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皇帝真累,揭祕:明朝和清朝對待皇子的不同方式!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一口氣將自己的20多個兒子分封到各地成為藩王。當時朱元璋將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各地成為藩王,是有自己的原因的。第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抵禦蒙古的入侵。雖然元朝已經滅亡,但是元朝仍然有很多的殘存勢力。為了大明王朝的江山永固,朱元璋本著“皇子守國門”的策略,讓自己的兒子成為朝廷可以依靠的屏障。第二個原因就是出於對皇權的保護。,果個個皇子都留在京城。可能會出現唐朝的“玄武門之變”這樣的悲劇。所以出於這兩點的考慮,朱元璋使用了分封制。把自己的兒子放出京城。

做個皇帝真累,揭秘:明朝和清朝對待皇子的不同方式!


但是朱元璋也知道自己活著的時候,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去壓制那些藩王。但是一旦等到自己去世以後,這些藩王可能也會成為明朝的隱患。於是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作出規定,禁止藩王隨意進入京城,三年才可進京述職一次。防止藩王們與朝廷大臣相勾結。但是儘管如此,後來還是發生了燕王朱棣造反的事件。而且在明朝統治期間,不僅是朱棣一個人造反,還有我們大名鼎鼎的寧王朱宸濠。這就是朱元璋定下的藩王分封的弊端。

做個皇帝真累,揭秘:明朝和清朝對待皇子的不同方式!


公元1644年,清朝軍隊入駐北京,順治登基成為皇帝。自此明朝滅亡,清朝取代明朝成為統治者。在清朝的權力分配上,大多已沿用了明朝的制度。但是在如何處理皇子的問題上,清朝卻採用了與明朝截然不同的做法。在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和準格爾,一直到清朝滅亡,清朝再也沒有出現過一位藩王。所以在清朝的時候,全部的皇子都要留在京城,不僅如此,而且世襲的爵位,也是一代降一等。沒有皇帝的派遣是不準踏出京城一步的。

做個皇帝真累,揭秘:明朝和清朝對待皇子的不同方式!


清朝採用這樣的方法來削減皇子手中的權力。但是卻造成了皇子在京城之中拉幫結派,和朝臣相互勾結。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時候更是出現了“九子奪嫡"這樣的事情。而且清朝還考慮到一個事情就是藩王在外,是有很高的消費水準的。但是如果將皇子都留在京城,那這樣就可以省下很大一筆錢。所以說,無論是明朝將皇子分封為藩王,還是清朝將皇子留在京城,都各有利弊。這些都只不過是皇帝制衡權力的一種手段罷了。只要你不觸碰那高高在上的皇權就可以了。所以說做皇帝真的很累,防火防盜防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