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揭示:孩子這幾個行爲說明心裡沒有安全感,家長需要謹記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單純而又敏感的心,因此他們很容易缺乏安全感,而孩子在兒童時期安全感的建立情況,不僅會影響他現在身心的健康發展,還會對他們的人格形成和未來發展形成極大影響,所以家長一定要保證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當他們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說明沒有安全感,家長應當陪伴!

心理學家揭示:孩子這幾個行為說明心裡沒有安全感,家長需要謹記

1、在陌生人面前不敢抬頭如果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會變得特別的拘謹,在陌生人面前連頭都不敢抬說明孩子的心裡非常的沒有安全感。爸爸媽媽一定要找出導致這情況的原因,看看自己是不是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或者是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嚇唬過孩子。如果有的話一定要給自己的孩子道歉,並且以後要堅決杜絕這種行為。

2、睡覺時蜷縮著身體如果不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寶寶經常睡覺時蜷縮著身體,很可能是因為寶寶缺乏安全感。人體腹部是最脆弱的地方,當人安全感很低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的把肚子保護起來。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一直是蜷縮著的,當寶寶感覺沒有安全感的時候,會蜷縮著身體睡覺,所以如果見到寶寶經常蜷縮著身體,要注意一下,寶寶是不是缺乏安全感了。

心理學家揭示:孩子這幾個行為說明心裡沒有安全感,家長需要謹記

3、睡覺不敢關燈孩子睡覺的時候不敢關燈說明孩子心裡特別的怕黑,爸爸媽媽一定不要強迫孩子關燈睡覺。這樣會使孩子的心裡更加的沒有安全感,爸爸媽媽可以在孩子睡覺前給孩子先講一個小故事,或者是給孩子聊一聊白天發生的事情。等到孩子犯困的時候要爭取到孩子的同意才可以離開,只有這樣才會慢慢的增加孩子心裡的安全感。

心理學家揭示:孩子這幾個行為說明心裡沒有安全感,家長需要謹記

4、不願意離開家一步,家永遠是最能讓人擁有安全感的地方,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家的時候表現得活潑開朗,可一到了外面或遇到陌生人就變得膽小、害羞了,因此時常是不願離開家一步,這時候家長們一般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家孩子比較怕生”,其實孩子的這種表現就是因為缺乏安全感,而這種缺乏可能是來自於家人的過度保護,孩子很少接觸陌生人和陌生的環境,所以在陌生的情景下就會充滿恐懼和焦慮。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家長在其情感上的缺失,陪伴的太少了,讓孩子變得格外依賴家長,一旦家長不在心裡就會有恐慌和不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