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和老乾媽成爲了競品以後

文 | 張夏雨

食品行業從不缺跨界玩家,只是,今年尤其多。先是大白兔奶糖憑唇膏走紅,後有老乾媽借衛衣登上熱搜,新近跨界的旺旺,更是“不甘落後”地推出了秋季潮服系列,大有趕超老乾媽的節奏。但如若細究起來,“姍姍來遲”的旺旺才是跨界賽道的“老牌玩家”。


1

玩跨界 拼“腦洞”

近日,旺旺集團(以下簡稱:旺旺)官方微博曬了一組秋季服飾照。除了國慶期間預告的“旺旺”毛衣外,“旺旺”衛衣、T恤,以及帽子、毛線襪和皮包等配飾紛紛“亮相”。微博還配文曰,“一起做人群中最旺的仔”。


旺旺和老乾媽成為了競品以後

食品品牌轉身成為“服飾潮牌兒”看起來頗為出格,但實際上,“出格”並不簡單。

9月,老乾媽、康師傅涵養泉等國內品牌帶著各自與設計師聯名出品的服飾新品,進入了紐約時尚週期間的快閃店。此事引發業內關注不說,老乾媽衛衣同名話題還火速登上了國內社交網站熱搜榜,“中國最辣的女人”再添“Sauces Queen(調料女王)”新稱號。

旺旺和老乾媽成為了競品以後


“踩”著老乾媽衛衣熱度的尾巴,旺旺丟下“可愛風”,推出了可以從頭“武裝”到腳的潮服。旺旺官方表示,該系列為雙十一的預售款,10月16日將在旺旺官方電商平臺上線,10月20日在聯名品牌塔卡沙(上海原創服飾品牌)的電商平臺上線。

不論銷量如何,該微博已成功引發了3千餘次轉發和關注。在行業觀察人士鄭卓然看來,“跨界產品賣的當然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品牌的一種營銷手段。

他指出,“動靜大、體量小,是顯著特徵,即跨界的同時,往往配合著飢餓營銷(限量)。”最終,披上潮流外衣的老牌企業,在“懷舊黨”、“情懷牌”的加持下,撩起大眾話題,造成社交網絡上的傳播與討論。

今年,想靠跨界造勢的食品企業並不少,大白兔聯名上海家化推出奶味唇膏、周黑鴨推出同名口紅……


不過,從社交平臺的討論度來看,這場跨界潮中,“最大贏家”或為自稱“佛系商家”、跨界走紅後“品牌上下很震驚”的老乾媽。

“不管是獵奇式的吸引眼球也好,還是事件營銷也罷,品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成功引發了年輕用戶的關注,甚至給用戶耳目一新的品牌感受,對於品牌年輕化確實有明顯幫助。”鄭卓然說。

旺旺和老乾媽成為了競品以後


2

再瘋狂 終有界

面對老乾媽衛衣的走紅,康師傅涵養泉等品牌的跨界可謂“曇花一現”。而在食品企業的跨界“比拼”中,旺旺堪稱遭受“暴擊”。

事實上,近年來,旺旺真可謂一隻對跨界始終懷有熱情的“仔”。各般滋味難以言說的是,其跨界產品無論是銷量還是話題性,成效有限。

鮮有人知道,旺旺旗下擁有名為旺仔俱樂部的電商平臺,售賣“旺旺牌”居家用品、辦公用品和飾品等,如御守、錢包、保溫杯和眼罩。

不僅如此,旺仔俱樂部還擁有同名線下店鋪,目前,在上海歡樂谷和上海大悅城內各有一家。


旺旺和老乾媽成為了競品以後


忙著推出周邊產品的同時,旺仔俱樂部還深度涉足文娛產業,動畫片《旺仔全知道》近日在愛奇藝開播。重點是,動畫片的出品人是旺旺集團創始人蔡衍明的次子蔡旺家,而片中主角分別為“旺仔、黑皮和旺妞”。

