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系列之第十六位——明思宗朱由檢

朱由檢即明思宗,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在位期間年號崇禎,後世稱為崇禎帝。朱由檢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的一位皇帝,而且是明朝歷史上除了朱元璋、朱棣之外最勤政的皇帝,但他的勤政,非但沒有挽救明朝,反而使自己成為了明朝的陪葬品,最後落得個自縊身亡,不得不使後人感嘆。

明朝皇帝系列之第十六位——明思宗朱由檢

朱由檢在位最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剷除魏忠賢,清除閹黨,這其實是違揹他哥哥(天啟帝)的遺願的,所以,有的史學家說過,朱由檢剷除魏忠賢,其實是錯誤的,論對治理國家的手段,朱由檢比不上魏忠賢,但這只是一家之言,畢竟一個太監,專權朝廷,在有能力,世人都是不服的。

明朝皇帝系列之第十六位——明思宗朱由檢

朱由檢再勤奮,也擋不住破屋偏遇連陰雨,漏船偏遇打頭風。自從朱由檢繼位以來,北方開始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百姓流離失所,只有吃觀音土,最後腹脹而死。後來,蝗災、瘟疫接連而至,老百姓沒有活路,都起來造反,給地民變不斷的爆發,其中尤其以李自成的起義最為強大。

明朝皇帝系列之第十六位——明思宗朱由檢

為剿農民起義,崇禎帝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闖軍的將領。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然用人存疑,以至責無成效皆功虧一簣。在東北,努爾哈赤在萬曆年間經過30多年的征戰統一了女真族的全部。之後正式稱汗,建立後金,接著努爾哈赤便開始了對明朝的進攻。

明朝皇帝系列之第十六位——明思宗朱由檢

崇禎帝啟用已經解職回鄉的大將袁崇煥出任兵部尚書,督師薊遼,平息後金叛亂。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用大炮打死後,兒子皇太極繼承了他的汗位,但是疑心太重的崇楨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結果是袁崇煥被凌遲處死,然後傳首邊關示眾,屍體被北京民眾爭買而食,家被抄,但家無餘資。袁崇煥死後,副將祖大壽聞訊大驚,率領部下毀壞山海關而出,直奔錦州,投奔後金。祖大壽給他的外甥吳三桂寫了一封招降信,但這時的吳三桂不從。祖大壽投降後,崇禎帝派薊遼總督洪承疇統領吳三桂等八總兵共十三萬人前往救援錦州,洪承疇在鎮壓李自成的征戰中,立了大功,但在錦州被圍了六個月,食盡,被俘,投降後金,吳三桂逃走。錦州之戰標誌著明朝在遼東防禦體系的完全崩潰,在關外只剩下寧遠一座孤城。

明朝皇帝系列之第十六位——明思宗朱由檢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日,闖王李自成在西安稱帝,立國號“大順”。李自成隨即分兵兩路劍鋒指向北京進軍。正月,朝廷拜大學士李建泰為督師,出京抵禦大順軍,為了鼓舞士氣,崇禎帝隆重地在平臺為即將代帝出征的李建泰舉行“遣將禮”。不料,風雲突變,三月,李自成大軍即兵臨北京城下。十八日,崇禎於倉促之中第五次下詔罪己。

明朝皇帝系列之第十六位——明思宗朱由檢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絕望無助的崇禎帝強打精神舉行了最後一次家宴,當夜酒宴罷後,崇禎帝即安排太子慈烺、三子定王慈炯、四子永王慈煥逃離皇宮。隨後,崇禎帝在宮中親自持劍砍殺妻妾、女兒,幼女昭仁公主致死,長女長平公主斷臂重傷,一生賢德的周皇后於坤寧宮自縊。十九日凌晨,天將曙明,崇禎揩御筆太監王承恩離開紫禁城,登上皇家禁苑煤山,在一株老槐樹下自縊身亡,時年35歲。死時“以發覆面,白夾藍袍白細褲,一足跣,一足有綾襪”,衣上以血指書,公元1644年甲申年的3月19日這一天,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統治華夏中國長達276年的大明王朝的亡國祭日,每逢此日,黃宗羲、顧炎武等明末遺民必沐浴更衣、面向北方、焚香叩首、失聲慟哭。

明朝皇帝系列之第十六位——明思宗朱由檢

朱由檢雖然勤於政事,但他卻沒有他先祖朱元璋、朱棣似的有雄才大略,腹有良謀,本人既無治國之才能,又無任人識人之本領,導致在多次的決策中錯誤百出,使得本來就不利的局面更加的困難。加上他本人的多疑、猜忌、刻薄、不勇於承擔責任等性格劣性,使得他與大臣們的關係很差,最後在臨死的時候,可謂是眾叛親離。但崇禎帝治國救國的責任感與雄心比他父親、哥哥強上許多,故史家對於崇禎帝普遍抱有同情,認為崇禎帝的一生實是“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