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饭,才能好好生活

文|黑暗中的向日葵

好好吃饭,才能好好生活

曾经的我特别讨厌做饭,虽然自己很喜欢吃,但是却不会做。

记得刚结婚那会,我和老公的第一顿饭是电压力锅里熬八宝粥,外加吐司火腿鸡蛋,竟然也吃得兴趣盎然,后来在自己独立生活的小家庭里,我开始慢慢尝试做饭,也渐渐明白了一日三餐的重要性,买菜,做饭,吃饭,洗碗,看似繁琐,日复一日,但却是检验一个家庭是否温暖的好办法,每天热气腾腾的日子,自然也不会差。

汪老先生的笔下,“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种或常见的、或珍贵的、或平价的、或不宜得的美食,你都可以在这本《好好吃饭》里找到,汪老是写吃的高手,色香味俱全的全方位描述可以让你身临其境,仿佛面前就摆着这么一道菜,等着你去品尝。

好好吃饭,才能好好生活

汪老写得大多数都是常见的吃食,比如说故乡的野菜、马铃薯、萝卜,再比如说豆腐、干丝、米线,还有带着地方特色的蒙古手把肉、韭菜花,高邮的鸭蛋,昆明的米线、汽锅鸡,还有不易得的鸡枞等等,另外,还细致地描述了泡茶馆、抽烟,果品,四方食事等等关于吃的趣事。

我在外出游玩的时候,也很喜欢品尝当地的美食,比如说我去北京的时候,住在闻名的一条街簋街附近,当时我和老公饥肠辘辘,无意间看见一个显眼的招牌:XX卤煮,饭店里不仅人满为患,而且门外还有排队等候的,我们按照吃饭时哪家人多就去哪家的原则,当即决定:就吃这家了。在我们好不容易进去坐下点好单等待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大汉连吃带喝将一大碗卤煮吃了个干干净净,我更加相信了自己的选择。

好好吃饭,才能好好生活

结果,卤煮上来后,我才发现里面竟是猪下水做的,只是猪肠,猪心,油豆腐,干子,死面饼杂烩的一锅汤而已,而且里面竟然还有猪肺,我差点没吐出来,从此再去北京,看见卤煮两个字,都恨不得绕开走。

好好吃饭,才能好好生活

从那次起,我便养成了一个习惯,即在去哪之前,先对那里的美食做些研究,比如去厦门时,厦门的网红店比较多,但是注意不要踩雷,八婆婆烧仙草很好喝,我喝完又买了一杯专门带去机场,蛤仔煎有点油,但是味道很不错,土笋冻很鲜美,尽管有人告诉我那是用虫子做成的,还有沙茶面也很好吃,而让我印象颇深的,则是我们住得酒店附近的一条不起眼的小吃街,我们吃的海鲜烧烤,海鲜异常新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价格便宜。

好好吃饭,才能好好生活

而去上海、绍兴、杭州、苏州等地,则会发现那便的食物比较偏甜,但是有朋友告诉我,最喜欢吃甜的人其实都不在上述的这些地方,而是在无锡,我没有去过无锡,以后有机会去的话,一定要检验一下是不是真的。

好好吃饭,才能好好生活

我去云南时,鲜花饼真的很好吃,甜而不腻,而且是用真的玫瑰花瓣做的。在昆明,我们也吃了过桥米线,说实话,味道一般般,不过汤倒是真的很烫,我当时不知道,结果就被烫了一下,而汪老先生在书中心心念念的汽锅鸡倒是没有吃到,因为当时我查阅信息时竟然漏掉了这一大美食。而在丽江,现点现杀的三文鱼火锅,味道也是极其鲜美,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记忆里食物的味道,其实就是当地的味道。

这些食物记忆是和地点紧密相连的,而有的食物则和感情相连。

好好吃饭,才能好好生活

比如我奶奶会做海鸡汆汤,海鸡不是鸡,而是猪里脊肉,放盐腌制,用淀粉包裹先下汤煮熟,然后捞出备用,重新再爆香葱姜烧一锅汤,将煮好的海鸡放入,再放入类似金针菇或海带这样的配料,小时候的我每次都能喝两三碗。

还有我妈会做油炸茄子,取正常大小普通的黑皮茄子,不要那种细细长长的紫皮茄子,也不要那种圆滚滚的绿皮茄子,洗好后切成一骨碌一骨碌圆形的形状,再在每一个切好的茄子两面用刀切花刀,切开却不到底,再蘸上盐和面粉放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烹炸,炸好后茄子即可食用,色泽金黄,而且外焦里嫩,好不爽口。

人的一生,最难以保存的,是时间;最终能留下的,是记忆。而能够同时承载两者的,只有文字。读着手中的这本《好好吃饭》,我发现自己的回忆竟然也是如此的鲜活、饱满。

而关于吃饭,汪老在书中写到: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些、杂一些,各种吃食都可以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是如此,而我对于这段话的理解是,

吃饭,其实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无论顺境逆境,能够好好吃饭的人,必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就像书里说得那样:好好吃饭,才能好好生活。

(完)

文|黑暗中的向日葵

图|手机拍摄

黑暗中的向日葵:一个与时间赛跑、追梦的中年少女,多平台签约作者,短篇和长篇可任意切换的写作分裂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