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好關係硬,在古代,這樣的人升職最快

春節假期過後,你被朋友圈的“開工大吉”刷屏了嗎?暗潮湧動,升職季已經到來。

其實,今有加薪升職之制度,古有人才選拔制度和官吏黜陟制度。自古官場如戰場,官員升遷制度在中國已有近五千年的歷史。

古代官場怎樣的人升職快?除了個人本事,有的人“拼爹”走升職捷徑,有的人溜鬚拍馬、拉幫結派,將職場變成了權錢交易的戰場……

出身好關係硬,在古代,這樣的人升職最快

考課:古代公務員也要述職

在古代,職官的獎懲、升降、俸祿主要依據“考課”的結果。

“考課”也稱考績、考核、考查,是對在職官吏的官箴政績和功過的考核,此做法不僅是職官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激勵向上、整頓吏治的有效措施。

出身好關係硬,在古代,這樣的人升職最快

其實,考課的歷史是從上古時代的天子巡狩開始的,諸侯朝覲,方伯行國,諸侯行邑。據《尚書·堯典》記載:“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指每三年考核一次職官的政績,三次考核後(九年)根據考核結果決定職官罷免或提升,《周禮》記載,周天子不僅定期巡視諸侯,考察政績,而且要求各地諸侯朝覲述職。西周採取述職和巡狩的形式對諸侯進行考核,對於一般官員,則採用小宰以六計課群吏等具體方法。此做法簡單易行,不僅有效地管控了職官,也刺激了諸侯甚至官員的行事能力。

中國古代職官考課制度以龐大的職官制度為基礎,與嚴格而縝密的人才選拔制度和官吏黜陟制度緊密交織在一起。從秦漢到明清,各代雖隆替增損,但考課制度日趨健全完善。與此同時,職場上也逐漸誕生出很多無師自通的“升職”訣竅和諸多徇私舞弊、黨同伐異的弊端。

古代“升職”:看人品、看出身

在古代嚴格的考核制度下,官場延伸出很多“升職”途徑。

尤為特別的是,古代職場也要論出身、論人品,甚至還要考察身體狀況。

在堯舜禹時期,升職完全憑藉的是口碑效應,老百姓說誰好,誰就能夠升職。舜從堯手中接過最高領導權,就是一個口碑好。這種方式也影響了大禹的思維,著名的“十三年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之舉,一舉樹立了個人品牌。有了這樣的高層領導示範,下面自然照章進行,所以在那個時代,要想升職,完全在個人品牌美譽度。

夏商周時期,國家的概念開始形成並逐步完善,但由於是奴隸社會,很多有才能的人因為身份緣故沒有出頭的機會,就不得不採取一些非常手段達到出人頭地的目的。其中商代的宰相伊尹和周代的姜子牙,前者通過當廚子,不僅抓住了最高領導人商湯的胃,還抓住了商湯的心;後者在渭水邊用類似今天行為藝術的方式——無鉤釣魚引發了外界的炒作,從而被周文王起用。顯然,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做到“標新立異”。伊尹和姜子牙得到的回報顯然超值,得到了大片封地,完成了自我“升職”的理想。

出身好關係硬,在古代,這樣的人升職最快

魏晉南北朝,職場出現了退化,其推行的九品中正制,由於官員的升職完全由各個州郡世族豪門出身的中正官把持,官員的升職與否完全成為了“階級、出身”論,其中最知名的兩個大家族就是王羲之所在琅琊“王氏”,和以謝安為代表的陳郡“謝氏”。不過此時有一個好處,就是那些依靠各種手段走後門的升遷者沒了施展之地——出身不行就當不了大官。

但是從隋唐開始,由於科考成為選拔官吏的制度被固定了下來,中國職場進入一個有相對序的發展階段。根據《新唐書·選舉志》記載,當時升職有四條標準:在選拔官員的時候,首先要求備選者沒有身體健康問題,其次要求備選者口齒清楚,語言流利,能言善辯。第三就是要求書法水平。

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考察其實際工作能力,要求思維敏捷,論事有理,判辭優美。同時該規定還指明瞭四個條件的平衡標準:考核四才時,以書、判為重點,如果書判通不過,就可以直接回家養老了。如果出現同等資質的情況,則德行優者先取;若德行相等,以才能高者優先;才能相等,以勞績大效率高者優先。

旁門左道:行賄站隊自古有

自古以來,有些人為了走升職“捷徑”,不惜走“後門”、託關係,甚至用金錢作交換,希望在職場上一帆風順、一步登天。

出身好關係硬,在古代,這樣的人升職最快

南宋時期的宰相賈似道曾一手遮天十幾年,官員要想升職就必須大量的送禮、拉關係,有年齡比賈似道還大的職人不惜拜賈似道為“乾爹”。到了明朝,皇帝成了“弱勢群體”,基本上屬於大臣和宦官們輪流執政。在大臣執政期間,官員的升職相對還比較正常,而在宦官執政期間,升職制度變得一塌糊塗,是否升職完全取決於官員的“站隊”情況,只要是宦官派的,升職就十分快,而其對立面的大臣派人士往往遭到打壓、迫害。

清朝起,“人際關係”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在清代康熙晚期開始流傳一本《官場登龍十二術》的書籍,這或許是歷史上第一本關於升職秘籍的書籍。同時,清代買官的情況有所抬頭,康熙時4000兩銀可捐一知縣,以至使全國捐納知縣者達500餘人,道光時知縣的價格甚至跌到999兩。捐納制不僅可以捐官,而且還可以捐封典、捐虛銜及穿官服等待遇。

參考:

《“職場升職” 規則史話》(李樂天)、《中國古代職官考課制度的沿革及其現代啟示》(劉曉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