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太累,咱們再找找其它道

高考,是唯一不靠爹不靠臉的公平競爭。讀書,依然是寒門翻身的重要途徑。但我們要面對的現實是,由於個人的天賦秉性、家庭環境、教育資源不同,無論高考如何公平,無論大學怎樣擴招,無論怎樣刻苦努力,每年都有很多人不能得償所願。當孩子付出所有心血和汗水達不到目標時,我們要體諒孩子的不易,看看能否找到其他道。

在中國廣闊的大地上,每年有近千萬孩子渴望通過考試尋求人生髮展的機遇,與他們同樣枕戈待旦的,還有他們的父母。國人都清楚,為了分數,現在的孩子太辛苦,為了孩子的前程,現在的家長太辛苦,為了升學率,現在的老師太辛苦。今年全國1卷高考作文題給予了真實的寫照,進步熱吻退步巴掌。教育被分數綁架,孩子實在太苦。

中國的歷朝歷代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孩子的教育,這是時代的進步,也必將載入人類的史冊。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學擴招前,很多農村孩子憑藉高考,一夜之間改變了一生的命運。但那時上學成本不高,也不用今天這麼辛苦。讀大學基本不要花錢,讀師範、農林水等學校還有補助,畢業分配工作,考上和沒考上有如天壤之別。

現在讀書花錢不說,即使考上了名牌大學,離成功還有八千里雲和路,緊接著而來是更加殘酷的現實。高考已不是通天梯,寒門已失去了起跳的資本。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真正苦的還是孩子。寒門拼考試,三十年前是一條公平道路,今天的老百姓不是腦殘,人們心知肚明,讀得的砸鍋賣鐵,不讀的早已掙錢,比專家知道的少不了多少。

要成功,先發瘋,下定決心往前衝。很多學校的高考標語有激勵學生髮奮向上的正面意義,但有些口號把高考等同於生死存亡,就未免太嚇人了。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生時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有前路,無退路,有退路,是死路。其實,不管孩子們怎樣去拼命,都不會影響招生指標增減,高考沒有考好,也不見得是死路一條。

不要再火上澆油,孩子已經夠辛苦了,很多貧困家庭已經失去了競爭的籌碼。考過高富帥,戰勝官二代;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這個年代,官二代和高富帥不會躺下睡覺等你超越,人家兩歲學外語,四歲學鋼琴,六歲學奧數。小學有特長,初中有家教,高中一對一,海外遊學比我們去次縣城都容易。你想早起跑,別人跑很遠了。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接班人,但培養接班人卻讓個人承擔高昂的代價,似乎不合情理。如果沒有較為公平的起點,高考這條道最終只適合中產階級及以上家庭玩的遊戲,資質聰穎和淚水汗水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弱。不要認為莫言、鄭淵潔、韓寒、郭敬明他們的成功是個案,目前階段真正通過高考成功的也是寥寥無幾,同樣是個案。

讓我們來粗略算算考個好點的大學,孩子拼的有多難:從小學到初中畢業孩子有一部分失學,還有部分選擇職業學校,大約有40%選擇繼續讀普高,而能夠進入資源相對較好的省示範不到40%,一本上線率全國平均10%左右。有多少農村孩子能夠上985、211呢?儘管大學擴招又擴招,一千個寒門孩子也就那麼幾個能夠考得上好一點的大學。

三平不知道寒門逆襲成功的標誌是什麼,但大學畢業生能夠考上公務員和事業編的確實很少,可以說能夠逆襲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大學文憑不過多了個考取公務員和事業編的資格而已,現在這一優勢正慢慢消失,因為一些地方招聘公職人員的條件已經放寬到高中畢業,今後可能無需文憑限制,因為考公務員需要文憑本身就是學歷歧視。

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鼓勵寒門逆襲,表面上看起來是滿滿的正能量,其實就是一副害人的麻醉劑。我們可以鼓勵不懈的抗爭,鼓勵寒門學子和高富帥一起發憤圖強,但是讀書是為了豐富自己,開闊眼界,是為了建設好我們的國家,為了人類共同的進步。不要鼠目寸光僅僅瞄準寒門逆襲上,那樣我們的孩子會輸的人太多,太過慘烈。

物理學表明,長時期被重物所壓的彈簧,會超過它的彈性限度,它的彈力必定會消失。孩子學習壓力過大,一天到晚沉迷書中,他的精神彈力會消失殆盡,其結果是沒有個性沒有思想不會勞動。近數十年來,那些學歷很高的人,大半都無較佳的表現,培養不出大師也正是因為一味死讀的關係。很多人一輩子只能做觀眾,成不了創作者。

多讀書肯定有用,死讀書必受其害。學習是現代人的必經之途,孩子該辛苦還是要辛苦。學習是一種終生行為,我們要鼓勵孩子刻苦學習,但絕不能鼓吹變態的讀書,更不能以功利為前提,以生命為代價。隨著時間流逝,我們慢慢會發現,那些美麗的願望被現實一絲絲剝掉外殼後,露出裡面真正的顏色,可能是父母和孩子不能承受的痛。

孩子,你那麼辛苦,父母心疼也很無奈。你是學生,這是你的責任。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學習是化繭成蝶的痛苦過程。雖然你已經太累,但能咬牙挺住就挺住,挺不住你就休息一會兒。如果實在太累,千萬別往死裡學,咱們再找找其它的道。不要失去生活的信心,生命比什麼都重要。慢一點學沒關係,不看書的時候順便看看美麗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