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局外人》: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成为真正的局外人

文|大翎

在我们这个社会,任何没有在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处以死刑。

——阿尔贝·加缪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

01

“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

在母亲的葬礼上,莫尔索没有哭。

他记不清母亲临终前的岁数,

他拒绝开棺瞻仰母亲的遗容,

经过一整日艳阳的暴晒,

他为即将能睡上十二个钟头而感到喜悦。

在母亲下葬的次日,

莫尔索与新女友约会,

他们一起游泳、看喜剧、做爱。

女友想和他结婚,

他说结也行,不结也行。

女友问他爱不爱她,

他说不爱。

老板推荐他去巴黎工作,

他对此兴味索然,

觉得没必要改变现在的生活。

混混邻居雷蒙提议和他做朋友,

莫尔索觉得怎么样都行。

对方请他写一封羞辱情妇的书,

他尽心尽责地写了,

对方让他去警察局作证,

他也去了,

他觉得没必要让雷蒙不满意。

莫尔索与雷蒙去海边度假,

跟雷蒙的阿拉伯仇敌打了一架。

随后他再次遇到那个阿拉伯人,

看到对方先拿出了刀,

阳光很炙热,烤得人神志不清,

莫尔索扣下扳机,

开枪打死了对方。

02

律师问他为何对母亲的死无动于衷?

他说,人迟早都要死,这是早晚的事。

预审法官问他有否因杀人而感到悔恨?

他说,与其是悔恨,不如说某种厌烦。

法庭上,检察官指控他:

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自己的母亲。

他却滑稽地觉得检察官的口才比律师好。

律师替他做生死辩护时,

他却在卖冰小贩的喇叭声中走了神,

他突然想起,

夏天的气味,傍晚的天空,女友的笑容。

莫尔索被判了死刑,

将在广场上被斩首示众。

临刑前,神父找他谈话,

他拒绝任何信仰,

并在神父面前失控暴走,

他怒骂神父是个可怜人,

确信自己才是对生命有把握的人。

莫尔索坦然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

甚至对断头台的构造浮想联翩。

在临死前的晚上,

他看着满天的星光,

听着田野上的万籁作响,

嗅着夏夜奇妙的味道,

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

敞开了心扉。

03

莫尔索这个人是荒谬的,

莫尔索所在的世界也是荒谬的。

《局外人》还原了一个无理性的世界。

混混跟姘头做爱时向对方吐口水,

在肮脏的楼道里厮打,

老人与老狗一边互骂一边走散,

不管是人与人,还是人与动物,

都是这样相互依赖又相互憎恨。

我们看到,

人可以多荒谬,

世界可以多荒谬。

莫尔索会死,

是因为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哭泣。

他没有为自己辩驳,

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

面对这个粗糙、冷漠的世界,

他只能回以更多的粗糙与冷漠。

因此,莫尔索选择做一个局外人,

不再关心生命的去向和意义。

他忠于自己的感官欲望,

想吃就吃,想爱就爱,

不想哭就不哭,不想说就不说,

只要活着,怎么样都行。

加缪说,莫尔索违背社会规则的原因是,

他拒绝说谎。

然而,追求绝对的真实,

归根到底是对这个世界的厌倦。

人人都活在别人的目光里,

那些所谓的道德与情感统统被夸大,

我们终日害怕偏离主流价值观,

我们强迫自己被周围人认可,

我们耗尽一生争夺那些所谓的荣耀,

殊不知,我们从来没有成为真正的自己。

04

相反,莫尔索活得简单许多。

他并非冷血无情,

他能感受海水的气味,

他能看到绿色的天空,

他能听到迟归小鸟的啁啾声,

他会想了解卡车链条与内燃机的声响。

当塞莱斯特在法庭上竭力为他说好话时,

他想要拥抱这个男人。

一个有着如此感受力的人,

怎么会是麻木不仁?

他只不过用置身事外的方式,

感受着他所认为的幸福。

于他而言,

活着,才是生命唯一的意义。

加缪说,这不是我们的错。

这个惺惺作态的世界,

不允许任何真实的个体独立存在,

更不允许绝对的真实存在。

这个残酷而虚伪的世界,

只允许我们成为面目模糊的彼此,

只允许我们承认既定的规则。

莫尔索正是打破了这层规则,

成为了一个面容清晰的人,

才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而这正是他对抗荒谬世界的荒谬手段。

加缪通过《局外人》,

揭示了一种存在主义思想。

人的存在本是无意义,

世界的存在也是无意义。

存在主义哲学的“荒谬观”在于:

由于人与世界的分离,

世界于人而言是荒诞的,

而人对荒诞的世界只有无能为力。

因此,我们明知道世界的荒诞,

还对它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唤,

世界依旧是固执的沉默。

最终我们会如同莫尔索一样,

渐渐成为放弃世界的局外人。

但是,莫尔索失败了,

没能逃过世界毫不留情的毁灭。

而我们当中的任何人,

又有谁能成为真正的局外人?

05

读罢《局外人》,只觉得浑身难受,

仿佛被滚烫的雨水浇在身上。

对于莫尔索,

我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

只有一种隐隐的怜悯之感。

加缪曾说:

“我想要塑造的主人公,

是我们的救世主所唯一应有的样貌。”

要是谁能成为莫尔索,

即使不一定能救世,

但一定有救世主的胆魄。

可是,莫尔索并非我们对付世界的模范,

因为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做到置身事外。

我们会热心帮助别人,

我们会积极发表意见,

我们会为不公的事情发声,

我们会言不由衷地说话。

在亲人的葬礼上,

我们不一定会哭泣,但绝不表现冷漠。

因为这样会伤害到活着的人。

当我们不是真心爱某个人时,

我们绝不会答应结婚,

因为这样会伤害到爱我们的人。

而我们,永远是世界的局内人。

存在主义哲学虽有着它的荒诞,

但其内涵主旨是:

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人的存在虽无意义,

但人能够自我重塑,自我成就,

也就是,人可以为自己的存在赋予意义。

而这才是加缪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们在这个荒谬的世界里艰难跋涉,

头顶暴阳,脚踩荆棘,

但我们不能停止,我们仍将继续,

哪怕只为了荒谬的意义,

我们仍要全情投入地生活。

莫尔索,只是理想化的虚构人物,

但我仍为他感到心疼,

虽然他永远都不会在乎。

说实话,

比起无知的热情与清醒的冷漠,

我更愿意成为,

明知一切荒谬却依然全情投入的人。

我是爱读书的大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来探讨有关读书的那些事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