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品鉴武夷岩茶的“望闻问切”四字要诀!

干货分享,品鉴武夷岩茶的“望闻问切”四字要诀!

一款优质岩茶,该具备什么样的特性?

如果这是一道单选题,选项如下:

A、价高

B、山场好

C、工艺佳

D、好喝

你会选择哪个选项?

纠结吧,单选题太难了!

如果是多选题,那麻花会选择B、C、D。至于A选项,显然因为有了山场好、工艺好、口感好,才有价高的结果。

等到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问题接踵而至。

优质岩茶,要怎么品鉴?

显然,这是一道问答题,题材不限,需要自己回答。

让麻花作答,品鉴岩茶,可参照扁鹊的“四诊法”,用【望闻问切】来喝茶。

干货分享,品鉴武夷岩茶的“望闻问切”四字要诀!

通过外貌,初步了解岩茶

望,即用眼睛瞧。

瞧啥?

自然是看岩茶条索的粗细、洁净度、紧结程度,以及岩茶的颜色。

这些,是岩茶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对于岩茶这样一款特殊的茶,不必过于苛求条索的完整性,只要别全部碎成粉末即可。

岩茶,加工过程中,需要炭焙。利用炭火的温度,让岩茶的含水量达到国标要求。在焙火过程中,岩茶的条索变得十分酥脆。包装、运输、冲泡等步骤都有可能致使条索变碎。

对比之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岩茶的颜色统一性。

从颜色,我们能获取的信息不在少数。

如岩茶的焙火程度,工艺是否到位等。如颜色较浅,往往意味着焙火程度不高。而条索颜色是否统一,则代表了焙火是否到位以及挑拣是否认真。

若一款岩茶,条索颜色花杂,则说明挑拣太粗心,不合格,不过关。

干货分享,品鉴武夷岩茶的“望闻问切”四字要诀!

(图为不合格岩茶)

干货分享,品鉴武夷岩茶的“望闻问切”四字要诀!

(品质合格的岩茶)

嗅取茶香,深入感受茶叶品质

闻香,是第二步。通过此步骤,可让我们更深入了解手中的岩茶。

毫不客气地说,香气最容易暴露岩茶品质。

茶叶好与否,香气会说话。

一款好茶,它的香气:清、悠、香、纯、净。

好茶,它的香气是舒服的,洁净的,干净的,纯净的,高扬的,悠长的,持久的,最重要的一点:它的品种香一定是突出的。

肉桂,就要有肉桂的桂皮香。水仙,就该具有兰花香。铁罗汉,就少不了药香。黄观音,尖锐高扬的花香不可或缺……

为更好地感受茶香,请参照李麻花的做法。

第一步,闻干茶香

干茶香,初步判断岩茶品质。

好茶,会带着微微的窖香,香气舒服,干净,还有丝丝甜蜜的焦糖香和坚果的香气。

第二步,闻盖香

盖香,闻香的重点。

盖子,更像是岩茶的一方舞台。方寸间,从热烈开场到华丽谢幕,香气的递进,香型的转变,香气浓淡的转化……每一次变化,在盖香上能清晰捕捉。

第三步,品水香

水香,是香气高潮部分,所有的矛盾冲突点以及精彩部分,浓缩于此。

香气是否落水,是品水香的第一步。

而后,再啜茶汤,香气如果能呈现爆炸式增长,瞬间掠夺你的口腔,并且长期侵占你的味蕾,这样的一款茶,可担得起“好茶”的称赞。

第四步,感受回甘香气

最后一步要做的,是闭着嘴,感受回甘香气的变化。

好茶,不仅会生津,还会做到水生香,咽下茶汤后,香气坚挺、顽强,牢牢地占据口腔。

干货分享,品鉴武夷岩茶的“望闻问切”四字要诀!

问,来自最苛刻的拷问

所谓的问,即通过一些问题来辅助判断茶叶品质优劣。

这些问题,自然是留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这茶,香气高扬吗?

这茶,香气持久吗?

这茶,汤水饱满吗?

这茶,茶汤清澈吗?

这茶,会苦涩吗?

这茶,耐泡吗?

……

好茶,香气高扬、香气持久、汤水饱满、茶汤清澈、不苦不涩,它还特别的耐泡。

一系列问题下来,茶叶品质如何,心中有数。

干货分享,品鉴武夷岩茶的“望闻问切”四字要诀!

尝茶汤,摸叶底,最终确定品质

切,便是要动口+动手。

一个只懂得牛饮茶汤,而不懂品鉴这茶中真谛的人,那对其而言只是达到喝茶的第一个阶段,便是解渴。

真正品茶,请小口慢啜,徐徐图之,仔细感受汤水的变化,别偷懒,也别大口闷。

啜饮茶汤,感觉茶香在口中震荡,气韵在口腔中游走,这才是真道理。

喝完茶之后,也别忘记动手摸叶底。

叶底,最能暴露岩茶的缺陷。去掉一切伪装后,岩茶便赤诚相待地出现在各位眼前。

符合叶底软、叶底亮、叶底香的岩茶,品质都不太差。

品质好的岩茶,叶片柔软,有弹性,用手指轻轻拨开,能够感受到叶子的柔软和弹性;叶片除了要柔软,还要油亮,远远看去,油亮亮的,看着十分舒服。

若是不太高的岩茶,还能看到三红七绿,绿叶红镶边,这样证明岩茶的走水到位,没有出现被焖熟的情况。

据说,高手喝完茶都会瞟一眼叶底。

干货分享,品鉴武夷岩茶的“望闻问切”四字要诀!

干货分享,品鉴武夷岩茶的“望闻问切”四字要诀!

干货分享,品鉴武夷岩茶的“望闻问切”四字要诀!

论品岩茶,要提到一位吃货——袁枚。

就是写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那位。

袁枚是怎么喝茶的?

他的原文,是这样说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芳扑鼻,舌有余甘。一杯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

看,喝茶就是要慢慢喝,不能急躁。用小如胡桃的茶杯,倒满茶没有一两,喝茶的时候,不忍心马上咽下去,而是要先闻香,再喝汤,而后在慢慢咀嚼,认真体会。

最后,我们就能感受到岩茶的清芬扑鼻,舌尖有回甘,而后神清气爽,心情愉悦。

袁枚的岩茶喝法,到现在,依旧受用。

望、闻、问、切,一套正确打开岩茶风韵的品茶法,请笑纳!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