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上海火爆開業,背後其實是數據驅動

8月27日,大陸首家Costco店終於在上海店開業了,對於消費者來說,這可是一件久違的盛事,買買買又一次迴歸到了實體店。開業場面有多壯觀,我們可以看一組數據:16萬張會員卡,開業1小時收銀臺電腦出現宕機,停個車要3小時,結賬還要花2小時,5小時後,已經接近“癱瘓”的Costco選擇放棄,宣佈停業半日。看看售賣的東西都有茅臺、愛馬仕、PARDA等,再看看價格:茅臺1498元,比市面上的3000元低50%,愛馬仕比電商上低5000元,這些都是消費者沒有拒絕不去的理由。

Costco獨特的會員制度

據官方資料,Costco是美國最大的倉儲會員制連鎖超市,90%以上的美國家庭都是他們的會員。在全球11個地區設有超過770家的分店,會員量超9600萬,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商。

Costco上海火爆開業,背後其實是數據驅動

Costco的會員制度相當任性,全球可用,一張會員卡就能在全世界的Costco買買買,只要你有會員卡,大部分商品都可以無理由退貨。不問原因,只要你不滿意,90天內隨時可以退換!大陸首店正式入駐中國上海,總購物面積將近14000㎡,陳列的商品共有27大品類,4000多種,中國首年會員費是299元

Costco收費會員制,每年都需要換卡,續卡率91%。每次會員付款時,先刷會員卡讓Costco可收集消費者的消費內容,利用這些數據分析消費者行為,進而在寄發會員營銷目錄時,能更精準切中消費者可能要買的商品,透過大數據瞭解消費者行為,適時調整貨物庫存,增加業績。

costco的數據運營策略

不能不說,costco有足夠的耐心,用了足足5年時間做天貓店線上運營,積累了大量國內市場數據,對消費者偏好可以說了如指掌。

自2014年10月正式亮相天貓國際後,每年雙11,Costco都在天貓國際銷售額Top10中位居前列,店鋪商品從幾十種擴展到400多種。這固然是基於其成熟的供應鏈能力和營銷戰略,但Costco能快速摸準中國消費者的脈搏,天貓新零售基礎設施正在發揮越來越關鍵的作用。

Costco上海火爆開業,背後其實是數據驅動


例如在天貓開店之初,Costco把在美國流行的“惠而浦”小家電作為主打,然而銷量卻不溫不火,這讓Costco對中國消費者對國際家電品牌的認知度“有了第一次清晰的理解”。與此相反,天貓大數據發現為數不少的買家對“HOODY'S”的堅果和“樂之”的餅乾有需求,Costco據此添加商品上架,果然銷量激增。

通過天貓數據來選品已經是Costco的既定決策方法。實際上,不僅是商品品類測試,還包括消費者是誰、集中在哪些地域、喜歡買哪些商品、喜歡怎麼買,等等等等,通過天貓開店,Costco對中國消費者和零售市場快速建立起全面認知,並和忠誠買家建立起了最直接的互動管道。

外資品牌進入中國,數據先行

“外資連鎖品牌進入中國,過去那種線下大規模鋪點的打法早已不奏效了。”天貓國際總經理劉鵬此前對媒體說,“Costco更看重的,正是通過天貓數據做出精準的消費者畫像,藉助阿里豐富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經驗……展開更深更廣的合作。”看來,數據先行,的確威力不小,Costco在的運營策略,讓人感覺到這個國際巨頭對數據的極致佈局。

Costco上海火爆開業,背後其實是數據驅動

新零售的靈魂是數據

在2016年馬雲提出新零售業態概念,並在2017年all in新零售,打造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由數據驅動的泛零售業態。為此阿里巴巴實現了全面升級,打造出了八路縱隊,重塑零售體系。這其中淘寶天貓作為品牌數字升級的主陣地,是新零售的基座,阿里雲、菜鳥、螞蟻金服則成為新零售的基礎設施,在這些基礎之上,不斷接入諸如盒馬生鮮、大潤發這樣的多元化業態,開始全面覆蓋人們的生活消費,對百姓的消費進行升級。這種升級不僅僅是一種模式上的升級,更是一種體驗上的升級,人們可以輕鬆的在線上線下均能享受到互聯網的服務。

新零售時代,數據驅動零售行業已勢不可擋,實體店的路在哪,後Costco時代可能是方向。新零售時代,消費者的痛點在哪,Costco的商品可能是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