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起義深受宋江影響,《後水滸傳》直接把他寫成宋江轉世

楊么,名太,湖南人,南宋初年,楊么隨鐘相起義,鐘相犧牲之後,楊么了整合鐘相餘部,利用湖港溝汊,在洞庭湖上設立了中國農民起義史上第一個大型的水上根據地,席捲洞庭湖地區。南宋、偽齊曾多次遣使招降,均被楊么拒絕。紹興五年(1135),戰敗身死。

楊么家祖祖輩輩居住在龍陽,家境貧寒,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所以鄉親都以楊么稱之,叫得多了,他的本名竟然漸漸被別人忘了,楊么的父親是一個貧苦僱工,以撐船擺渡為生,在楊么小時候就隨父親撐船的日子裡,經常聽往來的客人講宣和宋江起義的故事,每每聽到一眾豪傑聚於水泊,縱橫州縣,官兵都不敢靠近時,少年楊么常常一臉自豪,羨慕不已。而後聽到後來梁山接受招安之後,好漢中卻鮮有人得以善終時,楊么都十分傷感,嗟嘆不已。

此人起義深受宋江影響,《後水滸傳》直接把他寫成宋江轉世

北宋末年,朝廷腐敗,對金國獻媚乞和,對內部肆意搜刮,老百姓苦於繁重賦稅,流離失所。靖康之變後,金軍緊逼南下,北宋潰軍也沿途剽掠,激起民眾紛起反抗。湖南常德人鐘相率先聚眾起義,楊么跟隨其後,義軍抗擊潰兵遊寇,殺貪官,號召“等貴賤、均貧富”,得到貧苦百姓熱烈響應。在一次戰鬥中,鐘相不幸被流失擊中而亡,隨後,楊么接管了鐘相的所有軍隊,繼舉義旗,在他的帶領下,起義軍發展迅速,伐木為船,壘土成寨,在洞庭湖上建立起了自己的根據地,並擁有了一支強大的水軍,楊么立鐘相少子子儀為太子,設總寨於寶台山,分置水寨70餘個,在軍事上取得節節勝利,楊么的勢力席捲洞庭湖區州縣,擁眾20萬。南宋朝朝廷大為驚恐,宋高宗多次派兵圍剿,均遭失敗。沒辦法,宋高宗又重啟招安策略,但是,這一招在楊么這是徹底失靈了,因為少年時代宋江故事在心裡留下的陰影,無論對方開出什麼條件,楊么都毫不猶豫的拒絕。

偽齊,這個北宋叛臣劉豫在金國扶植下所建立的傀儡政權也看中了楊么這股勢力,也多次遣使招降,面對使者,楊么怒斥劉豫漢奸行徑,充當金國走狗,並將使者斬首沉江。這激怒了劉豫,聯合南宋夾擊楊么,義軍的局面漸漸惡化,在這一點上,楊么不如朱元璋,多年後,朱元璋面對和他同樣的形勢,卻能和元朝虛與委蛇,慢慢發展勢力,為自己爭取了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此人起義深受宋江影響,《後水滸傳》直接把他寫成宋江轉世

楊么雖然不願意詔安,卻不代表部下也不願意,鍾子儀被立為太子後,漸漸忘記了“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生活窮奢極欲,連床都要金玉鑲嵌,楊么有感鐘相提攜之恩,沒有嚴加約束,引起了部下士卒和百姓的不滿。1135年二月,高宗再度調集20萬大軍,命岳飛為荊湖置制使,趨洞庭湖剿匪。奸詐的岳飛瞭解到義軍的內情,採取了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誘降策略,各路義軍首領紛紛叛變歸附南宋,唯有楊么誓死抗敵。岳飛採納叛徒的意見,伐木塞港,以雜草漂浮水面,使得楊么艦隊擱淺,失去戰鬥力。同年6月岳飛乘夜發動突襲,抵抗到天明後,楊么看到自己精心打造的船隊被衝散,南宋的旗幟已經四面八方,已知大勢已去,就跳水自盡,卻沒料到竟被宋軍水手所救,他和鍾子儀被俘,押解到軍營之後,立即為岳飛所殺,將函首送往都督行府,楊么手下不肯投降的4000多名義軍戰士也一同被害,鮮血染紅了洞庭湖面,數日後方才散去。

此人起義深受宋江影響,《後水滸傳》直接把他寫成宋江轉世

楊么一生深受宋江影響,他屯居水泊,稱霸一方也是宋江的發展思路,他堅決反對接受朝廷招安也是吸取了宋江最後的教訓,然而他嫉惡如仇,不夠圓滑,獨自對抗南宋偽齊兩大軍事勢力,實在是勉為其難,失敗也就在所難免。明末清初時青蓮室主人所著的小說《後水滸傳》中直接將他寫為宋江轉世,“么”字也通“妖”,而宋江本身就是魔君轉世,暗合了二人命運的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