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遇到自家孩子跟別的孩子搶玩具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處理?

寧波有位媽媽的做法非常“火爆”,她先是重手掌摑對方的孩子,不夠解氣,再上去擰兩把。可憐4歲的小女孩,半張臉又紅又腫,心理上也受到了驚嚇。

你的教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然而打人的媽媽不僅態度蠻橫不道歉,更是在自己朋友圈裡破口大罵,稱小女孩是”狗小孩“。

小孩子間搶玩具發生爭執這種事兒多了去了,作為監護人的媽媽,不趁此機會教育一下也就算了,竟然對一個孩子大打出手,下手如此之重,真想請問這位媽媽——出門忘記吃藥了嗎?

憤怒之餘,也不禁令人擔憂,有母如此,那麼她孩子的將來,恐怕也會深受其害。

你的教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在這個全民聲討”熊孩子“的時代,我們也越來越發現,一個個”熊孩子“的背後往往有著拎不清的”熊家長“。

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發生衝突,應該引導他們自己用合適的方式解決,通常過不了多大會兒就會和好如初,而不是衝在前面為孩子“保駕護航”,甚至動粗去對付一個弱小的孩子。

上面案例中打人的媽媽,不是正”以身作則“給孩子看,等於告訴孩子”傷害別人沒什麼”、“我默許”的嗎?

惡意,如果得到鼓勵,傷害會變本加厲。

”熊孩子“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熊孩子“背後那些自以為是的”熊家長“。口口聲聲愛和保護孩子,卻以此為藉口行跋扈之事,簡直無恥!

如果說,孩子之間爭執打起來是出於無知,那麼孩子家長的做法簡直是不可饒恕。

你的教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我們同樣發現,不僅僅熊家長能夠培養出熊孩子,就連所謂的高素質家庭也會教育出熊孩子,這又是為什麼呢?——恐怕和溺愛、縱容脫不了干係。

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全家人呵護著,儘量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孩子犯了錯也不忍心責罰,久而久之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妄為,甚至暴力去傷害別人,這樣的案例還不夠多嗎?

時至今日,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仍然是值得全社會思考的。太嚴苛的教育,會將孩子的天真活潑扼殺在搖籃裡,而太放任的教育,則會產生無窮隱患。這就是為什麼,老人們常說,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

你的教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戈爾丁說,人性有三層:第一層,生物性,偏向惡;第二層,社會性,善惡兼有;第三層,精神性,偏向善。

他發現,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生物性中的惡便傾瀉而出,併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作為監護者和第一教育人,父母的行為將作為孩子的參照,父母的教養也將決定孩子的未來。

孩子本來是白紙一張,如果教育不當,很有可能從最初的“熊孩子”,變成最後的“熊大人”,甚至可能變成一個危害社會和人民的“惡魔”。

你的教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那麼,對於我們自己的孩子,究竟該如何正確教育呢?

  • 培養正確的是非觀

孩子的好奇心很強,而且接觸的信息很廣,看到電視上網絡上一些不良行為,就想去模仿。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心理,儘量不要簡單粗暴地否定,說”不“可能會刺激他們越想去嘗試。

因為他們沒有是非心,家長一定要及時溝通,讓孩子明白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為什麼不能做,培養他們的是非心。

如果做了不能做的事情,就必須要為這件事的後果承擔責任。

你的教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 正確引導,守住底線

多用正面、積極的話語來引導孩子。有些基本的底線堅決不能觸犯,做了錯事堅決不能縱容。因為有一必有二,必有三……

當然,所有的懲罰都以教育孩子為前提,而不是成為發洩自己不滿的藉口,打也好、罵也好,不能傷害孩子的人格,這是底線,不然就從一個極端掉入另一個極端了。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隨便打罵孩子。

你的教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 充分利用周圍事例講理

家長可以利用身邊或者新聞中發生的事情,和孩子討論感受,對孩子以事講理

講理時也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居高臨下的訓斥、挖苦。

你的教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 父母以身作則

央視曾拍過一個紀錄片《鏡子》,裡面孩子的一句自白讓人印象深刻: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面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地相似。

教育本身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想要孩子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從言談舉止、日常行為中,給孩子好的教化和影響。

你的教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也許有人說,自家孩子是教育好了,但是遇見熊孩子和熊家長也沒轍啊,還不是要受人欺負。他打我家孩子,我也要打回去!

可是以暴制暴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反而有可能惹禍上身,去年一個案例就是兩個孩子之間爭玩具,大人沒處理好,竟然也跟著打起來了,打到最後其中一個爸爸還進了醫院。硬碰硬一是危險,二是當著孩子的面打架,對孩子的心理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通常彪悍的熊家長都蠻不講理,希望他們自認理虧是不行的,最好的辦法不是上去說教,也不是打回去,而是趕快帶你的孩子遠離他們。

窮養富養都不如有教養,珍愛生命,遠離熊孩子和熊家長。


有福利,歡迎你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