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祕密:為什麼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價格,差距如此大?

買保險,看保險產品的時候,尤其是網銷產品和線下產品比較的時候,大家都有一種疑惑,兩款保障責任明明差不多的保險產品,價格卻有這麼大的差距?

又或者同樣保障重疾,消費型重疾、儲蓄型重疾和多次重疾之間,為什麼價格差距如此大?

我們既不想多花冤枉錢,買高價產品,也不想圖便宜,買了一個保障比較雞肋的產品。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正確認識保險產品的價格呢?作為一名保險產品開發精算師,今天龍哥就給大家揭開保險實務定價的秘密。

讀懂這些,龍哥相信你就會對保險產品的價格問題,有一個理性而清晰的認知了。


定價秘密:為什麼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價格,差距如此大?

01 定價三元素

很多人都會好奇,產品開發精算師是怎麼給保險產品定價的。

從大的理論方面來說,是數學概率論的裡的大數法則,書面意思是在隨機現象的大量重複中往往出現幾乎必然的規律。

比較經典的例子,就是大家拋硬幣,拋幾次的時候,出現正反面的概率還比較隨機,但當大量拋擲硬幣,等量積累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你會發現,正反面的概率就穩定在了二分之一。

具體到保險實務上,一款保險產品的定價,非常簡單,就和三個數字有關:

  1. 預定利率
  2. 預定費用率
  3. 預定發生率
  • 預定利率:是我們的保費,在扣除必要的費用成本後,剩餘部分儲存在保險公司那兒,保險公司給我們保費所計算的利息。
  • 預定費用率:是保險公司在保險產品上附加的運營成本和銷售成本。
  • 預定發生率:是保險產品所保障的保險事故發生的概率,屬於保單剔除費用後的純風險保障成本,這部分成本的高低能夠折射出一款產品,保險公司具體承擔風險的大小。

這部分成本是保險產品定價的核心,也是大數法則在保險定價實務中最直接的反映,也是最複雜的一塊兒,龍哥後面會細說。

上面三個因素一組合,結合基本的精算收支平衡原理:保費收入的精算現值=費用支出的精算現值+純風險保障成本精算現值。

一款保險產品的價格就計算出來了。

02 深度剖析定價三元素

上面是基礎理論,下面龍哥會對這三個定價元素,進行詳細分析,讓大家對每個元素代表的意義,可以理解的更加透徹。

1)預定利率

經濟學裡有一個概念,貨幣的時間價值。簡單來說,就是今天的100元錢和幾十年後的100元錢的購買力不一樣,今天的100元,你可以吃頓不錯的大餐,幾十年後,同樣100元,只能買個漢堡包了。

我們把保費交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會拿著這些錢,攤銷費用成本後,剩餘部分會拿去做投資,賺取投資利息,這部分錢是我們借給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自然也需要給我們利息。

這個計算利息大小的利率,就是預定利率。

顯然,預定利率越大,我們投入的保費就越值錢,保險產品的價格也就會越低。

目前定價實務中,普通型產品的預定利率最高是3.5%,絕大部分保險公司在保障型產品(重疾,定期壽險)方面的定價利率,採用的都是3.5%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3.5%的預定利率,覺得太低。你要知道保險公司的這個利率可是伴隨保單的保險期間這麼久的,如果是終身的保單,那就是一輩子的事情了。

如果大家深刻理解到了預定利率的概念,就不會再問,現在的50萬保額的重疾險,幾十年後扛不住通貨膨脹;

其實你所擔心的在定價過程中都有考慮,如果沒有考慮的話,那麼本來可以買50萬保額的重疾險,你可能就只能買到20萬不到了。

2)預定費用率

預定費用率,是保險公司基於對其運營成本和銷售成本的分析和預測確定的。

不同公司的運營成本差異比較大,這些成本包括員工工資、場地租金、客服電話、保單打印配送等等;銷售成本,不僅公司之間有差異,也和產品所在的銷售渠道有很大關係,一般而言,網銷渠道的銷售成本要低於個險的銷售成本。

和其他產品的商業邏輯一樣,這部分費用最終也需要攤銷在產品上的。當然,具體的費用攤銷規則比較複雜,龍哥就不展開了。

雖然,預定費用率的大小,各公司有自主設定權,但也不是你想設多少就可以設多少的,監管在各類產品的精算規定裡,都對費用上限進行了約束。

龍哥拿大家普遍比較關心的普通型產品為例,放上目前最新精算規定的附加費率上限約束:

定價秘密:為什麼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價格,差距如此大?

