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你跟員工談夢想,為什麼他卻連小事都做不好?

很多老闆喜歡跟新員工談心,談心的目的不是為了增進感情,而是希望對方能夠快速融入團隊,高度認可公司文化,成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真的可能嗎?

問:你跟員工談夢想,為什麼他卻連小事都做不好?

一個人的思想不是一兩天可以建立的,你要改變他,覺得通過幾次談話,開幾次會訓話,再加上幾場培訓就能改變,並且還能重新注入你公司的文化。

問:你跟員工談夢想,為什麼他卻連小事都做不好?

太天真了

文化融入的本質是思維改變

新員工在來公司之前,固有的思維已經幾十年了,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改變的,如果能改變,怎麼可能還會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樣的言論呢。

所以要想改變或影響一個人的思想,需要從小事開始。

1、改變思想,從小行動開始!

去年和企業家去日本遊學,目的地是豐田,學習聞名世界的豐田生產法。和日本接待我們的老師吃飯的時候,聊到一家通過掃地這一件小事起死回生的公司。

問:你跟員工談夢想,為什麼他卻連小事都做不好?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出現了經濟泡沫危機,東神海榮電子當年近40億的營業額,瞬間攔腰砍斷,生產製造企業的負債和運營成本非常很高,業績攔腰砍斷意味著隨時公司資不抵債,隨時有倒閉的風險。

如果你是東神海榮的老闆你會怎麼辦?

可能先會開一場動員大會,鼓勵員工和企業同呼吸共命運。

其次是縮減開支,積極尋求更多的商業合作。

最後,以上都不行,看看有沒有可能轉型做別的,比如電子不好乾,我們畢竟還有這麼多的技術,可以轉型做通信;

很多老闆在面臨企業重大危機的時候,都會採取以上思路,只是最後一條,可能你是開餐飲的,考慮關了店去做商貿或者是去幹服裝。

但東神海榮只做了一件事,掃地。

並且是從社長帶頭,全員參與的的“大掃除”。

清掃的範圍小到廁所,大到生產設備,進行徹底的清理。

在過程中以5s為出發點,對生產現場所有的人員、機器、材料、方法等方方面面,進行徹底的梳理和優化。


問:你跟員工談夢想,為什麼他卻連小事都做不好?

一次清掃,一天的工作效率會提高;十次清掃,一個月的工作效率會提高;一百次清掃,不僅能夠持續提高工作效率,生產安全、損耗、團隊狀態都在穩步優化。

東神海榮最大的改變,不僅僅是經營指標的優化,最主要的是員工能夠每天以最好的狀態去關注,把公司的業務當成是自己的業務。

最知名的是,一臺服務期八年的機器,經過持續清掃壽命延長到了20年。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裡是乾淨整潔,為什麼要乾淨整潔,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覺得心情舒暢,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期望。

問:你跟員工談夢想,為什麼他卻連小事都做不好?


工作環境也是一樣的,我們在參觀豐田、松下等知名企業車間的時候,不是被現代化的生產設備震撼,而是被幹淨整潔、一絲不苟的工作環境所折服

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影響人的行為,佛家影響人的情緒,道家影響人的慾望。

研習儒家的人都知道,所有的儒家鉅著,比如《論語》通篇告訴你的,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日用常行的小習慣,比如吾日三省吾身,切己體察、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等。

國內治療抑鬱症的主要措施,不是讓你大手術,也不是吃很多的藥物,而是早起早睡,心情愉悅,經常與人溝通這些小事情。

問:你跟員工談夢想,為什麼他卻連小事都做不好?

一個人的思想很難被另一個的思想影響,即便是有影響也是短時間的,比如很多老闆希望讓員工去聽課,一般聽完課後很興奮,過段時間原來是啥樣還是啥樣。

所以,改變員工固有認知,快速融入團隊,從小事做起。

2、改變小習慣的本質是幫助員工優化工作流程

我在服務餐飲企業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老闆認為每天早上、中午拖地兩遍不是很難的事情,為什麼員工就是不能堅持呢?

老闆的出發心是好的,希望能夠給客人更好的用餐環境。

我到店裡看了以後,有些失望。

在幫助店面整理備餐櫃的時候也經常遇到類似的情況,在用餐高峰期,店面經常出現一樓員工跑到二樓找盤子的情況,老闆很生氣,不是罵就是罰。

結果梳理的時候發現,從來沒有人去思考一樓到底需要多少盤子,每天準備的最高量、最低量分別是多少,什麼時候準備好,才能避免員工出現因為準備不當導致的工作效率低下。

你不幫助員工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員工憑什麼給你創造更多的利潤。


問:你跟員工談夢想,為什麼他卻連小事都做不好?

經營團隊不是壓榨勞動力,而是持續優化和改善工作效率。

誰不會給人安排工作,誰不會懲罰員工,如果僅僅是安排好工作,做不好就懲罰,傻子也能當領導。

3、小行動的養成,難得不是怎麼做,而是持續做

當然也有很多人講,我們不是沒有行動,也做了一些很好的措施,但最後都執行不下去。

有兩個核心原因:

一個是老闆沒有帶頭做,只是動動嘴皮子。

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在他不朽的著作《模仿率》中指出,人類行為的規律是社會下層人士具有模仿上層人士的習慣。

比如在一個企業裡員工的一舉一動都是在看老闆的樣子,老闆怎麼做他們打個折執行,可能老闆做到100%,高管會做到80%,中層會做到70%。最後到基層才能勉強做到及格。

上行下效是一家企業的底層邏輯,老闆要做的事不是違揹人性去挑戰它,而是順應人性,把自己做好,才有可能帶好團隊。

比如你讓員工保持衛生乾淨,是不是你自己先把自己區域的衛生做好;你要求下屬不能遲到,是不是自己先不遲到。

二是沒有一套能夠持續改善、持續行動的系統

任何一個組織要想運作的健康高效,本質都是系統驅動,就像高鐵一樣,運行高鐵的核心就是車頭,而是整個動力輸出系統。

總結:小行為大改變,管理員工不要整天洗腦談夢想,幫助員工把每件小事做好,養成良好的行為,思想自然會改變。

重點推薦:

通過薪酬的創新設計

機制來撬動激活人才

以人的需求為本,實現員工發財,升官老闆的夢想

14天徹底打通薪酬槓桿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