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咋這麼磨蹭?

快點起床了,上學要遲到了;

快點吃,飯都涼掉了;

快點睡覺啦,明天起不來了;

作業怎麼還沒有做好啊?

你看你,出門都說了20分鐘了,你到現在衣服都沒穿好。

.......

這些話做父母的是不是很熟悉?

同樣的話每天都要和孩子說上許多遍,不管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得催一下孩子,總覺得孩子太磨蹭了……

一位爸爸說:自從孩子上幼兒園以來,每天早上就跟打仗一樣,孩子各種磨蹭。早上起床要喊N遍,洗臉刷牙穿衣也要催,實在忍不了了只好幫她穿好,扛出門去——我也不想代勞,也不想來硬的,可是不扛不行啊,要不然肯定遲到,孩子上幼兒園遲到,我上班也要遲到。


一位媽媽說:我家孩子做事總是磨磨蹭蹭,在家做個作業各種拖拉,一會玩鉛筆盒、一會玩手指…1個小時能完成的功課,硬是被拖到晚上至少10點多鐘。在學校也是,課堂作業經常完成不了,最後被老師留在辦公室,上課還坐不住,總是動來動去。我天天催也催了、說也說了!還是沒用,真是為孩子操碎了心。


我家孩子咋這麼磨蹭?


著名喜劇演員安妮塔·蘭弗洛有一次靈感突發,將自己催促孩子的話寫成了歌曲《媽媽之歌》,整首歌的內容,很形象地寫出了很多媽媽的心裡話,整首歌都是媽媽的催促聲:“快點,立刻,馬上,不然就來不及了!”

在多數情況下,父母對孩子磨蹭沒有比較好的應對之招,一著急就催促、代勞了,甚至給孩子貼標籤:“你是世界上做事拖拉的孩子了”“沒見過你這麼磨蹭的!我該拿你怎麼辦”……

實際催促多了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無助的感覺,讓孩子覺得很惶恐。

父母的包辦、代辦,只會讓父母越來越累,孩子也相應的減少了很多鍛鍊機會,遇事能力變弱,想快也快不起來。

粗暴地給孩子貼上標籤只會強化了孩子的磨蹭心理,自己該做的事情更加難以完成了。

孩子的拖拉、磨蹭,經專家研究發現,更多受限於孩子的認知水平發展。如果父母在不瞭解孩子認知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孩子做事慢的現象做出過度干預,反而加重了孩子的“拖延”、“磨蹭”。


我家孩子咋這麼磨蹭?


研究表明:

2歲之前,孩子是沒有時間概念的。他們完全活在當下,不會回憶過去,也不會焦慮未來。

大約到了3歲左右,孩子對時間的先後才有了初步認識。但僅限於分清過去、現在、未來這樣大段的時間。這時你對孩子說“10分鐘後出門”,他是完全聽不懂的。

孩子大約在4歲以後能夠描述昨天、今天做了什麼事,但是具體到什麼時間也不是很清楚,這需要一個慢慢引導的過程。

大多數5歲孩子,已經能夠掌握成年人常用的與時間相關的詞彙,他們已經分得清過去與將來,知道一天之中跟他有關的事情和時間上的相互關係。

6歲的孩子對時間觀念的理解更加透徹和深入,但是即使長到了6歲,大部分孩子仍然不會認鐘錶,對於10分鐘大約是多長時間,是沒有概念的。

我家孩子咋這麼磨蹭?


因此,你如果告訴孩子,他還可以再玩20分鐘就該如何如何,基本上就等於白說。

更好的做法是,給孩子做一個提醒的操作,比如給他上個鬧鈴,或者讓他看掛鐘上的大針已經指到了那個地方。讓孩子能通過聲音、視覺有個感官的記憶。

所以,在孩子還分不清時間的時候,去要求孩子在特定的時間裡一定要完成什麼事,這其實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告訴孩子“先做什麼,再做什麼”

我家孩子咋這麼磨蹭?

當孩子磨蹭時,先不要急著催他,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當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時,不要跟孩子說:“不許玩玩具。”你可以告訴孩子:“先吃飯,再玩玩具。”

因為,此時孩子的興趣點不在吃飯上,越是禁止,孩子越是想玩。

這個方法適用於孩子的很多拖延行為。比如,告訴孩子:先洗澡,再講故事;先寫作業,再玩。這是一個慢慢引導的過程,既尊重了孩子的想法,又可以暗中幫孩子規劃時間。

給出孩子事實,並選擇性的督促

我家孩子咋這麼磨蹭?

比如當孩子遲遲不肯睡覺時,你可以這樣告訴孩子:睡覺時間到了,先洗漱還是先講故事。當要出門時,孩子還在磨磨蹭蹭時:我們還有5分鐘就要走了,你現在穿好衣服,還是把衣服拿著?你要帶什麼包?

這樣的說法會讓孩子記住時間,給孩子選擇,讓他自己選擇喜歡做的事情,然後順理成章的完成。

一次只下達一個指令

我家孩子咋這麼磨蹭?

一次不要讓孩子做太多的事。比如,孩子在睡覺前,不要一開始就告訴孩子:“準備洗臉刷牙睡覺了。”而應先對孩子說:“現在,我們來洗臉吧。”等孩子做完以後再對孩子說:“現在,我們來刷牙吧。”

因為孩子的記憶力有限,太長的指令記不住。我們常常會看到這種情況:你催了半天,孩子還在發呆,很可能就是孩子消化不了你的指令。洗漱對孩子來說,其實也是一個大指令。孩子並不會分解那麼多的動作。

陪伴孩子共同完成某件事

我家孩子咋這麼磨蹭?

如果孩子本身就是慢性子,我們可以放慢自己的節奏,陪伴孩子共同完成某件事。在陪伴的過程中,可以用語言進行鼓勵,比如“寶貝,媽媽相信你能穿好的,一步一步來。”中間可以再提醒孩子,“嗯,已經穿好一隻袖子了,媽媽一定能夠很快看到你穿好衣服的。”

就這樣,我們並不催促,但是過程中,給孩子一個稍快的節奏,讓他能慢慢按照大人的節奏去努力。等他再大一點,慢慢也就變快了。

除此之外還可以平時多陪孩子做一些益智遊戲,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興趣所在,給孩子報特長班(如美術、音樂、書法等等),在開發孩子思維的同時,也能培養孩子課堂上的專注力,逐漸提高做事效率。

父母眼中的“磨蹭”,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太磨蹭,而是我們太著急。孩子的動作和步驟,又怎麼能跟得上成人呢?只有在心裡認同孩子的磨蹭,放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感受時間、感受規律,孩子才會真正的成長。

我家孩子咋這麼磨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