上面可以看出,重疾險的期交平均費用率上限為35%,年金險為16%。

實際定價過程中,各家公司會根據自己公司的運營策略和產品銷售渠道,對產品設置不同的預定費用率水平。

3)預定發生率

定價三元素中,這個數字看起來簡單,代表的就是保險產品保障的保險事故發生率。但其實背後的學問或者套路很多。這裡龍哥引用精算規定對此的原文描述給大家看看:

預定發生率:保險公司在釐定保險費時,應以公司實際經驗數據和行業公開發布的經驗發生率表等數據為基礎,同時考慮未來的趨勢和風險變化,按照審慎原則確定預定發生率。


學問多主要在於以下兩點:

一是從橫向看,同樣的保險事故發生率,各家公司因為經營策略不同,在發生率上附加的邊際會不同。

有的希望穩健經營,使得公司的價值保持穩定增長,則會在發生率上附加很高的邊際,確保未來即使發生率惡化,公司也不至於虧損。

有的則希望通過低價快速打開市場,會在發生率上附加很小的邊際,甚至完全不考慮未來發生率的惡化影響,不加任何邊際。

這裡龍哥舉一個簡單而實在的定期壽險為例,定期壽險責任很簡單,定價也簡單,就一個死亡發生率,但同樣都是定期壽險,各家保險公司的價格差距卻很大,其主要原因就是大家用的發生率不同:有的會用行業經驗生命表加一定邊際定價,有的不僅不加邊際,還會給發生率打折進行定價。

一般而言,大公司對待產品的定價會審慎些,發生率附加的邊際比較多,小公司則迫於品牌影響力等因素,發生率附加的邊際很小,甚至完全不加邊際。

二是從縱向看,同樣一家公司出的同類產品價格不同,那就是保障責任的差異造成的了。顯然,保障責任越多,理賠的概率更高,產品的價格就越貴,這個很好理解。

以重疾險為例,重疾責任、中症責任、輕症責任、癌症二次賠或者心血管二次賠,都對應著一個發生率,責任越多,保險事故的發生率越高,保費也自然貴了很多。

這裡其實可以延伸出很多大家想知道的答案,比如為什麼保至終身的重疾和保至70歲的重疾險,價格差距那麼大。龍哥放上之前寫過的,不同投保年齡未來發生重疾的概率表:

定價秘密:為什麼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價格,差距如此大?

數據來源:中國保監會頒發的《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10-2013)》非養老類業務一表(保監發〔2016〕107號)和中國保監會頒發的《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25病種經驗發生率表(保監發〔2013〕81號),並由龍哥按照精算模型推算而得。


以30歲男性為例:70歲前罹患重疾的概率為34.41%, 而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為73.81%

上面那個圖,還可以進一步延伸一個問題,為什麼消費型重疾(不帶身故責任)會比帶身故責任的重疾貴很多。

我們知曉30歲的男性,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為73.81%,剩餘部分沒有罹患重疾而身故的概率就是1減去73.81%,等於26.19%

這個概率是大還是小,大家自己心裡有桿秤,龍哥不多說了。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絕大部分情況下,“一分錢一分保障”是沒有毛病的,但也總有些公司希望在發病率上做手腳,比如增加幾個發生率幾乎可以忽略的重疾病種,就給重疾升級漲了一波價。

其實,行業規範的重疾病種已經涵蓋了我們可以理賠到的95%以上的疾病了,況且現在重疾病種100種已經很多很多了,再增加幾個無關的重疾就給產品漲價,就有點不夠厚道了。

當然,也有公司會說自己加量不加價,好像自己真的是讓利消費者一樣,其實背後的成本價壓根兒沒有變。

三個定價要素裡,發生率套路最多。哈哈,不想被坑,就多看看龍哥寫的文章,帶你理性避開這些坑。

寫在最後:

至此,龍哥幾乎把各公司壓箱底的定價秘密都給大家說完了。希望大家能夠對保險產品的定價原理有一個基礎的認知。

總之,熟知這些定價的原理,會讓你更加理性的看待保險產品的價格。不至於輕易被各種低價營銷軟文或者抖音視頻,所迷惑頭腦,也不至於買到一款溢價過多的保險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