年,便在乾清宮設壇祈禱。此後,他陷於求仙術而不能自拔。齋醮祈禱時,要宣讀祭告“天神”的奏章表文,這是一種賦體文章,需要以極其華麗的文筆表達出皇帝對天帝的敬意和求仙的誠意,用硃筆寫在青藤紙上,故名“青詞”。當時奉命作詞的幾個大臣水平一般,嘉靖皇帝很不滿意。顧鼎臣瞅準這是討皇上歡心的大好時機,曾撰寫《步虛詞》七章,即七章高水平的“青詞”獻上,並上疏條陳齋壇上應如此這般,才合乎齋禱儀式。嘉靖皇帝御覽了他的“青詞”和奏疏,龍顏大悅,“優詔褒答”。他因此成為世宗朝第一個以“青詞”而受寵的大臣。《明史》稱“詞臣以青詞結主知,由鼎臣倡也。”


嘉靖十七年(1538年)八月,顧鼎臣以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朝廷機務。明年正月,加少保兼太傅,進階武英殿大學士。擔任宰相後,顧鼎臣最值得榮耀的一件事是皇帝南巡時代朝臨政三個月。大學士翟鑾認為:顧鼎臣“留守居重,伊、周而下,莫之再見。非肅慎忠貞者,不足以語此。”《明史》評價顧鼎臣“素柔媚,不能有為,充位而已”;沈德符也說他“事業毫無聞”。實事求是地講,顧鼎臣還做過不少利國利民的事的。

一、關心國家經濟,疏請丈量田畝。顧鼎臣是明代關心經濟的少數幾個大臣之一,是明朝中期的經濟學家,《明史·食貨志》用了較多的篇幅記載他關於經濟的主張及動議。古代的田賦是國家的重要財政來源,“自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額田已減強半。”天下額田已減少一大半,國家的稅收財政已無以為繼。據此,顧鼎臣提議重新丈量全國田畝,清查莊田,還田於民,改革賦役制度。於是,世宗敕諭戶部清查莊田,對強佔民田者,都歸還原主。

二、裁減江南賦稅。江南自古以來賦稅嚴重,出身江南的顧鼎臣十分關心日益嚴重的江南賦稅問題。他十分同情百姓困苦,早在正德年間擔任諭德時就曾指出:江南許多地方的糧長滋害州里間,民間往往“一人逋負,株連親屬,無辜之民死於箠楚囹圄者幾數百人”。對此,上疏改革錢糧積弊四事,詳細分析積弊形成的原因,並一一提出對策。嘉靖十八年(1539年),身為大學士的顧鼎臣再次就江南賦稅問題上疏,他說:“蘇、松、常、鎮、嘉、湖、杭七府,供輸甲天下,而里胥豪右蠹弊特甚。宜將欺隱及坍荒田土,一一檢核改正。”最後,嘉靖皇帝飭命巡撫歐陽鐸裁減田賦,使繁重的江南賦役一度有所改輕。

三、關心百姓疾苦,請求紓民解困。嘉靖十五年(1536年),京師大地淫雨連綿,沉灶壞屋,百姓溺死無數;而全國其它的郡縣也多水災。顧鼎臣特地作《憫雨》詩,反映北地水患災情;並上疏“極論傷夷困苦之狀”,規勸皇帝應該“修人事以格天心,紓民困以消隱禍”。結果得旨而行 。重病臨終前,他還奏疏:“一、複鹽法以備邊計;二、興兩京、山東、河南水利,開稻田以省漕運;三、經理宣府、大同、薊州、遼東、山西邊備,以保障京師;四、復河套,經理甘肅,以保全陝;五、經松、潘,以保全蜀”(《顧文康公文集》),竭力主張整頓鹽賦制度,根治黃河水患,興修水利,開墾新田。

四、修築崑山城,抗倭保家鄉。崑山縣城最早是“列竹為柵”,至宋代仍然如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知州費復初為防浙東海寇,始築土城。嘉靖五年(1526年),邑人都御史周倫以崑山瀕臨東海要地,屢遭倭寇搶盜,疏請築磚城,沒有結果。嘉靖十七年(1538年)顧鼎臣入閣後,想到家鄉濱臨大海,土城傾圯,屢遭倭患,於是親自撰寫《代工部復築造城垣疏》,疏請沿海無城牆的州縣次第修築磚石城牆。經顧鼎臣奏準,崑山首先修築磚石城牆。他帶頭捐出了皇帝給他的“惠養故舊”的賜金,作為倡導,動員百姓紛紛出錢出力。工程從嘉靖十八年二月動工,到第二年五月竣工,新城牆周長12裡,共計2387丈,高2丈8尺,雉堞4587垛,城濠則與元代相同。此後,崑山人民憑據這堅固的城牆,多次擊退倭寇的侵犯,其中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堅守了90天,崑山城得以保住,百姓免遭災難。為紀念顧鼎臣上疏築城之功德,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巡撫都御史張景賢具奏,請於崑山馬鞍山陽慧聚寺法華堂故址修建“崇功祠”,大學士趙貞吉撰寫《太子太保文康顧公崇功祠碑記》。

顧鼎臣力所能及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實事,不失為是一位能關心百姓困苦、關心朝政大事的好官吏。大學士翟鑾稱他“嘉靖中興相業者,當有所歸”,為嘉靖中興作出了貢獻。蘇州滄浪亭《吳郡五百名賢傳贊》則稱讚他是“澤被東南,功存桑梓;救時良相,名炳青史。”

後人為紀念顧鼎臣建有“顧文康祠”,祠旁立有石碑,頌揚他築城功績。崑山縣城城隍廟南有顧文康書院。在鄉間,還有為顧鼎臣修建的“起鳳坊”、“宮諭坊”及“宰相坊”等古蹟。(文 若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