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贊回答: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醫生教師不應該多賺錢?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醫生教師不應該多賺錢?( 好多人都認為醫生教師這些職業就應該是無私奉獻的,談論收入好像就道德敗壞一樣。醫生和教師用自己的知識賺錢就讓人不齒,為什麼? )有個回答點贊特別高:

文|馬力

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有一位公立中學的老師,語文教研組組長,專欄作家,教學非常好,在網上開了公開課,堂堂爆滿。然後就被人舉報了,「違規有償授課」,學校和有關部門都希望她停課。她覺得不能接受:「我沒有做家教,課是公開的,也沒有佔用學校資源和影響工作。目前沒有一項法律法規明令禁止老師網上有償授課,去網課平臺開講座和我給雜誌寫專欄拿稿費有什麼區別?」最終,她選擇了從學校辭職。(揚子晚報)

這樣的現象很典型。在很多人眼裡,教師、醫生收入高一些,就是有問題。

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職業的收入水平。而因為教師、醫生本身並不是完全市場化的職業,這裡面的供求關係被掩蓋了,好醫生和好老師,整體上目前還沒獲得更高的定價。想一想曾經被視為低端的技校畢業生才去做的工作,例如操作數控機床,某些電焊工等等,現在的收入其實都很高了。就是因為需求大,人少,自然價格就上去了。如果嚴格按照好醫生和好教師的供求關係,他們的收入本應非常高,正是因為有社會公平、普遍服務等的考慮,才沒有特別高,而不是因為他們本就應該如此,只是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

歷史的原因讓人們形成了認知慣性,教師就不應該是收入很高的職業。然而,為什麼做生意就該比教學生收入高? 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學生同樣也是生意,通過自己的技能創造價值,等價交換。 人們能夠接受一個商人賺很多錢,卻不能接受一名優秀的教師賺很多錢,這並不合理。

有人會說老師謀自己的私利,現實地說,哪個職業不是在謀自己的「私利」?何必慷人之慨。明星一次演出能賺很多錢,今天的人們已經覺得是理所當然,一位老師一次講課能賺很多錢,很多冷言冷語都會出來。

知乎高贊回答: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醫生教師不應該多賺錢?


其實任何一個行業,佼佼者和一般水平的人,收入都應該有差異,甚至應該是懸殊的。這樣會鼓勵更多的人往這個職業發展,從事這個職業裡的人也能夠往更高的水平發展。 好的教師如果能夠和商人一樣賺錢,本身就會驅動更多的人成為好教師。 真正想要做好教學,並不是簡單的事,有知識和會教不一樣,教研本身就是重要且有難度的事。

開頭新聞裡那位語文老師的例子,她在網上講課能夠賺更多的錢,能夠讓更多的學生聽到優質的課程,而不再只是限制在某個公立中學課堂上的少部分學生,這就是非常大的好事,創造了正向價值。她賺到錢,有更多資源,能夠更好的改進教學,又可以正向循環。別人看到這樣賺錢,也有動力成為更好的老師,這就是標杆。而對於學生,聽她的課交點錢和鉅額的擇校費(有錢也未必進的去)相比,是很少的。這實際上也是某種程度的眾籌。記得我在讀高中的時候,還常常租一些優秀老師的教學光盤來看,的確很有幫助。

我自己也兼任大學裡的校外導師,和一些大學老師很熟悉。他們其實同樣都有生活的壓力,承擔各種科研項目等等。這種壓力不僅僅是溫飽,更多的錢可以讓他們的家人有更好的生活,甚至可以負擔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研究,例如對於教學本身的研究。然而人們常常忽略了, 為什麼不能讓好的老師,直接通過更好的教學本身賺到錢。 今天的學校教育,在這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改革空間。

知識和教學,並不是完全等同。同樣的知識,都寫在書本上,為什麼還需要教師,而教師還能賺到錢?因為對於知識的吸收存在難度,而教師就是以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方式消除這種難度。很多人都認為知識已經在那裡了,邊際成本很低,所以不值錢,卻不知道,真正值錢的是讓你吸收這些知識、少走彎路、提高效率的過程。

這有點像農作物,為什麼田間地頭可能很便宜,到餐桌上就貴了。讓農作物能夠順暢的到你餐桌上,這事本身就有價值。如果你自己直接跑去田間地頭,買到的一定是最便宜的,然而這意味著要付出更多額外成本,例如跑過去的路費油費。 知識的獲取也是如此,自己看書學習也是可以的,但是對自己的領悟能力、學習能力有更高要求,也可能要花費更多時間,好的老師能幫你優化了這個過程。

知乎高贊回答: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醫生教師不應該多賺錢?


一些人說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做了這些工作,就會影響本職工作等等。我想問問,你們平時有沒有一些娛樂活動,例如打牌、打麻將之類?如果有一位優秀教師,只是把你們用來打牌、打麻將的時間,用來在網上開了一堂公開課,這個真的必然會對本職工作有影響麼?

以前有個笑話:

A:你抽菸嗎?

B:抽。

A:每天多少包?

B:三包。

A:每包多少錢?

B:10英鎊。

A:你抽菸多久了?

B:15年。

A:所以這些年來每年你抽菸就花了10800英鎊。

B:正確。

A:1年10800英鎊,不考慮通貨的話,過去的15年裡你抽菸總共花了162000英鎊對嗎?

B:嗯。

A:你知道嗎?如果你沒有抽菸,把這些錢放在一個高利息的儲蓄賬戶裡,按複合利率來算。你現在能買一輛法拉利了。

B:你抽菸嗎?

A:不。

B:那你的法拉利呢?

這個例子用來反襯「精力有限論」不錯。

還有人說老師會故意在課堂上少講來為自己拉生意。在開頭的新聞中,這位老師在網上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每次動輒上百人,有必要拉自己班上的學生去聽麼? 真正很好的老師,往往都很搶手。 那些想盡辦法拉自己學生去補習的老師,往往並不是好老師。最終的結果,是這位老師以前執教的學校裡,學生原本可以很低成本的聽到好地課程,現在聽不到了。真正應該制止的,是利益相關的補習。

一個老師教地好,收入高,會促進他們更好地教學,保持自己的聲譽。

在未來,一個非常優秀的老師,為什麼不能年入百萬、千萬?聽起來這樣的收入對老師來說很誇張,但是演藝明星的高收入,大家為什麼就能理解?

來源|知乎

作者|馬力,最美應用創始人,產品經理、設計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