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二年級要狠抓?

眾多家長認為,孩子在一二年級所要學到的知識是小學階段最少的、分量最輕的,這時候應該讓孩子擁有自由的空間,等到三年級再開始狠抓也不遲。其實不然!它比你想象的要複雜,下面希望我的分享能給你有所啟示


為什麼一、二年級要狠抓?

媽媽的陪伴


這類家長到了三年級大多會有一個共同感嘆:孩子的諸多行為和學習習慣已經養成,很多時候已經聽不進家長的話糾正不過來了,這時候再下決心緊跟孩子,往往付出的就要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還不見得有效,為什麼會這樣?

小學六年其實可分為三個階段

■ 一二年級:

孩子極其依賴父母的時期,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家長在孩子幼兒園階段沒有刻意去培養的話)。

■ 三四年級:

孩子由依賴父母到自立能力增強的轉型時期,會開始主動積極地接收知識,經常會表現出小大人的狀態,不時地讓你驚歎。

■ 五六年級:

這個時期是孩子自主、全力吸收知識的時期,我們會發現,這時候口頭上能教給他們的東西已經不多了,作為家長,在這個階段能做的,也就是多給孩子提供優良的學習空間與條件,藉助書本和各方面平臺給孩子傳遞豐厚的知識信息。

如此看來,能夠讓家長的努力產生事半功倍效果的也就是一二年級這個階段了。低段作為孩子學習生涯中的第一個轉型期,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在課堂上的表現、在學校老師心目中的形象,都將直接影響到孩子性格特點的形成。

很多低年級的孩子因為父母的不重視,沒有及時意識到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從而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喜歡打岔、不愛抬頭、不懂得聽課等表現,在老師那裡得到的表揚與稱讚相對肯定會少很多,體驗不到內心的成功感,慢慢孩子就會開始不自信不活潑,而這種心理層面一旦形成,將很難恢復。


為什麼一、二年級要狠抓?

獨立思考

怎樣可以狠抓而又見效?

這裡的“狠抓”並不是說得天天上學校監視孩子的表現,天天與孩子班主任通話瞭解情況,而是提前幫孩子鋪設一條自信、樂觀的道路,並注意細緻地觀察孩子的反應及變化。

在我們可控制的這個階段,多“培伴”(培養、相伴)孩子。例如:根據自身情況以完成“小目標”的形式制定學習計劃表適當的將孩子馬上要學到的知識點提前預習,做基礎準備等等。當然,也不用一下子吃透書本,給其壓力,只是讓孩子在學校正式學習的時候心裡比較自信,有個連貫性,不會手忙腳亂,

為什麼一、二年級要狠抓?

輔導作業的困擾

做作業的速度比正確率重要!

學生成績總是明顯低於班級平均分的孩子,一般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做作業速度慢。甚至別人都交了卷以後,這樣的孩子還有好幾大題沒有做完。做作業越慢,就會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所以在一年級剛開始,家長就要刻意地培養孩子做作業的效率,切忌不要經常中斷,邊做邊忙。

例如,喜歡邊做邊玩,孩子的日程安排就幾乎無從談起。每天光是做作業這一項,就幾乎佔去了所有的課餘時間,等到作業做完,就該洗洗睡覺了,孩子完全沒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或者是寫一個字反覆地擦了寫,寫了擦。或者看到一道題,提筆像有千金之重,遲遲不能落筆,看孩子神態吧,好像還在深深思考。

剛接觸書面作業過於追求完美,別人10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這些孩子也許一個小時都不夠。實際上反覆多了會感到無趣、乏味,就特別容易走神專注不夠。

孩子寫錯了的作業不要罰寫多遍

對孩子寫錯了的作業不要罰寫多遍。改正過來就行,老師還要繼續教的。偶爾發現了孩子寫的錯字,可以把正確的字寫在家裡的黑板上作為提醒。

鼓勵孩子做完作業就可以自由分配時間,越早能完成,玩的時間越多。(除開玩電腦手機),其他都可以,特別鼓勵跟小夥伴們玩。


為什麼一、二年級要狠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