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中畫經典之巨然(傳)《雪景圖》】

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巨然(傳)《雪景圖》局部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傳為北宋初期畫家巨然的這幅《雪景圖》為絹本,畫幅並不大(縱103.5cm,橫52.5cm),佔據畫面差不多二分之一的兩座主峰,躍然其中,即使隔著一定距離,也能夠抓住你的視線。我們常用“鬼斧神工”來形容某處奇特的自然景觀,或如李白所描述的劍閣“崢嶸而崔嵬”——此畫中的這兩座桀驁不馴的山峰,立即讓人聯想起這類描寫。

山頂上除了稀落的幾處叢樹外,全是白雪覆蓋的巨大巖體,杳無人跡。尤其是主峰右側那些橫向伸出的荒涼山石,像馬鬃、像獸角,也像被寒風側面吹刮後形成的巨大冰凌,給人一種鬼魅似的寒荒之感。

視線從最高峰面向左下方迂迴向下,兩峰間的峽谷中出現的一小段瀑布,才為這寂靜的氛圍增加了些許動靜。繼續下移,越接近地平線,煙火氣越重,寺廟、柴扉、小橋、古松、冰河秩序井然。騎驢的人和那位挑擔的隨從,剛跋涉過了小橋,遠處還有一位疑似樵夫的身影。但所有的道路都被雪覆蓋著,看不出他們從哪裡來,又要向何處去。

人們常按照上、中、下或者遠景、中景、近景,將此圖內容描繪為三段,但若是細細體味,這種“三段論”顯得教條和些許勉強。

事實上,若從畫面的二分之一處,也就是最後一座半隱在山岩後的樓閣(或是寺廟)的頂端開始,以這個點為參照假想有一條平行橫線,完全可以將畫面分割成為兩部分:橫線之下,是忙碌的塵世,即使在這寒冷的冬日,也終歸有人為世俗的功利忙碌奔忙;在此之上,是人跡罕至的萬仞絕壁及其之上的另一世界,它亭亭玉立,清澈高遠,遙不可及。

與傳為巨然所做或者其他同一時期的山水畫相比,此畫的特殊之處正在於此:這是兩個平行共存的時空,彼此之間毫無道路、岩石、樹林、土坡等意象元素連接,甚至在具體技法上,也看不出聯繫這二者之間的肌理、結構、線條、皴擦、苔點。僅僅是因為雪這個共同的介質將它們彼此聯繫在一起,這平行的上、下二元世界,似乎寓意著理想與現實、出世與入世、凡塵與仙境之間的對比,讓人唏噓感慨。

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巨然(傳)《雪景圖》

儘管想要準確解讀作者創作思想和隱含的寓意,定是徒勞,但這樣的圖像對比,讓我聯想到很多年前在夏河的一段經歷。大概是10多年前的初夏時,我與友從蘭州乘長途汽車到夏河縣遊覽。那時的夏河縣是個只有兩三條街道、七八家旅館的標準西部小縣城,周邊河流清澈,草地茂盛,鮮花盛開。

住下來後已是傍晚,在縣城吃過晚飯,然後就去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於縣城西邊,通過一座小橋後便是。那裡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其宗教學院的規模和建制在全藏地區都屬首位。那天傍晚,我在各個經堂、佛殿、僧房和院落中轉了一大圈後,徒步返回縣城。

經過那座連接縣城和寺廟的小橋時,回望夜色中拉卜楞寺散落在地平線上的巨大黝黑建築群,從不同的單位中透出星星點點的橘黃色燈光,或密或疏,一片連著另一片,雖很多,但不亮。上方的夜空沉寂、安詳,空中瀰漫著酥油的氣味。而橋這邊的縣城,則是目迷五色:霓虹閃爍、雞飛狗跳、車鳴馬嘶、熱氣騰騰,就連城上的天空,也與橋那邊迥異。

此後當我第一次看見這幅畫時,體會著統一於畫面中的兩個二元世界,便聯想到了在夏河縣那座小橋上的情景。

然而,有關此畫的作者和時代,至今還存爭議。也就是說,如今仍不能肯定是誰創造了這個二元世界,他所描繪的是哪裡的山,又是何年的雪?