旺旺和老乾媽成為了競品以後


顯然,旺旺在跨界和品牌IP運作等方面與三隻松鼠有著“高度默契”。二者有著相似的“品牌IP衍生”思路,也面臨著相似的“尷尬”。

三隻松鼠線下投食店“聲勢大、勁頭小”,當初號稱要在2017年內開出100家店、老大章燎原甚至“砸店造勢”。但如今,2018年都快要結束了,投食店也只開了40家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章燎原又提出了“松鼠聯盟店”的新想法。

旺仔俱樂部同名微博坐擁百萬粉絲,而微博轉發量和評論量過千的卻是少數。在旺仔俱樂部某電商旗艦店上,周邊產品月銷量最高的也未過百。

依靠品牌IP衍生出的周邊產品和影視作品實現盈利,並非不能實現。故宮博物院是其中“翹楚”。公開資料顯示,故宮某官方電商平臺售賣周邊衍生產品的年營收已達10億元規模。而國外,迪士尼旗下週邊產品的業績則更為可觀。

行業觀察人士張雲曾發文表示,“迪士尼的IP模式是以文化情感價值為驅動,其核心品牌價值和購買理由,在於動漫人物與受眾之間的精神交流。”

明顯,食品企業裡還沒有哪一家能玩跨界玩到上述兩家公司那般境界的。這興許是食品企業的“身份”已為其畫下了跨界的“邊界”。即便企業想將跨界當作一場“可期待結果”的營銷,或者試圖形成“商業模式閉環”。都不是湊熱鬧或者“聯名”就能搞定的。

3

三十膩 如何旺

鄭卓然認為,跨界現象折射的是老牌品牌的增長困境,年齡代際的遷移讓老品牌求新求變更加迫在眉睫——前面不乏傳統頭部品牌的衰落,後面還有層出不窮的消費升級及新品牌全力追趕。

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旺旺食品年營收三連跌,如果從2013年算起,至2016年旺旺食品營收累計減少約16.6%,市值縮水超千億港元。

中金公司的調研報告提及,從2014年起,旺旺食品就陷入了業績下滑的泥沼。而上述數字化營銷頻繁“出招”,也只是旺旺變革的一角。

但變革中的旺旺有太多飽受業內詬病的舉措。


新品方面,旺旺近年推出了大量“重組型”產品,如方形旺旺雪餅、苦味旺仔牛奶等,糟糕的是,新品大多隻在線上“試銷”,並無更多後續。這讓外界對旺旺推新的“誠意”產生了懷疑,有行業觀察者提出,多種腦洞產品存在攤薄品牌價值的風險,品牌易在蹭一時熱度中逐漸迷失。

旺旺和老乾媽成為了競品以後


而秉承其一貫風格的邦德咖啡等電視廣告,也被業內人士稱為“畫風油膩”。在上述觀察人士看來,一個品牌賴以生存的基石是其產品優勢,在此基礎上,還需內部組織、產品、產業鏈、渠道的整體年輕化做支撐,才有望真的實現年輕化。

換言之,年輕也需要由內而外,而不是僅停留在表面上的年輕。

當然,旺旺的部分變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渠道方面,從2016年起,旺旺開始進行擴張,近兩年現代渠道和電商渠道保持著雙位數增長勢頭;特別是,去年乳飲類產品三分之一的收益成長來自電商渠道。

此外,旺旺還對部分明星產品進行了“升級”,推出旺仔特濃牛奶。調研報告稱,新品的推出將為企業業績復甦提供推動力。上半年,在旺旺的經銷商群裡,已經有了旺仔特濃牛奶上市一年銷量過億的好消息。

不過,就整體而言,旺旺的業績狀況似乎並未有太大好轉。旺旺新財年(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12個月內,旺旺營收總額為202.74億元,比前年同期營收的190.16億元增長6.61%,但淨利潤卻下滑了6.62%,達31.15億元。

如此看來,旺旺想要贏得消費者,想做“最旺的仔”,不是穿幾件秋季潮服就能實現的。

-END-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186270535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