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節”:從社區裡走出的兩岸民間交流平臺

新華社杭州4月2日電(記者 段菁菁)1日,26位臺灣同胞重回浙江杭州下城區文暉街道,在這個“兩岸鄰里節”發源地的“臺胞臺屬之家”裡,夜遊古運河、划船遊西湖、參觀臺資企業、居民互贈禮物、社區建設論壇、培植親情樹等活動照片,讓他們回憶起十年來兩岸鄰里共敘情誼的點點滴滴。

2008年,13位來自臺灣新北市中和區基層人員來到杭州市的一個普通社區,雙方社區簽訂兩岸社區結對協議書,開展兩岸姊妹社區建設,從此開啟了杭州與臺灣民間交流常態化序幕。

2009年,由臺胞周鮑華髮起的“兩岸鄰里節”從杭州下城區文暉街道的京都苑社區發源,十年來,邀請了數百位臺灣基層各界人士來杭交流互動。“鄰里節”也從杭州走向大陸多個城市,成為天津、南京、重慶、青島等地的招牌活動。

“兩岸最基層的單位是鄰里,與普通群眾最密切相關的也是鄰里。”臺灣新北市中和區頂南里里長謝森儒說,通過兩岸普通民眾之間的交流,將“鄰里節”活動紮根基層,才能讓臺灣同胞真正認識大陸,消弭固有偏見。

“其實只要多走動,就能化解歷史造就的隔閡與誤解。”在周鮑華看來,“鄰里節”推動著“同根同源”從一句口號成為每個人心中切實的感受。每年,臺灣嘉賓都會分組到杭州家庭做客,回到臺灣後,把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告訴親朋好友,基層交流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十年前,是我父親帶著我來開展‘鄰里節’活動。”新北市中和區議員邱烽堯說,這顆友誼的種子,十年後在大陸多地開花、結果,在各方面交流中,兩岸都實現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如今我帶領鄉親回來交流,將來我的孩子也會接好棒,把交流做下去。”

“鄰里節”不僅增進了兩岸情感交流,還幫助在陸創業的臺商更好融入本地環境。來自臺灣的麵包品牌“浮力森林”,就是通過“鄰里節”,進一步瞭解了杭州的營商環境與相關政策,最終決定在下城區設立營銷總部,在杭州開設更多門店。

周鮑華表示,未來,“鄰里節”的模式將逐步走向專業化、主題化,比如圍繞文創、影視等不同主題,開展深入交流。

“之前我們曾邀請臺商到電競數娛小鎮參觀,下一站可能是老舊廠房改造的文創園區。”周鮑華說,大陸的文創氛圍日益濃厚,希望未來通過“鄰里節”的推動,能看到各種版本的臺北“松山文創園”“華山文創園”在大陸各地開花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