壹 董其昌的說法正確嗎?

有關此畫最顯著的鑑定證據,便是明朝晚期董其昌在詩塘上的題字——“巨然雪圖,董其昌鑑定”,並付鈐印二枚:宗伯學士;董玄宰氏。

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董其昌和乾隆在詩塘部分題字

一些人由此認定此畫為五代入宋時期畫家巨然的作品。乾隆年間開始編撰的《石渠寶笈》,記錄了清廷內府所藏曆代書畫珍品,其中就依據董其昌的鑑定,將該畫歸為巨然所做。同樣,在清朝人安岐所編的《墨緣匯觀》中,也認同這一說法。

乾隆本人在詩塘上題下:“玩其林巒皴法。與王維雪溪。同一神妙。”顯然,他是高度默認董其昌的說法。因為將其與王維所做的類比,更因襲了自元朝以來人們對南派山水畫推崇的潮流,而南派山水畫的畫家中,王維被視作祖師爺,此後傳遞其衣缽的正是董源與巨然等五代入宋時期的南方畫家,之後,便是北宋蘇軾、米芾,以及趙孟頫以降的元四家,一直到及明朝的董其昌等等文人士大夫。

在美術史上,五代時期的畫家董源、巨然們所開創的南方山水畫,更符合蘇軾、米芾、董其昌等文人士大夫的審美需求,但是在他們所生活的時代,其藝術成就並沒有被世人所推崇。人們更欣賞荊浩、李成、范寬(950—1032)一類的北方山水畫,北方的畫家們重視寫生,描繪的山體宏偉險峻。因此,范寬和他的兩位老師荊浩、李成一併被稱作宋初三大家。

直到元代人湯垕(音:HOU)在他所撰寫的《畫鑑》中,才將南方山水的代表人物、巨然的老師董源提到與“宋初三大家”們相同的高度,湯垕認為:“宋世山水超越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寬三人而已”,又謂“董源得山之神氣,李成得山之體貌,范寬得山之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為百代師法”,湯垕同時認為,在由唐到宋的山水畫發展成熟的過程中,董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唐畫山水至宋始備,如(董)元又在諸公之上”。依據這些評論,人們因此將范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

董源曾做過南唐國主李璟的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雖然如此,他最重要的身份依然是一位職業畫家,史家對董源和巨然的記錄均不多。董源活動的時間大約為934到962年期間。董源也作董元,字叔達,江西鍾陵(今江西進賢縣)人。巨然生卒年份不詳,活動時間為10世紀後半葉。作為南唐人,自公元975年宋滅南唐後,巨然等畫家都隨李後主降宋,從南方遷至汴梁定居,但他沒有像其他畫家那樣進入朝廷畫院,而是到開元寺出家。

自董其昌始,一直到清初四王,都推崇“摹古”。尤其是董的弟子王時敏,主張恢復古法,反對自出新意。他曾經收藏過這幅被老師董其昌鑑定為巨然的《雪景圖》,對此臨摹研習不足為怪。包括王時敏和王鑑的弟子王翬也臨摹過此圖。但他們都心存疑慮,越是臨摹這幅畫,便越是發現,這幅畫的風格與巨然有很多出入,但他們也無法對董其昌的鑑定直接提出質疑。

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清 王時敏臨巨然《雪景圖》

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清 王翬臨 巨然《雪景圖》

貳:從南到北的巨然

如果這不是巨然的作品,那麼應該是誰的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巨然的作品,到底有哪些特殊的風格。巨然的畫法學自董源,繼承了其披麻皴的技法,在刻畫山石時,使其呈現出如散開的麻布纖維一樣的肌理和質感,同時,他也自創了山巒陰鬱層疊的技法。他與董源一樣,擅長畫江南煙嵐景象。

