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公務員“集體失語”背後有何“無奈”

因為職業特殊,許多公務員認為自己是“強勢群體”,一言一行備受媒體關注。今年年初的《北京80後公務員真實發展狀態調查》結果顯示,有77.2%的受訪者認為社會上對公務員的批評聲比讚揚聲多。但為了避免矛盾擴大、引發更多誤會、給單位添麻煩,80後公務員幾乎都選擇沉默應對,因而形成了在社會輿論中“集體失語”的局面。(中國新聞網 2月12日)

俗話說“沉默是金”,但是對於當代年輕公務員來說,幾乎已經不是簡單的“沉默”的問題,根據今年年初的《北京80後公務員真實發展狀態調查》結果顯示,80後年輕公務員的“語言”越來越少,不是因為性格,而是因為怕被誤會、怕添麻煩,在社會輿論中形成了“集體失語”的局面,這究竟是怎樣的“無奈”?

年輕公務員“集體失語”,無奈於社會的“誤解”。有史以來,公務員群體便被貼上了 “‘福利好’、‘工作清閒’、‘壓力小’的標籤,加之腐敗的猖獗,“四風”的盛行,讓社會對公務員群體的整體印象就不太好,但是,這些已經成為過去,所謂的“特權”也是上一輩或者再上一輩公務員才有的東西,當80後走上公務員道路之後,取而代之的是“‘待遇低’、‘壓力大’、工作‘強度大’”,當然,這也是為了提高公務員群體的整體素質,為社會提供更為優質的公共服務,但是人們的思想仍然停留在過去,往往是用過去的評判標註以及帶著過去的“有色眼鏡”看待現在的年輕公務員,從而使得當代年輕公務員不得不謹言慎行,令可“閉嘴”,“夾著尾巴”做人,其實,這就是一種不公正的待遇。

年輕公務樣“集體失語”,更是無奈於現實生存狀態。兩高兩低,學歷高,職級低;社會地位高,收入滿意度低。這是全國年輕公務員最基本的現實生存狀態,對公務員的門檻不斷提高,而新入的公務員職級必然會低,儘管中央採取了相當多的措施,也實施了“雙渠道”晉升,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年輕公務員來說,未來還是不太“明朗”。而說道社會地位高,這一點筆者卻不能完全認同,在但是十八大以後,公務員越來越“職業化”,一輪接著一輪的改改已經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公務員的“優勢”,在百姓民主觀念不斷增強的時代,某些官員如此自嘲“夾著尾巴做官”,反而收入低倒是實在話。

年輕公務員“集體失語”,並不是一個“喜聞樂見”的局面。人們常說“未來是年輕人的”,這句話說的沒錯,無論從社會的角度還是從黨政機關的角度來講,年輕人都是未來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推動整個歷史前進的“動力”。然而,卻在這個改革的關鍵時期,年輕公務員迫於各種壓力與“無奈”,從而“集體失語”,勢必會對整個隊伍造成影響,這就相當於“掉鏈子”,這樣的結果不是人們想看到的。

對於年輕公務員來講,社會輿論一般都不會站在他們的那一邊,因為社會輿論的主導者是社會百姓,而公務員以往被貼上的“標籤”很難被撕下,這造成了諸多“誤會”,筆者希望此次年輕公務員生存現狀調查的“曝光”以及“集體失語”的局面能夠引起社會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社會應該給予公務員特別是年輕公務員更多的理解、包容、支持與鼓勵,而相關部門則應該在對年輕公務員的培養以及待遇上進行著重考慮,既要給予壓力也要給予保障,消除年輕公務員的後顧之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