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那么多面,还是这一种最好吃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吃过那么多面,还是这一种最好吃

我从小吃米饭长大,所以对面食没有特殊的情结。读书那会,前后桌刚好是吃面条长大的北方人,两人时常争论:到底谁的家乡的面才是天下第一好吃。我那时不理解这有什么好争的。

后来跟别人争甜汤圆比咸汤圆好吃时,才知道那两个同学其实并不是为了争出一个输赢。而是在每一个嗜面如命的人心里,家乡的面,无论如何,都是天下第一。

——深夜君

- 正文 -

因为气候的原因,中国形成了南稻北麦的食物格局,虽然现在科技发展,这种格局已经开始破裂,但因此而成的习惯仍未变。

北方对于面食的讲究几乎到了极致,所谓一样面,百样吃。从脱壳的小麦粒,到磨成面粉后各种花样繁复的面食,几乎成了整个北方的名牌,不论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的烩面,山西的刀削面,还有名声传天下的兰州牛肉面,不一而足,皆是面食的盛宴。

吃过那么多面,还是这一种最好吃

但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却是炒面。不是俗常的炒挂面,而是和面、醒面等多道工序出来的炒面片。

吃过那么多面,还是这一种最好吃

第一次见到炒面片,是在高中。之前在家中,都是家中炊做的饮食,对于当时价格昂贵的炒面片,向来是只闻其名不知其物的。所以第一次尝到时,在家人诧异的眼光下,一大碗冒尖炒面下了肚,直撑得打嗝。

高中时候,大家都最关注三件东西,一是分数,二是隔壁班那个好看的男生(女生),三是吃。

前两件一个需要天赋,一个需要嘴皮子,只有吃这一件,只要跑得够快,就能吃到想吃的。所以饭堂里唯一一个卖炒面片的窗口,就成了大家练习田径的那条目标线,每个人以第一名的成绩为目的,为的是第一锅的炒面片。

吃过那么多面,还是这一种最好吃

后来的第二第三也还不算晚,但却已经没有了第一锅的感觉,唯独可以欣赏一下大师傅炒面的场景。

案板上堆着早就已经醒好的面,负责扯面的师傅伸手揪一团面下来,抹上油,伸手压扁,抄过擀面杖,左擀两下,右擀两下,已经成了一条薄薄的面。手一抬,面已经搭在了胳膊上,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面条一头,右手如飞,簌簌簌簌,一片片面片被揪落到锅里,面片就是锅里上下翻飞。

稍煮片刻,面片皆浮在汤锅上,已经熟了。拿着笊篱一抄,满满一笊篱面,在早就盛好的冷水里过一下,倒入炒锅。扯面师傅的工作算是完成,接下来,就是炒面师傅的舞台。

吃过那么多面,还是这一种最好吃

扯面师傅煮面的时候,炒面师傅早已经弄好了配菜,锅里的油已经热了,滋啦一声,葱姜爆香,一股香气弥漫在整个操作间里,那边扯面师傅的面也刚好煮透,一起倒入锅中,配菜也一起下了锅,红的绿的,说不出的好看,而看的人也早就看尽了兴,看出了口水,纷纷拿出自己的餐票开始盛面,匆匆找到一处座位,端着一碗油光闪亮,香气扑鼻的炒面大快朵颐起来。

吃过那么多面,还是这一种最好吃

而这也是我在高中午饭时刻最常见上演的时光,时常三五个同学,等在窗口前,看炒面的师傅的“表演”,一边说着当天的数学题目,时不时地还偷瞄几眼旁边的女生。

到了高中毕业之后,去了别的城市,南方的城市,以稻米为主,面条只有早餐的时候才出现,作为填肚子的点缀。找一处餐馆,要碗炒面,店家一脸惊异的笑,随后端出来一盘油水流淌,伴着西红柿的杂和菜,还没吃几口,已经油腻得无法下咽。

好不容易到了假期,下了火车,急匆匆奔向高中,正是午饭时候,三楼的食堂那个买炒面的窗口还在,立马掏钱买张临时餐票,盛碗炒面,找个座位,坐下来。

吃过那么多面,还是这一种最好吃

一口下去,长出一口气,抬头看看周围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学生,恍似昨天。

文 / 极目北望

BGM / 風になる-つじあやの

吃过那么多面,还是这一种最好吃吃过那么多面,还是这一种最好吃
吃过那么多面,还是这一种最好吃

你想与20万吃货分享你的美食故事吗?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邮箱等待着你的故事:[email protected](点击原文获得更多信息)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长按扫码关注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