這幅同樣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層巖從樹圖》,就是巨然風格的代表作。與《雪景圖》相比其風格差別顯著,首先在構圖上,雖然也是所謂傳統的“三段式”,山峰疊嶂,主峰挺拔險峻,但這些山峰因為樹木、幽徑而互相聯繫,並不像後者那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其次,《層巖從樹圖》較好地體現了巨然風格中:“山頂多作礬頭,林麓間多卵石。以長披麻皴畫山石,筆墨秀潤”——這些技法特徵。

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巨然《層巖從樹圖》

所謂礬頭,特指山水畫中對山頂部處理的一種技法,將山頂上的石塊,土包畫得如同礬石頂部結晶體一樣,凸現一種特殊的材質效果。這些礬頭,在《層巖從樹圖》中,每一個山頂上都得到充分的體現。他所描繪的就是典型的江南丘陵景色,使用長、短披麻皴染,再用淡墨烘染,山頂多作“磯頭”,展現了江南山水溼潤鬱秀的景觀特徵。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王時敏和王翬所臨摹《雪景圖》中對山頂的處理,就會明白他們在堅持巨然代表的南方山水畫技法傳統的同時,與這幅畫作對山頂細部處理時所採用技法,感到困惑的地方。尤其是在王時敏的臨摹作品中,將雪景圖第二座山峰中頂部巖體,意圖採用礬頭的處理方式,於是就失去了原畫中的力量感和蕭瑟意境。這可以理解為雪景圖中所描繪的山峰,是北方巨大岩石構成的山體,作者並沒有按照南方山體上多土包、碎石的方式處理,而是做了一些變通。

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層巖從樹圖》中山頂礬頭

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王時敏臨摹《雪景圖》中對山頂處理類似礬頭

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巨然(傳)《雪景圖》中的山頂細部

正因此,很多人傾向於此幅《雪景圖》描繪的北方的景色,而風格也呈現出李成、郭熙一派。比如“峰巒從上至下,全以焦墨直皴,樹欹屈多之勢,坡石微用捲雲法”,又比如:“惟此圖房舍樹木作法均下類巨然筆墨。而較近於郭熙一派。董題似不足據”,或者“山石皴法及造型似從披麻、捲雲皴而來,林木方面,松針尖挺,枯枝似郭熙蟹爪”——這些評論均推翻了董其昌的論斷。有人認為這是宋人宗法李成風格之作,甚至也有人認為是元人模仿前人之作。

有關此畫的具體創作時間,有另一證據。此圖雖無款,但在畫幅右側鈐有“緝熙殿寶”朱印,該印是南宋皇家圖書館——緝熙殿的收藏印。南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在都城臨安京城皇宮後殿,開始修建此殿,次年竣工。理宗為該殿建成做了《記》,文稱:“視朝之隙,臨經幄日再,款對儒臣,商略經史。乃即講殿,闢舊廬,採成王日就月將之意,扁以緝熙。屏去長物,裒置編簡,燕閒怡愉。”

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黃庭堅《花氣薰人貼》

緝熙殿建成後,收藏整理了大量字畫,也包括此畫。在上圖黃庭堅的《花氣薰人貼》中,左右下角,就分別鈐有“緝熙殿寶”朱印。由此可見這幅雪景圖創作年代至少早於南宋理宗這一時期。而且能夠被收入內府珍藏,應該不會為同時代畫家的作品,由此推斷該畫應為北宋中、早期畫家所做。

也有人做出了大膽的假設,如果董其昌所說的沒錯呢?

在南唐滅亡後,宋朝一統江山。此時的主流繪畫風格都推崇李成、范寬所代表的北方畫派。巨然從南方來到北方入寺為僧,其所聞所見難免不受其影響,會不會有可能:他偶然決定嘗試一下表現這些巨大岩石構成的北方山峰,同時也嘗試一下新的技法?

持此猜想的人們依然信任董其昌,因為在這些技法和形式的變化之外,此畫依然還存留有董源和巨然的風格,比如:表現大面積被積雪覆蓋山石的長披麻皴,林木與寺廟的表現方式等等。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網絡,若有不妥,歡迎各方指正、商榷)

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巨然的平行二元世界:哪裡的山?又是幾時的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