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50%的「糖友」都罹患便祕,五個治療方案請您收下

導讀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速率加快,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悄悄榮登各大健康類網站的熱搜榜NO.1,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行、內分泌代謝障礙性疾病,目前在我國的發病率特別高。糖尿病控制不好,可以引起多種嚴重併發症,比如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腎病等。除了這些,便秘也是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

警惕!50%的“糖友”都罹患便秘,五個治療方案請您收下

位居高位的“糖尿病”

根據中國衛生部門給出的數據,2017年中國糖尿病病人達到了恐怖的1.1億,佔國民總數的12%,攀局世界首位。而且正在以每天1.5萬例的數據瘋狂增長。

在一項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對住院的62例糖尿病患者的診斷中,發現30例患者發生便秘,發生率48%。

在《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誌》發表的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的飲食護理中提到:糖尿病併發廣泛神經病變的患者便秘發生率約90%。

警惕!50%的“糖友”都罹患便秘,五個治療方案請您收下

糖尿病,誘發便秘的又一元兇

糖尿病性便秘以排便時間延長,或不延長而排便困難為臨床特點。主要原因是由於長期高血糖使胃腸植物神經功能受損,導致胃動力減退,胃排空延遲所致。

便秘,升高血糖的必然威脅

便秘不僅使病人痛苦,還會給病人造成心理負擔,影響病人情緒,使胰島素的對抗激素(如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等)蜂蜜增加,成為血糖升高的誘因。

警惕!50%的“糖友”都罹患便秘,五個治療方案請您收下

糖尿病性便秘的發病機制

1、疾病的影響

(1)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自主神經病變,導致腸道功能紊亂,胃腸蠕動無力,大便不易排出。

(2)糖尿病患者由於代謝紊亂,以及腹肌和會陰張力不足,造成排便無力,也容易引起便秘。

(3)高血糖可引起體內缺水,致使大腸慢性脫水,從而引起大便秘結,造成排便困難。

(4)長期高血糖還可引起胃腸激素紊亂,當抑制性胃腸激素作用強於興奮性胃腸激素時,胃腸收縮受到影響,使胃腸動力低下,排空時間延長,易導致便秘的發生。

2、飲食不合理

糖尿病患者擔心食物攝入過多導致血糖升高,過度控制飲食,由於進食量少,食物缺乏纖維素或水分不足,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不能引起排便反射,易出現便秘。

3、缺乏運動

老年糖尿病患者活動受限,導致腸蠕動減弱,引起便秘。

4、藥物副作用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鐵劑、阿片類藥、抗抑鬱藥、抗帕金森病藥、鈣通道拮抗劑、利尿劑以及抗組胺藥等也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中提到,二甲雙胍可以延緩葡萄糖由胃腸道的攝取,通過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而增加對外周葡萄糖的利用,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但同時又有抑制食慾的功能,有些患者服藥後常出現腹脹、腹瀉和便秘等不良反應。

5、精神心理因素

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性疾病,伴隨病程的遷移,容易出現精神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鬱、失眠等,心理障礙尤其焦慮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緊張度,從而引起排便時肛門直腸矛盾運動,導致便秘。

警惕!50%的“糖友”都罹患便秘,五個治療方案請您收下

對糖尿病患者的便秘的治療提倡採取綜合措施,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針對其便秘的原因及症狀,採取標本兼治,防止亂用瀉藥,出現依賴性。

1、控制好血糖

可減少或延緩自主神經病變的發生和發展。輕者可用拜糖平、格列齊特等口服;重者則用胰島素皮下注射。加強血糖監測,及時調整降糖藥,以控制血糖達標。

2、合理膳食

低糖低脂高纖維素飲食,少量多餐,控制體重,禁食辛辣食品和戒酒;多吃水果、蔬菜,多飲水可鬆軟渣便。

3、加強體能鍛鍊

鍛鍊有助於增強腸蠕動,提高排便能力,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1)吐納訓練

患者平臥床上、環境安靜、心情平和、閉目內視。吸氣時自覺一股清氣吸入體內,停止吸氣後憋氣片刻再慢慢呼出時意念胃腸道內一股力量向下推移,把大便向肛門推送,每段練36次。每天練2~3段。

(2)自我腹部按摩法

將手摩擦生熱後,趁熱把手按於臍部。以肚臍為中心,順時方向揉按腹部,每次5~10min,每天1~2次。輔助患者下床活動,通過上述方法,達到舒經通絡,恢復胃腸功能,使大便及時順利排出。

4、中藥通便

中醫主張滋補肝腎、以通為貴、以潤為宜、切不可濫用苦寒之品,尤其對於老年患者,應以瀉濁通便為主、養陰益氣為輔。推薦首薈通便膠囊,養陰益氣,瀉濁通便“攻補兼施,以補治秘”。促進胃腸道腺體分泌,調節胃腸道功能,從根本上治療便秘。

5、心理輔導

加強健康宣教,及時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灌輸每日排便必要性。此外,對中、重度的便秘患者常伴有的焦慮甚至抑鬱等心理因素或障礙,應予以認知治療(CBT-I),使患者消除緊張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